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Breaking Down Bittensor’s Network Effects》
- 作者:Seth Bloomberg(Messari 研究员)
- 编译:Zombit
Messari 研究员 Seth Bloomberg 近日在 X 上发布了一篇文章,详细拆解 Bittensor 的网路效应,以及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瓶颈。
以下为原文编译:
由于最近大家对 Bittensor 谈论颇多,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它的看法和一些担忧。
感谢 Saypien(前 Messari 高管) 关于此话题的大量讨论,也要感谢 Sami Kassab(前 Messari 研究员),我知道他会来指出我这里的错误。
一个基础层网络必须建立网路效应才能成功,这样才能吸引并留住用户和开发者。对于像以太坊这样的智能合约平台,网路效应来自链上流动性和稳定的执行能力。对于 Bittensor,目前它的网路效应来源于:
1) 熟悉在网络上挖矿的 AI/ML 开发者(即,创建 AI 模型和服务的开发者);
2) 能够吸收代币抛售压力的深度流动性 TAO 市场。通常,较不成熟的网路更容易受到代币抛售压力的影响。
由于 (2) 对大多数加密网路普遍适用,我将主要关注 (1)。具体来说,(1) 产生的网路效应或飞轮效应如下:新子网受益于经验丰富的 AI/ML Bittensor 开发者,这些开发者不断产出高质量的结果 → AI/ML 工程师受益于持续的 TAO 代币发行。能期望的是,TAO 代币的收益,加上 Bittensor 的 AI/ML 人才,将继续吸引更多的子网构建者,从而吸引更多的 AI/ML 人才,形成循环。
无论你是看空还是看多 TAO,都值得探讨这种网路效应可能会如何崩溃。所以,让我们开始吧。
情景一:TAO 代币收益 < 经营费用
AI/ML 人才被吸引到网路上,是因为他们获得的 TAO 代币收益超过了他们在 Bittensor 上的经营成本。数学很简单:不需要大量资金募集、不需要获取客户或产生收入。只需要将模型整合到 Bittensor 的子网中,并获得 TAO 代币发行收益。这个模型的假设是,你的收益(基于当前或预期的 TAO 价值)应该能覆盖你用美元计价的开支。如果这笔账不成立,那么 AI/ML 人才就会选择离开 Bittensor,寻找其他机会。
情景二:机会成本计算
想像一下,你是 Bittensor 上的一名厉害的 AI/ML 开发者,或者你是一个由两三个 AI/ML 开发者组成的小团队,在 Bittensor 上构建项目。在某个时候,你不得不问自己:「继续在这里当矿工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好吧,你知道留在 Bittensor 的上行收益仅来自于 TAO 代币发行和 TAO 代币价格上涨。有了这一侧的收益,你还需要考虑另一侧:离开 Bittensor 创建新的协议是否能带来更大的收益?我知道……这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亵渎」,但如果不考虑这一点,那你就是不对自己负责任。
Bittensor 已意识到需要为子网及其矿工提供额外的激励收益。动态 TAO(在下一条推文中,我会链接一篇 Sami 详述动态 TAO 的文章)似乎是他们认可的解决方案。
目前它在测试网上运行,因此很可能会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上线。通过动态 TAO,每个子网都会拥有一个类似 Uniswap V2 的资金池,该资金池会将子网代币与 TAO 进行配对并定价。这次升级的「动态」之处在于新的动态 TAO 代币发行模型:资金池中质押的 TAO 越多,分配给子网的 TAO 代币发行越多,子网代币价格也越高。听起来这很划算。AI 开发者可以获得子网代币的升值,同时保留在 Bittensor 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即 TAO 代币发行)。
然而,将子网代币与 TAO 配对定价,会对个别子网代币的估值设置一个「人为的上限」。以太坊和它的 L2 或 Helium 和它的 subDAOs 也有类似的代币动态关系。这就是机会成本计算发挥作用的地方。如果你是这些厉害的 AI/ML 开发者或子网拥有者之一,为什么要如上述方式限制自己?为什么不干脆建立自己的协议或网路?我敢说,有一些风投在看过一堆平庸的 AI 与加密项目后,可能会迫切希望资助你,而且这个估值可能比一个设计严格的子网更高。或者更好的是,你在挖矿期间积累了大量 TAO,经过计算后认为你可以自筹资金来建立自己的协议,吸引一些应用、用户和收入,然后再考虑外部资金(这在当今很罕见)。
在我看来,这是 Bittensor 长期需要面对的挑战——设计机制、激励和生态系统,来留住最优秀的 AI/ML 人才。
我认为最近 mrink0(Delphi Digital 研究员)的一条推文也暗示了这个问题(如果并非如此,请原谅我断章取义;如有错误,请指正)。在我看来,像 Nous(开源 AI 研究组织 Nous Research)这样的人离开 Bittensor 建立自己的网路,表明对于某些 Bittensor 开发者而言,留在 Bittensor 的激励目前并不足以比肩自行构建和发布自己的网路。
补充:
mrink0 之后再 Seth Bloomberg 的留言区中指出,他同意 Seth Bloomberg 的大部分观点,并表示关键的挑战将是 Bittensor 是否能够吸引能够解决人们愿意付费的问题的模式。否则都只是(短暂的)代币排放。
对此,Seth Bloomberg 给出以下回复:
即便模型解决了人们愿意付费的问题,矿工并不一定能从中获得任何好处。人们会为使用这些模型的应用或产品付费,但协议中并没有定义任何机制,能让矿工分享这些收益。最糟糕的情况是,矿工的需求增加(推理成本上升),但他们却无法从这些应用或产品中获得任何收入。Bittensor 矿工的收入无法随著他们所服务的应用需求或收益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