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A16z 合伙人:区块链是一种革命性的发明,INTO Web3是巨大的机会

内容源自“Is Web 3.0 Dead”的视频展现了 A16z 的合伙人 Chris Dixon 围绕“Is Web 3.0 Dead”(Web3.0 已死)这一主题展开的 Crypto 探讨,其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其内容中大量提到Web2.0中心化网如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集中心化社交平台的痛点。

随着Web2中心化权力的越来越加剧,只有去中心化才是未来。INTO Web3 社交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正在这场互联网变革中崭露头角。未来必定是以技术应用落地为导向的,那些能够真正解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体验的 Web3 社交平台才会脱颖而出。

原视频“Is Web 3.0 Dead?”发布于 9 月初,由 a16z 的合伙人、Crypto 的领军人物 Chris Dixon 主讲。自 2013 年加入 a16z 以来,Dixon 不仅帮助塑造了公司的战略,还在 2018 年创立并领导了专注于 Web3 和区块链技术的 a16z crypto。如今,他管理着超 70 亿美元的投资基金,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那他如何看待“Is Web 3.0 Dead?”

A16Z 合伙人 Chris Dixon 分享说:目前 Crypto 确实面临了一些挑战,尤其是在美国的 FTX 事件和韩国的 Terra Luna 事件上。虽然过去几年发生了不少不好的事情,但我并不认为 Crypto 已死。

实际上,每项创新技术都会经历波澜起伏。直接将“某些技术的用例不当”推断为“这项技术本身不好”是不对的,因为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

Web2.0 集中化网络趋势的不断加剧

在进入 2000 年随着 Web 2.0 的互联网兴起,Dixon 也投身其中。这场运动强调“读写”能力,催生了许多相关会议和博客。核心思想是互联网不应仅仅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平台,而是一个互动的平台,用户不仅能消费内容,还能创造内容。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它们让互联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参与型媒介。

在 2000 年代,网络型服务成为互联网的主导。Facebook、Uber、WhatsApp 等,都是连接人与人的平台,它们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用户越多,服务的价值就越大。随着这些服务的扩张,它们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强。

然而,我们正面临一个风险:互联网可能最终被少数几家大型科技公司如 Google、Amazon、Apple、Facebook 等所主导。我认为,这对新兴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创新都不是好事。

互联网最开始是想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将权力和财富归还给普通用户,而不是集中在少数大型公司手中。

在传统媒体行业,尤其是美国的电视和广播,资源和收入高度集中,由少数几个大频道控制。90 年代,当我和我的许多同行开始涉足互联网时,我们对互联网的潜力感到无比兴奋——它有望重新分配财富和权力,让它们回归到网络的边缘,也就是普通用户。

90 年代,互联网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点,但到了 2000 年代,这种去中心化趋势开始逐渐消失。

快进到今天,前五大科技公司占据了纳斯达克 100 指数市值的 50%,互联网上的流量和收入有 95% 以上集中在这几家公司手中,所有的趋势表明这种集中化还会继续加剧。

同时 AI 的发展令人瞩目,但如果不加以限制,它将进一步加速这种集中化。因为 AI 的技术需要掌握大量资金、数据和强大计算能力的企业,而这些正是大公司所拥有的。在我的书中,我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基于区块链的新一代互联网服务。

简单来说,这类服务旨在消除中间环节,比如“看门人”和“收费站”。以 Facebook、Uber、Amazon、YouTube、Twitter 为例,这些平台都有资金流动,无论是广告费还是交易费,它们都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这在互联网行业被称为“抽成率”。

而互联网服务的“抽成率非常高”,通常在 50% 到 100% 之间,大部分流动的资金都进入了这些服务商的口袋。

此外,这些公司还掌控着整个网络,决定谁能访问网络,谁会被封号,决定算法如何运作。它们经常会改变规则,比如你贴的链接或内容类型可能会影响到是否被推荐或降权,这些算法是高度不透明的,完全由这些公司控制,而依赖这些网络的用户和内容创作者对此却毫无话语权。

