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实践总结:神鱼详解他的“四钱包”投资管理法则

avatar
吴说
11-24

编辑 | 吴说区块链

本期内容为 E2M Research 在推特 Space 举办的 AMA,参与嘉宾包括神鱼(推特 @bitfish1)、Odyssey(推特 @OdysseyETH)、Zhen Dong(推特 @zhendong2020)、Peicai Li(推特 @pcfli)。本次 AMA 深入探讨了 Web3 加密货币领域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如何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和卖飞后如何调整心态并重仓。

嘉宾们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多项操作方法和策略:通过“四钱包”法则分配资产,规避情绪化决策;在核心资产(如比特币、以太坊)投资中,采用分批买入和冷钱包锁仓的方式,以确保长期持有。同时,对于试验性资产(如 NFT),采用小额观察仓的策略,用于探索市场潜力。交流中还分享了应对市场波动的心理建设经验,例如通过构建规则限制非理性行为、在价格回调时敢于调整策略。这些实操经验为投资者提供了面对加密货币市场波动的理性框架和长期策略支持。

请注意:各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吴说观点,吴说不对任何产品与代币进行背书,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

音频记录由 GPT 生成,因此可能会有一些错误。请收听完整的播客: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73a2ca943dc3a43875e8b0d

YouTube:

https://youtu.be/yRk-5d85eHU

好资产定义、情绪管理与 “四钱包法则”

E2M: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 E2M Research 这周五的 AMA。今天的 AMA 主题是怎么长期拥有好资产,以及卖飞后如何重仓。开始之前,我们要先跟大家强调一下风险,因为最近的行情整个涨势确实非常好,但越是这种时候,越是希望大家能够放平心态,不要太 FOMO。所以我们在节目开始之前先强调一下,节目内容仅为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今天很开心能够邀请到神鱼作为特邀嘉宾,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相信不管是关于怎么长期持有好资产,还是卖飞后重新建仓的话题,Peicai 和神鱼都会有很多故事分享。期待在交流中听到他们结合自身行业经验的观点。

今天的主题其实很有意思,前几天神鱼老板好像发了一个朋友圈,说从 21 年到 24 年比特币涨了 100 倍。所以,关于如何持有好资产,以及长期持有好资产的这个话题,要不我们就先抛给神鱼老板,看看他有没有一些想法或者经验,能够跟我们分享交流一下?

神鱼:OK,首先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好资产”的定义,第二个是“如何长期持有”。

第一个问题,“好资产”这个维度可能需要根据当下的认知,做一个远期的判断。如果一个资产具有明确的发展曲线,或者说它未来可能的增长趋势和关键拐点已经在当下显现,那它可能会进入“好资产”的篮子。然后再将其与其他资产进行对比,最终确定它是否是一个“好资产”。好资产的判断我就不展开了,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主观的认识。

最后的核心问题是,当发现了好资产之后,如何长期持有并“拿住”?这里我想强调的重点并不是理性层面的内容,而是心理层面的内容,即非理性的因素。因为人性是容易倾向非理性的,所以我们需要在理性和心态平静时设立规则和方法,以确保即使在情绪失控或 FOMO 状态下,也能尽量保持相对的理性。甚至在做了非理性决定后,这些规则还能帮助我们避免对整体投资造成过大的影响。

怎么去构建这一套架构,我认为是一个很关键的系统。这就涉及到所谓的仓位管理。我在入圈不久时,老前辈就跟我讲过这个技能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总结了一个“四钱包法则”,将资产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是冷钱包,主要用于囤积核心资产,并设置各种操作障碍,让它难以轻易动用。当你处于 FOMO 状态时,想卖掉绝大部分资产,会发现需要一系列操作才能实现,而这段时间可能让你冷静下来。通常,这个钱包会占总资产的 60% 以上。

第二是温钱包,主要用于管理资产,并提供稳健的现金流支持,以维持稳定的心态,尤其是在市场极端悲观的情况下。这部分资产大约占 20% 到 30%。

第三是热钱包,主要用于消费和投机,比如尝试新产品、买 NFT 等高风险操作。这部分资产的比例很小,仅占少量资金。热钱包的一个特点是,如果其资产增长较多,需及时将盈利部分转移到冷钱包或温钱包中,以避免长期风险。

