一周前비트코인(BTC)跌破8万美元后,整个加密货币市场陷入了低迷状态。这种低迷不仅源于行情本身的下滑,还源于整个行业似乎陷入了无止境的"空洞"中。自从年初Agent和Desci熄火后,市场似乎已经没有了新的叙事,甚至3个月内也没有什么热度的东西会让人兴奋——除了"跌跌不休"的山寨币。
周末还看到另一则新闻,AVA基金会前任董事在X平台发推表示,确认基金会三位董事已集体请辞,此后董事会一直处于观望状态,试图找到前进的道路。很难想象这还是目前市值超80亿美金,且Top20的项目,看起来也是"无头苍蝇"。
那么,在当下行情如此低迷,且没有新叙事出现或者值得追捧的赛道重燃希望之火时,发展十多年的加密货币行业的精神支柱究竟在哪?
或许有人会说是比特币(BTC)的信仰,亦或是四年一轮回的赚钱效应(虽然目前已经有些失效),又或者是"打不死的小强精神",笔者思考了许久,将结果反馈与诸位共勉。
埃隆马斯克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习惯回到事物本质来看问题,也就是第一性原理,我们不妨也学习一二,先探究下加密货币的起点在哪?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BTC)白皮书,陈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并在次年1月3日挖掘出了比特币(BTC)的第一个区块,由此开启了加密货币的宏大叙事。随后人们从比特币(BTC)白皮书中提炼出了"区块"和"链",组成了后来火爆出圈的"区块链"。
至此,人们沿着区块链的技术发展开始探索,比泰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把智能合约引入区块链有了以太坊(Ethereum),布洛克·马丁(Block.one)把最早期的公链逻辑带入区块链有了以太坊(EOS),随后更多专业人士加入这个领域,我们开始有了非同质化代币(NFT),有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然后又有了游戏化金融(GameFi)和去中心化隐私(DePIN)等等。
所有这一切看似从比特币(BTC)而来,但又源于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发展,而区块链有着入行必学的三大核心: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透明性,这三大特点贯穿了往后数十年区块链的发展。
因为我们渴求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所以有了有尼斯瓦普(Uniswap)和更多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因为我们希望版权交易真实透明,所以有了非同质化代币(NFT);因为我们渴求金融平权化,所以我们有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又因为我们厌倦了巨无霸企业垄断行业,所以有了去中心化隐私(DePIN)。
而到最近,因为我们害怕未来人工智能成为中心化机构的"镰刀手",所以我们有了去中心化人工智能(DeAI)(包括去中心化人工智能金融/去中心化人工智能隐私);以及因为优秀的科学家们不想被机构一直冷落,所以我们有了去中心化科学(DeSci);甚至因为人们厌恶了风险投资的垄断,才有了"meme"大行其道。
这些每隔几个月就会冒一个出来的新名词看似毫无逻辑,但实际他们的背后都是区块链最早的特征表现,只是用一种方式呈现了出来,或许这才是加密货币的原点。毕竟中本聪也是厌倦了传统货币体系的中心化滥发,才有了比特币(BTC),这是最早的特征表现。
所以,面对当下行情低迷,叙事无望的时刻,加密货币的真正精神支柱应该回到区块链技术本身去看,思考这项技术诞生的意义,以及这项技术究竟可以给哪些行业或者哪些领域带来改变。
比特币(BTC)之所以能足够强大,经久不衰,正源于从货币属性来说,它完美践行了区块链的技术核心。而很多无法支撑下去的项目,大多背离了这一核心,找不到落脚点,所以一旦价格崩溃,也就没了方向,甚至给不到社区信心,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需要区块链,毕竟单论效率互联网岂不更快?
回到个人投资来看,现在正是寻找那些还在践行区块链技术本身带来价值的团队,当然别只看他们说了什么,更要看他们做了什么,而他们才是加密货币当下困境的未来,也是我们这些老家伙历经起起伏伏还在这个行业坚守的一份初心。
最后不妨用行业老OG、币安创始人创鹏·赵(CZ)最近说的一句话来总结全篇或许比较合适,"预测未来10年的加密货币趋势很简单,预测明天走势很难。"
同样,判断加密货币未来的具体发展叙事很难,但回望加密货币的本质和出发点其实很简单,毕竟它就在广场中央站着,不卑不亢,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