这些中心化的服务商实际上掌握着用户的命运。这就是为什么我看重区块链技术的潜力,它能够为互联网带来一种新的属性——所有权。

Web3.0 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区块链是一种革命性的发明,它能够实现许多功能,我将其视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计算机。它们基于云端,能够执行多种任务,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能够赋予数字资产真正的所有权。

以比特币为例,最有趣的特性之一就是,私钥的拥有者就是比特币的真正所有者,这种所有权在 Twitter 或 Facebook 上是不存在的。

比如,我在 Twitter 上积累了多年的关注者,但如果 Twitter 的拥有者明天决定要关闭我的账户,明天我的账号就没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并不是这个账号的真正拥有者。这种情况在互联网上已经发生过多次,无论是游戏中的虚拟物品、社交媒体上的内容,还是你在 PayPal 上的账户,在现有的互联网主流模式中,用户几乎没有真正的所有权。

而比特币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用户可以拥有数字资产。自比特币诞生以来,技术人员已经将这种所有权概念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比如 NFT。NFT 的核心理念是,你可以拥有一件艺术品、一个游戏道具,甚至一个代表社交媒体用户名的 NFT。在这种基于区块链的新模式中,用户可以真正拥有这些资产,而这些资产是不会轻易被剥夺的。

想象一下,如果我在社交媒体上拥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关注者名单,并且对某个服务不满意,我可以带着我的用户名和关注者转到另一个平台。在这种区块链的全新模式下的Web3社交,我可以拥有我的用户名、关注者名单、数据,甚至可以拥有我为 AI 算法提供的一组数据。而在现有的互联网主流模式下,只有服务商或其背后的公司可以拥有这些数据和资源。

早期的互联网协议,如电子邮件,也具备类似的特性。例如,新闻通讯(newsletter)的复兴就是一个例证。许多记者选择离开传统媒体,通过 Substack 等平台开办自己的新闻通讯。这是因为当你有了自己的新闻通讯时,你就真正拥有了你的订阅者名单,你有他们的邮箱地址。Substack 等平台的抽成比例仅为 10% 左右,这样的低抽成也吸引了许多人使用它。

如果这些平台改变了规则,你完全可以选择离开,转向其他服务。基于区块链的服务也是基于同样的所有权概念。

技术在于用在好的目的,还是用在坏的目的

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Web 2.0 公司如 Facebook 拥有数十亿用户,而区块链服务的用户,若算上 Crypto 的人,也不过几亿。尽管使用新兴区块链游戏和社交媒体的用户数量大约有几千万,相对于整个互联网用户群体来说,仍然是一个较小的比例。因此,我们在这个发展阶段仍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我认为这与几个因素有关。

区块链是基础设施。比如,你现在玩一款基于区块链的游戏,其体验与非区块链游戏还是有所差别的。目前这些服务的底层基础设施仍在早期阶段,需要一定时间来降低成本,提高用户的体验。但我对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突破性进展充满期待。

另外,在我书中写到了区块链存在着两种文化:一种是投机性质的“赌场文化”,另一种是更注重技术发展的“计算机文化”。

赌场文化更关注于代币的短期买卖,而计算机文化则致力于构建新一代的互联网服务,这些服务将数字所有权交还给用户,降低中间费用,并由用户掌控,后者是我们更愿意推广和投资的,但遗憾的是,目前赌场文化似乎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我期望能有明智的政策和监管措施来抑制投机行为,同时促进技术的积极发展。不幸的是,美国近年来的一些政策决策实际上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

例如,上个月创建的 Meme 币数量超过了 50 万,创下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监管政策却对那些生产性的计算机文化行为施加了限制,这与我们希望看到的明智的监管政策背道而驰。我期待这种情况能够改变,最近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