最后是法币钱包,我采取的是“只提现不充值”的策略。法币钱包主要用于生活开支,我遵循一个“4% 原则”,即法币钱包中的资产及其产生的利息能够覆盖我的年支出。即使其他钱包的资产出现亏损,法币钱包依然可以保障我的日常生活开支,帮助我处于一种财务独立的状态。

通过这套系统,我可以在短期 FOMO 或非理性状态下维持情绪稳定。即使热钱包里的资产归零,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因为这些风险是我在理性状态下已预估的。同时,对于一些“眼红”的资产,比如 meme 类代币,我会用热钱包尝试,这样即使失败也不会影响整体规划。

这就是我在长期持有资产时的核心策略和心态管理方法。

认知和信仰决定能否长期持有好资产

Peicai:我觉得,如果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认知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对一个资产没有信仰,当它价格涨得太多时,说实话,很难拿得住。尤其是很多时候,行情是反复波动的。

我还认为冲动也是一个问题。很多人会分心去搞一些现金流的生意或事业,这些反而成为了障碍。我可以分享两个案例。

第一个是关于莱特币的案例。在 2017 到 2018 年期间,我们持有了不少莱特币,从 20 块涨到 100 多块,但又回落到 20 到 80 块之间。当时我们非常恐惧,害怕利润回吐,最后在 80 块左右卖掉了。然而半年后,莱特币涨到了人民币约 2500 元。这反映出当时我们对资产的认知不够深刻,不仅对莱特币,对比特币也是如此。那时我们身上没多少钱,对钱的需求很大,所以很难长期持有。

第二个是关于比特币的案例。比特币在 6000 人民币左右时,我们因为恐惧卖出了一半。当时,比特币经历了 Bitfinex 的丢币事件,价格从 6000 跌到 3000,又涨回 6000。我们因为担心再次下跌而卖出,但后来比特币价格继续上涨。

另外还有狗狗币的例子。当狗狗币从 0.002 美元涨到 0.02 美元时,我在半夜冲动卖出,结果第二天价格又涨了一倍甚至五倍。当时没有深入了解马斯克背后的推动逻辑,也没有想到这种价格波动会持续上涨。这些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认知和预期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持有比特币更稳定,因为我们对它有长期乐观的预期。比如,我们相信比特币未来可能涨到 500 万美金甚至 1000 万美金一个。正因为有这样的信仰,当价格上涨到 10 万或 20 万时,我们不会轻易产生卖出的冲动。

回想早期,我们对资产缺乏清晰的认知,导致了很多错误操作,比如在以太坊从 2 美元涨到 6 美元时就卖出,错失了后续的更多涨幅。

总结来说,认知是长期持有好资产的基础。如果没有对资产上限的清晰判断,也不了解支撑其价值的逻辑,就很难坚持长期持有。像神鱼提到的冷钱包策略和“卖一半”的方法,都是在认知不足时帮助控制冲动的有力补充。但归根结底,认知和信仰才是关键所在。

如何克服短期交易冲动,实现长期持有好资产?

Zhen Dong: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个话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如何辨别好的资产;第二,如何长期持有好的资产。

对于好资产的理解,我们已经聊了很多,比如为什么我们认为比特币和以太坊是好资产?或者为什么我们认为特斯拉是好资产?这是需要知识和视角的,比如金融知识、对现金流和传统投资理论的理解,甚至包括对巴菲特、芒格等投资大师的周期性理论的学习。同时,在加密领域,我们还需要理解复杂系统、非线性增长和创新扩散等模型,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速度比以往更快,这为我们理解好资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阻碍长期持有好资产的最大敌人是对短期交易的热衷。很多人将长期持有和短期交易混为一谈,这是一种认知误区。比如,很多人依赖短期交易来赚取现金流,满足生活支出,但这样的行为本质上会干扰长期投资。特别是那些刚刚积累了第一桶金的人,他们更容易被短期价格波动影响。

