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HSL
自从85大暴跌以来,x上每天都是ETH的坏消息,各种FUD。最典型的几类:
1.sol要打败以太了。
2.L2降低了ETH的商业价值。
3.以太没有创新了。
4.华尔街只吹btc,不吹eth。
其实我觉得,所有这些FUD,都没有触及到一条区块链的根本,或者说这些批评没有讲到关键点,只是讲了一些细枝末节或者是无坚实理由的推测。
我暂时还是觉得以太坊这条区块链是非常健康的,只不过是价格表现落后了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期。
评估一条链是不是好,最关键的就是加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许诺给用户的三个关键点:
1.去中心化
2.无须许可(permissionless)
3.可扩展
目前评估众多链,做到了这三点,并且经过了生产实践的只有以太坊。
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估一条链的去中心化程度。
首先是评估是否有力量能真正有效强制制关掉或者弄死一条链。
这一点最牛逼的是比特币,当年执法力量强行在非常短的时候关掉了大量的矿池矿场,但比特币的运行完全正常无恙。以太坊当时也经历了类似的冲击,但现在以太已经从PoW改成了PoS。
目前的,很难想象有什么力量能关掉以太坊。不过,我觉得想关掉大部分链都是很难的,这是区块链的特性。
其次我们可以评估链的生产区块的挖矿节点是否是去中心化的。
以太坊的PoS挖矿,经常会爆出过于中心化,特别是Lido一家矿池占据了过多的份额,但也没过30%,这在算法层面上是完全安全的。
挖矿这种有商业追求的行为,往往会因为对效率的诉求导致中心化的。事实上,比特币现在的矿池中心化程度要远超过以太坊,比特币现在完全独立出块的矿池应该是只有4个了。
挖矿中心化几乎是所有链都要面对的难题,但以太坊现在是头部链里做的最好的了。
去中心化还有一层因素是开发者是否中心化。
区块链的节点软件开发者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写的代码就是链运行的规则。如果是中心化的开发团队,被神秘力量控制了,直接在代码里嵌入偷币代码,那就完了。
以太坊现在的节点软件分成了执行层和共识层两个部分,非常复杂,在信标链刚运行时,我觉得这玩意复杂到可能地球上没有几个团队能维护和开发以太坊完整节点了吧。
但现在看来,在商业价值如此之大的以太坊,有哪么多商业公司将生意寄生在以太坊链上,自然诞生了多个相互独立的完整节点。现在应用比较成熟的就有四个,而不是只能依赖于是以太坊基金会的嫡系开发组。
在完整节点的开发和维护这一层的去中心化程度上,在所有链里,以太坊是最成功的。比btc都要成功。
我感觉以太坊的众多用户和投资者,可能完全误解了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程度。现在在x.com上,经常都有人向V神祈祷,盼望V神出来干活,劝V神不要卖币。
这完全不像一个去中心化社区应该有的表现。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不需要神,也不应该有神的存在。这些向V神祈祷的用户应该去炒股,股票世界才是有中心节点可以祈福的。
能否维持无须许可是目前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真正的挑战。
因为几乎所有的币圈用户都注册了交易所,都被KYC了,交易所持有了海量的币,而交易所都接受监管,特别是接受美国的监管。
甚至,美国财政部的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管理着一个清单,“特别指定国民和被封锁人员名单(SDN List)”,OFAC会将涉嫌从事非法活动的个人和实体加入此清单。这清单里有一些加密数字货币地址,还有一些IP。
而上了这个清单的地球和ip,那别的公司就不敢为它们提供服务了,包括不包打包相关的交易。
币圈的各个机构,如交易所、矿池、钱包,区块浏览器……,在币安认罚之后,我感觉只要能找到有头有脸的负责的人机构,都会接入这个名单了,也就是在名单之上的人员、地址、ip,可能很难用上比特币了。
据说,现在比特币和以太坊实名化的矿池,都接入了这个清单。
这就是对无须许可最大的威胁。
还有龙卷风这个项目,被交易所列入了黑名单,当凡是使用过龙卷风洗币的地址,有一些交易就会拒绝提供服务,甚至会直接封禁相关账号。
但就目前来看,以太坊的无须许可,还是维持住了。至少可以看到,龙卷风还是可以用,这玩意真的是去中心化的,真被美国某政府部门禁止运营了,但依然可以使用。
只是,现在越来越受到挑战了。
现在以太坊生态上众多项目,也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审查用户,特别是像usdt、usdc这样的稳定币,包括Dai升级成USDS后也具有了黑名单。这不是一个好趋势。
总的来说,横向评估来说,以太坊是在无须许可上做的相对最好的了,毕竟其经济生态最繁荣,大隐隐于市。你要拿无须许可来挑毛病,我觉得最难挑到以太坊的。
而像门罗币这样的技术实力派,因为其经济生态太贫乏,其实无须许可的实用价值并不大。
最后,可扩展。
因为有Rollup的加持,以太坊已经是彻底解决了可扩展性问题。
以前以太链是真的满载只能一秒处理15笔交易。
现在算上Rollup里的交易,估计整个以太坊系统的TPS(每秒可打包交易的上限)超过1000了。arbitrum就在实际运行当中跑出过100+的tps。
虽然有众多批评者说,扩展方案来说,对L1分片要优于L1+L2,但那些分片技术链,如MultiversX,确实是没有在实际生产环境当中接受过验证。BCH的开发者也声称在完成Adaptive Blocksize Limit Algorithm(区块大小自适应算法)升级,BCH也解决了可扩展性问题,但这依然是没有接受实际的生产环节挑战的。
在区块链的可扩展必下,真正的被广泛使用,被长时间并且是真实的多样性的交易量撑爆区块的方式来挑战其可扩展性的,目前只有以太坊。
Sol到是接受过挑战,但确实是失败了多次。
就是价格表现不行。
可能,在ETF年的背景下,短时间内,价格主要是依赖于华尔街大机构的追捧和认可吧,而华尔街这些金融机构可能并不关心去中心化、无须许可和可扩展之类的特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