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feeds 导读:
Mint Venture 研究员 Lydia Wu 从多个角度剖析了链抽象的目的、问题所在以及其与模块化、跨链、互操作性等概念的关系。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Lydia Wu
观点:
Lydia Wu:我们对链抽象的讨论从何而来?不同人给出的答案可能会包括几个关键词:以太坊路线图、模块化、意图、大规模采用… 目前看来最有解释力的观点可能是:链抽象是模块化的下半场。目前看来,虽然模块化有助于解决单个公链内部的抽象问题,降低了公链构建的门槛,但多链格局下的用户 / 开发者体验抽象是模块化未能完全覆盖的领域。不同公链和生态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孤岛效应,具体体现在流动性、开发者和用户的分散。我们可以认为,链抽象作为真问题的迫切性与以下条件的发展密切相关:链上活跃度:是否有更多的 dAPP 带来更多的用户链上活跃行为;模块化区块链的进展:更活跃的链上行为是否驱动了更多的 rollup 和 app chain 的构建;新用户和开发者进入障碍:目前的区块链环境在多大程度上阻碍了新用户和开发者涌入 (指上升趋势中的磨损,而非停滞状态的迁怒)链抽象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 Web3 内部的叙事层次也较为高维,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链抽象呈现出包罗万象乃至扑朔迷离的样貌。具体来说,它不是一种解决方案,而是一种指导思想。另一个例子是如今的比特币,在经历了数次减半、急涨暴跌、ETF 落地等事件后,比特币已不只是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或者资产类别,还成为了一种跨越时间的思想体系和行业图腾,代表了一系列加密核心价值观,并且在可见的未来依旧会对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做出指引。谈到 Web3 领域的意图研究,离不开 Paradigm 的那篇著名论文。虽然类似的设计理念在 CoWSwap、1inch、Telegram Bot 等产品中已经有所体现,但意图架构的核心正是在这篇文章中被正式提出 —— 用户只需要指定期望的结果,而无需在乎过程,实现任务的复杂过程最好外包给第三方。这与链抽象关注的用户体验改善是契合的,并且提供了一个较为具体的解决思路。
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