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诞生的初期,它承载的是一场技术与政治的双重革命。Cypherpunk 运动推崇去中心化、隐私与金融自主,目标是摆脱传统金融机构与政府对资金的掌控。然而,随著产业逐渐与传统金融融合,一场关于「去中心化是否还有未来、cypherpunk 是否仅止于理想」的讨论悄然展开。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传统金融 x 加密技术:Fintech Crypto 的崛起
专业风险管理师 Santisa 的一则推文掀起热议,他指出当前加密技术正逐步被传统金融 (TradFi) 吸收与整合,形成一种「建构在加密轨道上的金融基础设施」的样貌。
这些技术赋予了传统交易前所未有的能力,例如可验证的报告 (provable reports) 、跨系统互通性 (interoperability) 、以及单区块结算 (one-block settlement) 等功能,这些创新不仅提升效率,也为全球数十亿用户提供更流畅且安全的体验。
他感叹道:「这并不是 Cypherpunk 所描绘的理想未来,它不再以个人权利为核心,也不是为了抵抗中心化结构而存在。」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对世界一个蛮大的进步,一种以理性技术取代乌托邦梦想的现实选择。
(从文书危机到万物上链:为什么区块链是资本市场数位转型的必经之路?)
Cypherpunk 理想:从核心信仰到边缘文化
作为一个曾经热血的加密信仰者,Santisa 坦言:「当大多数人只需一张信用卡就能马上订阅 Netflix,谁还愿意花时间设定 P2P 分享网路?同理,当 TradFi 能提供高效且安全的金融服务时,多数人将不再坚持自托管与抗审查的金融工具。」
不过,他也并未全盘否定 Cypherpunk 的未来。他表示,就像是档案分享技术 (file-sharing) 虽然仅占全球网路流量不到 1%,但其仍然存在:「Cypherpunk 的应用也可能走向类似的小众化路径。」
即使有 99% 被用于实体资产的债务结算,我们还是能用剩下的 1% 做一些很酷、很 Cypherpunk 的事。
(什么是以太坊的 Cypherpunk 精神?从去中心化到新世代重启运动)
为什么 Cypherpunk 无法主流化?
Cypherpunk 理想难以主流化,除了其对个人责任的高要求 (如保管私钥与理解自托管风险) ,还有其设计本身不够「人性化」。匿名交易、抗审查机制与去信任架构虽然意义重大,但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它们太过复杂且不够直观:
金融科技的核心卖点在于「便利性」,这是 Cypherpunk 运动始终难以妥协的部分。
就像档案分享的时代被串流平台取代一样,加密应用正快速迈向平台化、服务化、甚至「中心化」。这种妥协,虽偏离 Cypherpunk 的初衷,却极大地降低了用户门槛,进一步促进技术的大规模采用。
(从协议漏洞到去中心化辩证:详解 Cetus 事件始末,MOVE 语言安全性动摇了吗?)
一场技术与信仰的转型:加密已死、加密长存
Santisa 文末以「Crypto is dead. Long live crypto.」几句话宣告了 Cypherpunk 理想的式微,强调 Cypherpunk 的梦仍然活著,只是不再是主流。
这句看似矛盾的宣言,其实揭示了一个正在成形的趋势:「过去我们认识的加密,作为去中心化革命的象征,的确已逐步走入历史。但新一代加密技术,作为金融工具的底层基础设施,正走向主流、与现有体系融合,成为一种隐形但不可或缺的存在。」
这或许不是背叛,而是转型。正如 Santisa 所言:「Fintech crypto 的时代正在开始。」
它以效率与可扩展性为主轴,从链上结算、跨境支付、数位身份到实体资产代币化,这些应用或许不再鼓吹匿名性与反体制,但却实际改善了全球的金融基础建设。
理念再定位、技术待落地:Cypherpunk 真的死了吗?