尽管 Crypto 领域遭遇了一些挑战,比如美国的 FTX 事件和韩国的 Terra Luna 事件,但这并不能说明整个领域失败。

技术可以用于好的目的,也可以用于坏的目的。一把锤子可以用来建造房屋,也可以用来破坏房屋;肥料可以用来种植作物,也可以用来制造炸药。AI 可以用于欺诈和骗局,也可以用于提升人类的创造力。

区块链同样可以被用于不正当的目的,但也能用于创造一波新的互联网服务,将资金和权力归还给互联网用户。确保技术向善使用的方式就是为其设定规则。我认为,将特定技术的应用与技术本身混淆是个错误。在《Read Write Own》这本书中,我努力全面描述区块链的生产性用法。从“这项技术有坏用途”跳到“因此这项技术本身就是坏的”是个错误。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关键在于人和政府如何引导这项技术的潜力走向积极的方向。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项有趣的技术都会经历起伏。当人们认为某项技术已经走到尽头时,往往隐藏着最好的机会。互联网有它的起伏,Crypto 有它的起伏,如果你想等到情况改善再行动,你将发现自己正与一大群人做相同的事情。无论是互联网还是 Crypto,它们都会经历起伏,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在这些波动中保持信念并敢于投资。

INTO Web3 的发展机会

在上述中提到区块链存在的两种文化:一种是投机性质的“赌场文化”,另一种是更注重技术发展的“计算机文化”。未来一定是属于将技术应用于落地的“计算机文化”,只有将技术真正应用于落地,才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满足用户需求,才能成为未来Web3互联网的主流。而 INTO Web3 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而且做的是互联网最大的社交赛道–Web3社交,这正式A16Z合伙人最重视的一个赛道。

可以说INTO正是踩在了时代的脉搏,抓住了 Web3 早期发展的关键机遇,当然INTO的发展必然也就经历起起伏伏的波动过程,但正是这些波动,让 INTO 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

INTO是一个专为Web3打造的高度集成、功能全面的综合基础设施,集成了跨链加密钱包、Web3社交和多功能小程序生态系统,旨在为用户和开发者提供稳定、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通过集成Web3即时消息的社交、跨链加密钱包、AI技术、丰富功能的小程序生态为一体,打造了一个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综合商业模式,将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Web3社交体验。

Web3的即时社交功能,能够实现用户之间的实时高效沟通。在这个社交场景中,用户不仅能够自由交流,还能基于区块链技术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以代替传统Web2社交的价值。

钱包为用户提供了跨链的资产管理服务,极大地增强了社交功能和小程序的使用体验。在Web3的互联网中,加密钱包是基础的载体,访问Web3的如DeFi、DEX、RWA等Dapp都需要钱包链接,因此,加密钱包也是Web3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入口之一。

社交平台借助内容创作以及互动来激励用户,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平台的黏性,而且还能够为平台引入用户流量。通过激励机制、DAO治理等方式,用户的参与度和忠诚度得以提升,为稳定社区和长期的增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程序生态为开发者和创作者提供创新空间,诸如涵盖了各类热门领域,如娱乐、金融服务等,其丰富应用场景满足用户需求并带来商业机会,通过发展小程序生态,将有效促进平台之间的互动与交易,如在应用内购买、广告付费,都可以实现盈利与分成等模式,实现了平台、开发者和用户的多方共赢。这些都将激励更多的开发者和创作者加入,进一步丰富小程序生态,推动平台的持续发展。

在Web3社交赛道,INTO是首个集成将即时消息的社交、跨链加密钱包、丰富功能的小程序生态为一体的Web3应用,在行业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随着Web3互联网的不断发展,Web3社交必定会成为未来互联网社交的主流形式。INTO在Web3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开始布局建设,必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成为Web3社交领域的领军者。

总之,Web3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技术的发展虽然会经历不断起伏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坚持技术的正确应用和创新,Web3社交的未来必将充满无限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