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市场对等争议:是美国欺压霸凌,还是中国自我封锁?

随著贸易战旧火重烧,当中国消费者能轻松买到特斯拉与星巴克时,美国市场却对比亚迪与华为关上大门。究竟是美国在以「国安保护」为名行霸凌之实,还是中国以「国家主权」为由行市场封锁?这场不对等贸易的对决,凸显全球两大经济体间的深层矛盾,也让全球化面临挑战。

贸易公平大哉问:美中谁在封锁谁?

政治贸易关系评论家 Cyrus Janssen 在 X 平台发文指出,中国消费者能自由购买 iPhone、特斯拉及星巴克等美国品牌,但美国人却无法接触到比亚迪、华为与瑞幸咖啡等中国品牌。他并质疑美国何时才能「真正对中国开放市场」。

-Chinese buy Teslas but Americans can’t buy BYD
-Chinese buy iPhones but Americans can’t buy Huawei
-Chinese buy Starbucks but Americans can’t buy Luckin
-There are more KFC restaurants in China than USA

China has been open to American businesses for over 40 years. In fact every… https://t.co/m6GnU7R6Rt

— Cyrus Janssen (@thecyrusjanssen) May 11, 2025

文章引用了川普日前声称与中国会谈有「重大进展」的发言,可见这场贸易战远未平息。

然而,社群反应并不一致。@Erickschultz11  评论指出,中国市场虽对外资开放,却附带「强制合作资料审查政治干预条款」,而美国则长期容忍中国企业无门槛进入,直到近期才开始设限。显示这场讨论逐渐从市场开放,上升为国家安全与体制矛盾的拉锯战。

是保护还是霸凌?美国的双重标准疑云

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围堵已行之有年,尤以华为为首当其冲。由于华为被指与中共关系密切、涉及监控与数据风险,美国将其列入实体清单,禁止与美国企业进行技术交易。华为因此失去 Google 服务支持,在国际市场大幅退却。

(NVIDIA 执行长黄仁勋:中国 AI 实力不容小觑,华为是全球最强科技公司之一)

此外,川普政府自 2018 年起以「反制技术盗窃与不公平贸易」为由,向数百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宣称是必要的自保手段。但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评论多称之是其总统任期内「最大的政策失误」:

这种策略并未解决逆差问题,反倒损害自身消费者利益,使得「保护」与「霸凌」界线愈发模糊。

(美财长 Bessent:AI 和量子科技是国运关键,重点打击中国 IP 盗窃行为)

中国的开放是假象?制度封锁才是真壁垒

另一方面,中国官方一再强调其对外资的欢迎态度。从特斯拉在上海设厂、到 Apple 在中国建立供应链,外资看似畅行无阻。企业服务提供商 Acclime 数据指出,外国企业可透过设立独资公司 (WFOE) 或合资企业 (JV) 进入中国市场。

但现实中,中国对外来企业的监管相当严格。美国科技巨头如 Google、Facebook 及 YouTube 等皆被封锁,而遭中国封锁的理由无一不是「无法配合审查要求」。这些行为虽然保障本地企业如百度与微信壮大,但也引发外界质疑其打著「国安」之名的选择性封锁,是否也是一种霸凌?

(脸书前高层新书踢爆脸书曾与中国合作内容审查机制,谢金河发现内容监管在上海)

相互设限的拉锯战,没人置身事外

中美双方看似都在为自身国家利益而设限,但这场「你封我我封你」的游戏,最终损失的或许是全球市场本身。评论也有人表明,如果比亚迪进军美国,特斯拉可能将失去价格优势;若微信可在美合法营运,Meta 也将面临真正的竞争压力。

(剖析中国 AI 开源战略:商品化普及结合硬体强项,瓦解美国科技业优势)

然而也有声音指出,开放本应是双向的。美国曾经尝试让中国应用如 TikTok 及 WeChat 存活于美国市场,却在政治与安全压力下急转直下。而中国则在资讯审查与言论管制上寸步不让,让真正的公平竞争沦为理想。

放眼全球化:是谈判桌上的妥协还是虚妄的愿景?

从 Janssen 的贴文延伸出的争论,映照的是全球化进入瓶颈的现况。中美这场贸易角力,不再仅限于进出口数据,而是渗透到制度信任、科技主导权、价值观之争:

要实现双方真正的市场互通,显然不只是撤销关税、开放平台这么简单,真正的答案或许要回到政治诚意与结构性改革上。

在这场多维角力中,如何在保护本国利益与遵守全球规则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未来十年地缘经济格局的关键命题。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