以我的观察,许多人在短期市场波动中试图通过高频交易获利,比如在价格上涨 20% 时立即获利了结,或者因为大选等事件的利好预期进行短期操作。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他们在短期内赚到一些钱,但从长期看,这种方式往往会错失好资产的更大收益。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明确区分短期交易和长期投资的资金。你可以在心理账户中划分一部分用于交易,但核心资产必须保持长期持有。这就像英伟达的创始人,如果他当初保留一半股票,甚至 1/10,也能在几十年后收获巨大收益。同样,对于加密资产,持有比特币或以太坊长期不动可能远胜于频繁交易。

关于卖飞后的重仓问题,我认为核心在于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及时纠正错误。比如,当你意识到自己的看法偏颇时,应立即采取行动重建仓位。这种过程需要理性和谦逊的态度。理性是持续做出有正期望的投资决策,谦逊是承认并修正自己的错误。

最后,我想强调,不论是长期投资还是卖飞后重仓,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调整,才能真正实现复利增长的长期价值。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改正。对资产的持有和对人际关系一样,当发现误会时,道歉与修复关系可能是最好的选择。真诚和坦率永远是成功的基石。

如何基于认知与垄断优势,长期持有并重仓好资产?

Odyssey:关于长期持有好资产,我认为有两个关键点:认识和长期。

在认识这一点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理性上的认识和情绪上的认识。Peicai 提到的“买卖是对称的”观点,我很认同。你买的时候很冲动,卖的时候通常也会很冲动。如果你买入时经过审慎研究和深思熟虑,卖出时也会更理性,而不是一时冲动。这种买卖的对称性,往往反映了认知与情绪的结合。

构建对好资产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很多人误以为自己一开始就应该完全看懂资产的潜力,比如比特币或以太坊在早期价格很低时的价值。然而,世界的信息是随着时间减少不确定性才逐步显现的。认识的构建需要通过不断更新判断和验证,比如观察资产是否达到某些垄断临界点,是否展现出网络效应等。

以 ChatGPT 为例,它有很强的技术优势,但并未展现双边网络效应和强垄断性。因此,投资时需要等待某些临界点的出现,而不是仅凭短期的用户增长或技术强度下结论。通过垄断优势去理解资产,能让投资者超越价格波动,只在垄断性减弱或有更强的竞争者出现时卖出。

关于长期持有,我认为有两层收益:一是认知内的收益,即资产达到了你的产品路线图预期;二是认知外的收益,即超出预期的非线性增长。这种超越认知的收益需要投资者具备开放心态,承认好资产的潜力可能大于自身的想象。

卖飞后如何重仓?这是一个心理上的挑战。许多人在卖飞后会有强烈的心理障碍,尤其是涉及到面子或自我证明的欲望时。这种心理压力可能阻碍理性决策。我的建议是,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应对错误。如果你能将改错视为一种成就,那么卖飞后重仓也就不再是一种“打脸”的行为,而是一种基于新认知的正确选择。

具体操作上,我倾向于随着资产的产品路线图逐步实现而分批重仓,同时利用短期市场调整和利好消息寻找机会。例如,特斯拉最近的一些政策变化既可能短期影响利润,又能提升长期竞争优势,这样的机会便是增持的好时机。

总的来说,投资的核心在于不断更新认知,承认错误并调整策略,最终实现长期价值的最大化。

从他人教训到自我成长: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建立长期投资策略

Odyssey:我想问神鱼一个问题,前面你提到刚入圈时对前辈提到的仓位管理和心理账户并不理解。那么是什么经历让你现在构建了这套体系呢?是因为经历过什么大的教训才有了这样的转变吗?

神鱼:其实我见过很多别人的教训,尤其是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例。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卖飞的故事。2012 年,中国比特币社区有一位传统金融背景的人叫老端鸿边。他发起了一个基金,募集了 300 万人民币。当时比特币价格在 30 到 50 块之间,他用这些资金建仓了大量比特币,其中一部分还是从我这里买的。然而,当比特币价格从几十块涨到几十美金时,他就清仓了基金。随后,比特币一路上涨到 1000 美金,但他却成了比特币的反对者。这是一个典型的卖飞后未能调整的案例。

