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 (JPMorgan) 在近日的报告中预测,比起以太坊及其他加密货币,比特币将保持主导地位至 2025 年。受「货币贬值交易」、机构支持及基础设施发展影响,比特币在加密市场中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比特币市值占比稳居高位
根据 The Block 报导,摩根大通的分析师预测,比特币在以太坊及其他代币中的主导地位有望持续到 2025 年。
截至目前,比特币的市值占整体加密市场的比例接近 56.4%,从 2023 年 1 月以来便随著加密 ETF 的潜在批准可能,一路自 40.1% 稳步上升。
分析师对此表示:
这个趋势受到多重因素支撑,包括比特币在「货币贬值交易」中的新兴角色,以及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增加。
八大因素巩固比特币地位
针对其预测,摩根大通接著也点名八个关键因素,指出可能持续推动比特币的主导地位:
「贬值交易 (debasement trade)」盛行
鉴于近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持续的通膨隐忧、以及大型经济体的财政赤字等因素,比特币与黄金似乎已渐渐成为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结构:
比特币与黄金一样,成为对抗通膨的主要资产,吸引大量资金流入比特币现货 ETF。
并补充,「以太坊现货 ETF 的资金流入相对有限,仅为 24 亿美元,可见市场对其他如 Solana 代币的 ETF 需求会更加低迷。」
(摩根大通:黄金、比特币已成重要投资结构,贬值交易将持续盛行)
微策略的大规模采购计划
接著,微策略 (MicroStrategy) 于 2024 年 10 月启动的「21/21计划」也成了重要推手:
该公司预计三年内筹集 420 亿美元的比特币购买计划,目前仅完成了一半,仍为比特币提供了稳定的市场支撑。
(Michael Saylor:微策略永久特别股将提供 1.5 倍比特币曝险和报酬)
政府与央行的比特币储备
再来,美国各州、全球政府及其中央银行的加密货币储备也备受关注,普遍认为将集中于买入比特币,进一步巩固其地位。
(比特币成美国多州储备新宠,奥克拉荷马州、德州、宾州接连推动立法)
比特币网路生态的发展前景
比特币网路的进步使其能够支援智慧合约功能,对以太坊等主流平台形成直接竞争。
(比特币再质押平台 SatLayer 与 Sui 重磅合作!解锁 Babylon 58 亿镁 BTC 流动性,推进 BTCFi 发展)
机构应用倾向私有链
许多金融机构在代币化债券交易或结算等区块链技术采用上,都倾向使用私有或联盟链,以求更高的隐私性及可定制性,削弱了以太坊等公共区块链的吸引力。
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于代币
分析师也提到,市场的重心正在从代币的发行与投机,转向支持更稳固且实用的基础设施建设:
像是 Coinbase 的 Base 网路并未发行代币,却在市场中占据了显著地位。这种模式下,成功专案的利润通常流向私人企业,而非加密代币持有者。
换句话说,随著投资者对代币的需求可能减少,价值或将流向如比特币这种「非依赖于发行代币盈利」的资产。
去中心化专案表现不佳
他也指出,许多去中心化专案在热潮后迅速衰退,使用者活动及代币价值大幅下滑:
例如去中心化社群平台 Friend.tech、Farcaster 及 Lens,均未能保有稳定的用户增长,显示这类专案需更多时间证明其效益。
(Friend.tech 代币暴跌超过 20%:共同创办人暗示可能离开 Base)
监管不确定性仍影响市场
最后,虽然当前普遍认为加密市场监管渐趋明朗,但仍不确定这些改变是好是坏、能否有利于以太坊等公有链的发展。
(川普将推加密法案?传言上任将解决去银行化问题、废除 SAB 121 会计原则)
波动或将随科技股加剧
分析师在文末更表明,目前加密市场处于整合阶段,还在等待美国新政府的监管政策出台。然而,由于政府可能优先处理关税及移民议题,加密货币相关政策的落地可能需要时间:
监管的推迟可能导致市场波动性增加,尤其是在科技股领域波动时,加密市场更易受到影响。
然而,上述观点与该银行执行长的想法则有些出入,Jamie Dimon 几天前才在访谈上批评比特币,称其缺乏内在价值,并其与洗钱及恶意软体等非法活动的高度相关。不过,他说词反复的个性,大家似乎早已司空见惯。
(摩根大通执行长杰米·戴蒙再度引发争议,称比特币为「庞氏骗局」)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