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 VC 吐槽大会:一级投资最难的一年、交易所话语权过大、新增长点在哪?

Chainfeeds 导读:

本次对话中,ABCDE 联创杜均、Hash Global 创始人 KK、Generative Ventures 合伙人 Will Wang、水滴资本 CEO Jademont(大山)、NGC Ventures 投资总监 Henry、CatcherVC 风险合伙人 Loners Liu 等投资人共同聚焦于加密行业一级市场的现状与挑战,VC 生存压力、交易所审美主导、行业流动性枯竭、投资周期延长话题展开讨论。

文章来源:

https://www.wublock123.com/article/47/43028

文章作者:

吴说区块链


观点:

Will Wang:对于 ABCDE 我不予评价,只谈我的体感。因为我们并非专门做 Crypto 的,从一年半前才开始做 Crypto 投资的。我理解最大的落差还是在于,从 ICO 年代或者 Web3 早期这两个周期里的投资回报,与现在大家能看到的盘面收益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再加上社区对 VC 盘、NFT 这些资产类别的情绪变化,引发了更多讨论。整体上来说,我们自己做了一年半 Crypto VC 之后,体感下来,发现目前 VC 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超长时间的锁仓。这个锁仓期比我们以前投传统股权投资还要长很多,比如三年锁仓,相比股权上市后六个月解禁要更久。第二,虽然项目在上币或上交易所之前,账面估值看起来很高,但如果算上 Token 增发、稀释等因素,实际上投资人的回报率并不高。这与我们承担的风险是不匹配的。因为加密行业没有真正的合法治理框架,流动性也很差,所以实际承担的风险非常高,而最终的回报倍数却很低。第三,是一级市场资产的过度供给(Over Supply)问题。就像传统股权市场,美国有 800 家独角兽,中国也有 300 家独角兽企业,很多项目堆积在那里,上市堰塞湖严重。在 Crypto 领域也一样,大量项目发币、流通,却缺乏真正有效的退出机制。

内容来源

吴说区块链:第一条线,是投资「商业应用的配套设施」。这里面包括稳定币、支付系统、商业数据链、全球薪酬发放等基础设施。第二条线,是投资「Web3 商业应用」。因为我们认为,Crypto 金融(DeFi、CeFi 这块)已经发展到了类似互联网 1999 年的阶段,有 6 亿用户了,但真正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 Web3,可能还处于 1990 到 1995 年之间 — — 就是还没有出现杀手级应用。所以现在我们去投 Web3 商业应用时,我们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更系统性地去找那些在各自领域本来就做得很优秀的传统企业,比如做影视版权、演出、音乐、体育、内容的头部团队 — —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的。我们跟他们聊,告诉他们 Web3 技术像 AI 技术一样,可以帮他们赋能、提升效率。Web3 不是为了蹭概念,而是可以真正降本增效。现阶段基础设施其实早就够用了,根本不用太关注底层是哪条链,交易速度也足够大多数场景应用了。关键是,要帮助这些原本做传统生意的企业找到一个「为什么要用 Web3」的理由。比如说,我最近在新加坡跟一个旅游行业的大佬聊,他开始觉得 Web2 也能做所有事情,为什么还要用 Web3?我就举比特币的例子:比特币对于传统金融体系意味着什么,Web3 对于未来互联网商业也是同样的意义。统一账本、透明结算、去信任化带来的全球流通效率,这是传统体系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要帮每个行业的项目方找到 Web3 的落点。例如,有些项目原来是 ToB 业务的,现在想做 ToC。我们告诉他们,可以帮用户无感创建链上地址,甚至不需要一开始就告诉用户有钱包,等到合适的时候再上链,这样能更安全、更高效、结款也更快,从一个月缩短到七天。如果这样既不增加成本,又能增加收入,企业自然愿意采用 Web3。而一旦他们上链了,就可能为某条链带来海量用户,那个时候,我们才引导他们去做 Token 化设计,真正建立起 Web3 经济体。所以,我认为 VC 当然还是有很大的价值,只是打法要变了。真正长期有价值的商业模式、真正的 PMF 出来了之后,再去谈 Token 经济,而不是一开始就为了发币而发币。

内容来源

https://chainfeeds.substack.com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