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8 月 20 日,中国游戏公司「游戏科学」将推出大作《黑神话:悟空》,其精致画面与精彩动作场景,已让许多玩家摩拳擦掌,国际评分也给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已创立十年的游戏科学共同创办人冯骥 (Yocar),曾在 2007 年思索中国国产网游失败原因,写下精彩的《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 揭示国产网游失败背后的真相》一文。
从现在看来,对比文中那些分析网游以盈利导向,过度追逐利润、忽视游戏性后得到的恶果,相当值得区块链游戏参考,尽管链游公司试图开放给玩家更多「获利」机会,但仍不改利益挂帅的解决方案 ; 甚至可以引申至加密货币新创都在精心设计的代币经济,试图让钱流住的机制,反而忽略的实际应用。
链新闻摘要该文章内容如下,原文请见。
冯骥 (Yocar):国产网游的黄金时代何去何从?
曾几何时,游戏产业被誉为「一边睡觉一边印钞」的黄金产业,但如今,众多研发团队的作品在上线之前便胎死腹中。2006 年,超过 60 款国产网游涌入市场,最终能够盈利者不过寥寥 15 款。面对这种惨淡的现状,我们不得不问:到底是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本文试图从游戏策划的角度剖析这一问题,揭开失败背后的真相。
死婴:那些永远无法面世的游戏
在国产网游领域,游戏项目常常历经数月甚至数年的开发,却最终在测试阶段悄无声息地夭折。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资本急功近利、管理混乱、市场变化多端等原因。但真正的根源是什么?成功的游戏并非因为投入更多资源或时间,而是因为它们的策划者懂得如何避开那些导致失败的陷阱。
然而,业界却普遍推崇「精英团队」、「无数次打磨」和「不断延期」的神话,这掩盖了对失败根本原因的反思。
被诅咒的团队:从策划开始的失败
很多失败的项目,从一开始便注定走向灭亡。尤其是在策划层面,当策划者自己都对项目不抱希望时,整个团队仿佛中了诅咒,逐渐失去对项目的热情。如果策划者连自己开发的游戏都不愿意去玩,那如何期望玩家对它投入热情呢?策划者如果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厌倦,那么这款游戏在市场上的前景就已经非常黯淡。
离策划越近,离玩家越远
在中国的网游产业中,策划的职责逐渐偏离了「创造有趣的游戏」的初衷,转而关注如何让玩家沉迷、如何引导消费。
策划者被迫在盈利与游戏性之间寻找平衡,但在资本的强大驱动下,许多策划已经走向了「黑暗面」。他们设计出的系统不再是为了提升游戏的乐趣,而是为了最大化玩家的付费和黏性。这种趋势导致游戏策划与玩家的需求越来越脱节,最终使得游戏沦为毫无灵魂的盈利工具。
反沉迷的背后:资本的无底线追逐
中国独有的「网游防沉迷系统」并非偶然。庞大的「失意人群」成为了资本眼中最肥沃的猎场,而网游则是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存在感和成就感的最佳方式。正因如此,游戏运营商无所不用其极,设计出各种机制让玩家沉迷其中,而不顾现实中的负面影响。反沉迷系统的出台,实质上是对资本逐利的无奈制衡。
原力的黑暗面:策划的堕落与妥协
游戏策划在资本驱动下逐渐走向了「黑暗面」,从原本的创意追求转变为如何构建一个成功的商业陷阱。
他们不再专注于提升游戏的可玩性,而是投身于如何设计更强的成瘾机制。创新被压制,抄袭和微调成为主流,策划者逐渐失去了与玩家的情感共鸣。当游戏不再是为了带给玩家快乐,而是为了榨干他们的每一分钱,网游产业便彻底失去了灵魂。
运营策划的尴尬:服务与创意的冲突
相比游戏开发中的创意策划,运营策划往往被视为「二等公民」。他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让玩家持续参与,如何设计活动以保持活跃度。然而,活动策划的标准化和单调化,使得玩家逐渐失去了新鲜感和兴趣。策划者们忙于应付各种琐碎的任务,却忽视了游戏整体体验的提升。久而久之,玩家的不满情绪日益积累,游戏也在一次次重复的活动中逐渐走向衰亡。
策划的未来: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尽管策划在游戏研发中的地位不如程式和美术,但他们依然是游戏灵魂的缔造者。然而,过度追逐利润、忽视游戏性的风气,正在侵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的游戏策划者,只有在保持对创意的热忱和对玩家的共情中,才能重新找回游戏本应有的乐趣。否则,国产网游将继续在浮躁和功利中迷失方向。
是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
国产网游的失败,并非单纯的市场问题或管理失误,而是策划者在资本压力下的妥协与堕落。当游戏开发不再以创造乐趣为核心,玩家的失望与游戏的消亡便成为必然。
唯有回归初心,重新找回游戏的本质,国产网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再次崛起。
反思区块链游戏问题
反思过去的游戏产业状况,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待当前「区块链游戏」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区块链游戏在很多方面面临著类似的问题,但又引入了新的变数,让我们来分析几个关键点:
1. 投机与游戏性之间的冲突
过去,网游策划为了追求玩家黏性,往往将精力集中在让玩家沉迷、引导消费等「黑暗面」上,忽视了游戏本身的乐趣与创新。这一点在区块链游戏中更加明显。区块链游戏通常将「赚钱」作为核心卖点,游戏性反而沦为次要。玩家参与这类游戏,更多是为了投资回报,而非娱乐和享受游戏过程。这导致游戏变成了投机工具,当市场热潮退去,这些游戏的生命力便岌岌可危。
2. 短视的开发模式
过去网游开发中,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了大量「胎死腹中」的游戏项目。类似地,区块链游戏开发者往往集中于快速推出新项目,抓住市场上的炒作热潮,而缺乏长远的产品规划。这导致了许多区块链游戏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又迅速崩盘,这与早期网游的发展模式如出一辙。
3. 玩家的角色被异化
在传统网游中,玩家逐渐被当成数学模型和消费对象,策划者关注的不是游戏性,而是如何最大化玩家的付费行为。区块链游戏则更进一步,将玩家视为纯粹的投资者与资产管理人,游戏中的「乐趣」被经济动机取代。这种异化让玩家与游戏之间的情感联系被削弱,最终只剩下冰冷的资本运作。
4. 创新被商业利益压制
过去的网游市场中,创新被压缩,取而代之的是市场验证过的套路与抄袭。同样,区块链游戏中,真正有创新玩法的作品稀少,大多数产品都只是简单地将区块链技术与既有的游戏模式结合,甚至只是包装为 NFT 交易平台,缺乏让玩家眼前一亮的创意和内容。
5. 经济模型的可持续性与资本的贪婪
区块链游戏经常依赖复杂的代币经济模型来维持运行,但这些模型的可持续性备受质疑。过度追求收益率的设计容易形成庞氏骗局般的结构,早期玩家赚取后期玩家的投入,当新资金无法进场时,整个经济体系便会崩溃。这与过去网游中以沉迷为目标的数值设计如出一辙,都是资本贪婪驱动下的结果。
区块链游戏的未来出路?
要避免重蹈过去游戏产业的覆辙,区块链游戏需要重新审视其核心价值 — 究竟是为了创造娱乐还是单纯逐利?真正成功的区块链游戏应该平衡「玩」与「赚」的关系,让经济激励成为游戏体验的辅助,而非唯一目的。此外,游戏开发者应该注重创新与玩家的真实需求,避免因短视而陷入一轮轮的市场泡沫。唯有如此,区块链游戏才能摆脱投机工具的标签,成为具备长久生命力的娱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