第二个例子发生在 2013 年 12 月 8 日。当时中国央行发布了一项比特币相关政策,比特币价格从 8000 跌到 2000。我亲眼看到一位朋友在比特币中国平台以“全仓卖出”的方式,将价格直接砸到了 2000。这些人因为心理上的创伤,再也没有回到比特币市场。

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教训,比如早期卖飞了莱特币和狗狗币等。在这些经历中,我逐渐意识到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是非理性的。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保持诚实。虽然很多错误在事后看来非常荒谬,但如果当时情景重现,大概率还是会做出类似的选择。

我也统计过自己的交易决策胜率,大约只有 40% 到 43%,从未超过 45%。因此,我开始通过写“决策日志”来记录重大决策的背景、情绪、以及对未来的预判,然后定期回顾这些决策,分析是否后悔,以及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这让我意识到,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即便你觉得某个技术非常优秀,但市场可能并不买账。因此,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错误本质上是世界给我们的反馈,而那些最痛的错误往往是成长的关键。当我们从错误中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时,重要的是不要陷入情绪,而是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我见证了很多人从白手起家到反复起落,也发现那些能在加密领域长期生存下来的人,无论背景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成长的思维。

总结来说,这些经历让我认识到自己并不擅长交易,但通过观察、学习和反思,逐渐构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仓位管理体系。这套系统帮助我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更好地管理情绪和资产,实现长期的投资目标。

如何通过层级管理避免投资陷阱?

Odyssey:我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如何认识错误,第二层是如何进行有效反思和归因。有些人,比如卖飞了一些 meme coin 之后,反思说以后应该一直持有这类资产,不再卖掉。但这种反思可能导致另一个问题,比如最终让资产归零。你如何确保反思是正确的,而不是陷入新的坑?比如,有些人持有了归零币,却用常规的仓位管理方法继续配置它们,结果反而加剧了损失。

神鱼:归零的币当然也有,我也持有过不少。但我的仓位管理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资产的配置主要是按照市值或一定的比例来管理的,并不是简单地平均分配。因此,不同的资产在我的体系中有明确的侧重点。

很多资产在我的仓位管理体系中,甚至连冷钱包的门槛都进不了。它们大多处于娱乐性质的仓位中,要晋级到冷钱包的核心资产层级,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没有经历过一两个完整市场周期的资产,很难进入更高的配置层级。

这种层级管理的方式,帮助我更有效地筛选和管理资产,从而避免因为错误的反思而陷入新的投资陷阱。

卖飞后如何判断拐点并重仓买回核心资产?

Odyssey:你有过卖飞后又买回来的经历吗?比如,重仓买回之前卖出的核心资产?我知道 Peicai 的比特币和以太坊大部分是通过挖矿回来的,没有那种直接大仓位买回的操作经历,所以这个问题我更想问问你。

神鱼:有,比如以太坊。早期以太坊在两块钱的时候,我也买了很多。后来涨到 20 块时,我卖出了相当多的持仓。当以太坊涨到人民币 140 元并稳定一段时间后,我再次分批清仓了大部分仓位,只留下约 1/4 的观察仓。

当时有一个关键事件,就是以太坊的硬分叉回滚,这实际上挑战了 POW 的核心逻辑。这让我对以太坊的信心减弱,基本清仓了。后来,在 DeFi 浪潮兴起后,以太坊开始展现出一些新的特性和生态系统的雏形。当这些特性逐步显现并达到一个拐点时,我重新重仓买回以太坊。

我认为,这个拐点非常关键。它让以太坊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垄断性,尽管当时我可能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作为一线观察者,我通过不断积累认知,判断它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重仓的核心资产。所以,这算是我卖飞后重新买回的一个典型案例。

如何筛选与抛弃不适合长期持有的资产?

Odyssey: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你可以轻松地重新买回资产,是因为你有足够的冗余,不用太在意买回来的资产是否归零。但反过来看,你买回资产容易重仓,那么当你发现某些资产不适合时,又是如何选择将它们抛弃的?比如我们大概一年前聊到的 BAYC 这些 NFT,你是打算持有到归零,还是有其他计划?