也许 Cypherpunk 理想本就无法在便利性悖论下走向主流;也许 Cypherpunk 仍会在以太坊上开花结果;也许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将共存,并实现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双轨系统。但它种下的种子将持续影响著今日的技术设计:「开源程式码、抗审查性、用户主权」等,这些价值从未消失。
未来,Cypherpunk 精神或许将如同骇客文化一样,一方面演化为一种不断迭代的边缘文化,驱动少数人持续追求极致自由;另一方面也成为新加密时代的根与魂,等待下一次的觉醒与突破。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
方舟投资 (ARK Invest) 创办人 Cathie Wood 与彭博社 ETF 分析师 Eric Balchunas 于 5/24 举办的「Solana Ship or Die」大会上,针对 Solana 开发者已大幅超越以太坊 (Ethereum)、美国监管放宽与加密 ETF 开放质押等话题讨论。而 Wood 也进一步透露,方舟不只要推出「Solana 生态创投基金」,也正筹备全球首支「主动型加密基金」,未来有望能吸引更多传统资产管理业者参与,加速 Web3 与传统金融市场整合。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Balchunas 网路民调,Solana 大赢以太坊与 XRP
Balchunas 开场表示,虽然这是头一次参与 Solana 活动,但过去两年可说是相当关注加密产业。Balchunas 也分享他在推特 (X) 上发起的民调数据,他问网友以太坊 (Ethereum)、Solana、XRP 会选哪个,结果:
- Solana :46%
- 以太坊:38%
- XRP:16%
Balchunas 对此表示: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相当合理。」
Solana 开发者数量超越以太坊,因主打「一般用户」成关键
Wood 接著补充,Solana 在整个牛熊循环中表现出「反脆弱」的特性,更在去年 2024 年 7 月时,开发者数量还超越以太坊,成为最受开发者欢迎的平台。她强调:
「方舟一向主张跟著开发者走。以太坊越来越偏向机构应用,但 Solana 靠著低手续费、快速优化,来持续吸引一般用户加入。」
加密 ETF 质押收益或许可观,但监管放宽仍是重点
对于 Solana 现货 ETF 是否会在美国市场上线,Wood 表示相当期待,可美国监管能否允许加密 ETF 支援质押机制 (Staking) 仍是关键,可如果美国未来也开放加密 ETF 质押,收益会更吸引人。
她指出,加拿大资产管理公司 3iQ 所推出的加密 ETF,允许把 ETF 中的 SOL 和 ETH 进行质押。以下是 Wood 透露目前 3iQ 加密 ETF 中 SOL 与 ETH 的年化报酬率:
SOL: 6~8%
ETH: 2~3%
从拒绝到讨论方案,新 SEC 政策转向
Balchunas 提到,灰度 (Grayscale) 曾表示与美国证交会 (SEC) 开会的气氛已轻松许多,从过去一概拒绝到现在会一同讨论可行方案。Wood 也认为:「诉讼撤案就是第一步,整个监管氛围在转变。」
Wood 又延续刚才话题,强调:
「如果连贝莱德都想推 Solana ETF,应该就代表这市场是真的有机会。」
Solana 有望纳入科技型 ETF,其他机构也将布局 Solana
Wood 表示,Solana 虽然不像股票,但作为一个数位资产,未来会以类似股票的方式被纳入科技型或金融科技 (FinTech) 型的 ETF 当中。她表示:
「未来不只方舟参与,其他大型资产管理业者可能都会跟进。」
Solana 手续费低、使用者体验佳,连 Kraken 都相中
Wood 分享,过去买比特币 (Bitcoin) 时,要自己创建钱包很麻烦,手续费要抽 1.5%,对传统金融玩家来说根本不能接受。
相比之下,Solana 拥有低手续费与交易快速等特性,明显更有吸引力,甚至连交易所 Kraken 都选择在 Solana 上发行辉达 (NVIDIA)、特斯拉 (Tsela) 的代币化股票。显示 Solana 已成为一般消费者优先选择的区块链平台。
方舟推 Solana 生态创投基金,未来或推主动型加密基金
Wood 宣布,方舟也将在佛州打造创新中心,并推出早期区块链创投基金,聚焦在消费者导向的 Solana 生态。未来也会推出「主动型加密基金」,利用链上分析创造超额报酬。
加密资产就是保险机制,Web3 重塑全球金融系统
Wood 分享:「我刚跟来自巴基斯坦的朋友聊天,他说当地只有 30 万人有证券户,但有 5,000 万人有加密钱包。」她指出,这就是区块链正在实际发挥的影响力。
她进一步认为,加密 ETF 会成为一般用户前进 Web3 的桥梁,而加密钱包就是进入去中心化的门票。她表示:
「万一传统金融出事,这就是你的保险。」
(Solana ETF 今年上市有预兆?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Cboe 再度向 SEC 递交上架申请书)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