神鱼:关于 BAYC 这类 NFT,我当时并没有重仓配置,而是放在观察仓里。那一批 NFT 本质上是以消费的心态去配置的,感觉它有一定的潜力,但也可能起不来。我在全资产配置中,并没有让 NFT 的仓位超过临界值,因此它们大多被放在热钱包或消费钱包里,只有个别具有稀有价值或情感意义的 NFT 才被转到冷钱包。

我的基本思路是,一个资产要让我重仓,需要经过长期观察和深入思考。它必须满足很多条件,并且越过某个我认为的重要拐点后,才会被纳入核心资产的范畴。在此之前,这类资产更多是作为认知建立的过程,用消费或赌博性质的资金进行少量配置。对于未达到重仓条件的资产,我会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而不是盲目将其持有到归零。

发现好资产和卖飞后重仓,哪个更难,为什么?

神鱼: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觉得,发现好资产和卖飞后重仓,这两者的难点在哪里?因为在我看来,发现好资产并不难,好资产往往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敢于重仓。

Odyssey:我也认为难点在于卖飞后重仓。卖飞后重仓和重仓本身需要的能力其实没有本质区别,都需要非常强的心理建设。它背后包含了几个核心能力,比如你能随着资产的垄断性逐步加仓的能力,以及面对错误后能坦然改正的能力。这意味着你不仅要能判断资产的价值,也要能在判断错误时及时退出,甚至在更高的价格重新进入。

Peicai:我的看法也类似。我认为重仓的挑战远大于发现好资产。很多人都曾持有过比特币,但大多数人在价格上涨后落袋为安,真正能长期持有甚至重仓买回的极少。即使是我身边的亲戚朋友,也很少有人卖掉比特币后还能买回来,更别提重仓。

重仓的难点在于人性对大额交易的天然不适应。比如,我在买入特斯拉时,即使对它的研究非常深入,也受到了心理障碍的限制。当筹码的绝对值增大,哪怕在整体资产中占比不高,也会因为绝对金额的巨大而产生心理压抑。这种现象类似于我们处理小额日常消费和高额房产交易时的决策逻辑完全不同。

同时,卖飞后重仓的难点还在于面对错误的态度。认错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推翻原有的逻辑并重新构建认知体系。这是一个极为高耗能的过程,许多人宁愿通过简单的假设掩盖错误,而不是彻底反思。错误的归因和对形象的执念也加剧了这一难度。

从哲学层面来看,比如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强调,人类知识的进步本质上依赖于猜想与反驳。犯错和修正是发现新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理解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坦然地面对错误,但在实际投资中,情绪上的压力和心理锚点依然是巨大的障碍。

举个例子,我对比特币的价格认知受到了早期经历的影响。虽然我知道比特币的长期逻辑,但价格的历史锚点让我对高价买入感到不适。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特斯拉上,我对某个价格区间内的买入操作比较舒服,但当价格偏离这个区间时,无论涨跌,都很难做出行动。

总结来说,发现好资产的难度远低于重仓,而卖飞后重仓更是难上加难。它不仅涉及资产判断,更需要面对自身心理和认知的挑战,完全不在一个难度级别上。

不以赚钱为目的反而能赚到更多?

神鱼:我再问 Odyssey 一个问题。我发现,除了套利这种有确定性收益的方式外,当你做某件事情的目的不是直接为了赚钱时,往往更容易赚到大钱。相反,如果目标直接奔着赚钱去,赚钱的难度似乎会呈指数级增加。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Odyssey:哈哈,我非常认同你的看法。我觉得这和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的区别有关。当目标完全聚焦在“赚钱”这种结果上时,会因为金钱本身的波动性而导致决策质量下降。比如,特斯拉一股标价 300 多美元,但现金本身的价值却非常难以衡量。如果你一直盯着这些起伏不定的结果,你的判断和决策也会被它们牵制,最终难以作出稳定的选择。

理性投资要求我们超越当前的波动,能够看到长期的后果。投资的本质是基于过去的信息作出对未来的决策,因此需要将理性、对未来的洞察和过程导向结合起来。如果一味盯着金钱这种不断变化的指标,很容易陷入短期的波动中,导致决策紊乱。

总的来说,我完全认同你的观点,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的确是投资中很重要的一环。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