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等资金陆续到位,Tether主导的Twenty One盘前上涨4%

由全球最大稳定币发行商 Tether 以比特币直接入股的美国比特币企业 Twenty One Capital,已陆续将募得资金买入比特币并转到相关钱包,整并流程只差临门一脚,CEP 今日盘前先涨 4.1%,自宣布后已上涨三倍有余。

(以比特币直接入股 Twenty One,Tether 背后的野心和蓝图)

37,229 枚比特币陆续转入 Twenty One 钱包

根据 Tether 执行长 Paolo Ardoino 的推文,美国比特币企业 Twenty One 已陆续将募得资金买入比特币,并将其转入 Twenty One 的相关钱包。公布的交易如下:

  • 软银 (Softbank) 托 Tether 买入的 10,5000 枚比特币
  • 私募投资人的 4,812.22029710 枚比特币 (透过私募投资与可转债募集的五亿美元)
  • 可转债投资人的 917.47360612 枚比特币 (五月底追加募集的一亿美元)
  • Tether 直接转入 14,000 枚比特币
  • Bitfinex 直接转入 7,000 枚比特币

Twenty One 目前已拥有 37,229 枚比特币。

CEP 的初始投资人有谁?

美国比特币企业 Twenty One 透过与 Cantor Fitzgerald 旗下特殊目的并购公司 (SPAC) Cantor Equity Partners (股票代码 CEP) 合并上市,由 Strike 创办人 Jack Mallers 担任执行长,背后股东阵容包含 Tether、日本软银集团 (Softbank)、交易所 Bitfinex 和 Cantor Fitzgerald。

Tether 和 Bitfinex 将直接转入 31,500 枚比特币,以换取新公司的股权。而软银集团将以现金透过 Tether 买入比特币,成为第二大股东。

交易完成后,Tether 的投票权高达 51.7%,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CEP 将改以 XXI 代码上市

Twenty One 在交易完成前先以「CEP」为代号在纳斯达克交易所 (Nasdaq) 挂牌。合并完成后,将改以「XXI」为交易代码上市。

CEP 在四月价格仅 10 美元左右,之后一路上涨,在 5/1 一度冲高至 59 美元,但近期已回落至 43 美元,今日盘前上涨 4.1%,报在 44.99 美元。

目前虽未公告何时将进行转换,在交易所也未能搜寻到「XXI」的交易代码,但预期正式合并上市的日期应该不远了!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

过去 15 年来,美国中产阶级搭上资产价格暴涨的列车,房地产与股票市值飙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这场由低利率、政府刺激与全球资金推动的繁荣,也潜藏著泡沫危机。当 AI、去全球化、老龄化与消费动能减弱等结构性问题浮现,所谓的「白莲花世代」,也将成为下一波「由富转穷」的主角。

白莲花世代的幻象:消费膨胀其实来自资产错价

专注于房地产收购的资产管理公司 Theia 团队人员 @TraderNoah,近日以《白莲花世代:从富到穷的故事》一文,深入剖析美国资产泡沫与社会结构变化,强调美国过去 15 年来的「资产繁荣」实质上是一场资产价格与消费习惯的自我强化回圈,如今正迈向终结。

「白莲花世代 」一词源自影集《白莲花大饭店 (The White Lotus)》,意指那些在热带渡假胜地奢华度假的高资产阶层。他们多半是美国 PR 90 到 99 的白领阶级,拥有可观的房地产与股票配置。从 2009 年至 2024 年,他们的资产总值从 8.7 兆美元膨胀至 32.1 兆美元,年均成长率远高于前一个 15 年。

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中,各类资产占净资产比例的变化 (1950-2024)

这波繁荣让白领族群形成错误的消费习惯与财富感:

股票报酬变成薪酬的一部分,过高的资产估值进一步推升公司利润与消费支出,形成资产价格消费行为的自我强化循环。

然而,这场假象建立在宽松货币与被动投资浪潮之上,并非稳固的基本面。

从自由印钞到消费囚犯困境:资产泡沫的反击风暴

如果钱可以无限印、利率保持低,那资产价格是否可以永远上升?」这正是作者提出的核心问题。过去 15 年来,美国以低利率与政府刺激推升资产估值,营造出一个看似稳固的经济荣景:

资产价格上升带来帐面财富,鼓励消费;企业将股票报酬纳入薪资体系,进一步推高需求与获利。

然而,当整个社会已经「满仓资产」,边际买家只能来自两种力量:「经济盈余或杠杆融资」。但高利率时代,杠杆无法持续;而经济盈余终究受限于真实产出。当新买家枯竭、杠杆无法持续、基本面跟不上,这套机制终将反转:

此时,任何一个人先卖出都会触发连锁反应。资产早已失去投资的意义,成了囚犯困境 (Prisoner’s dilemma)。

(注:囚犯困境是赛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描述个体在追求自己利益时,反而导致集体陷入更糟结果的情境。)

AI 来袭与中产替代:高薪白领不再是资本宠儿

过去几年,白领劳动者受惠于 ChatGPT 等生成式 AI 工具,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但这只是过渡阶段。随著 AI 从「增强工具」转为「替代工具」,公司发现与其聘请年薪 15 万美元的分析师,不如每年花不到 2 千美元导入 AI 模型:

对企业而言,这代表短期毛利提升;对社会而言,却是中产白领的结构性失业与消费紧缩。

(Robinhood 执行长:AI 将让「一人公司」成为常态,品牌代币化浪潮将兴起)

短期来看,AI 可望提升企业毛利与股价,但中期失业潮与收入下滑将回头打击消费力。此时这批拥有最多美国资产的「白莲花阶层」首当其冲,一旦他们失去现金流成了净卖方,或将引发一波市场修正。

检视美元脆弱性:全球视角下的美国资产退潮

时间聚焦今年初,Noah 在墨西哥城的 Condesa 区亲身观察到:「美国人在此享受美食与生活成本套利,大量矽谷工程师靠高薪移居海外。」

这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劳动全球化逆流,美国人逃离高物价,但却继续以高资产支撑生活

这种局面来自全球对美元的高估以及对美国资产的追捧。但当全球资本随著美元走贬,开始质疑美国赤字与政治不确定性 (如川普回归) 时,过去习惯买入美国资产的外国买家将退场,造成连锁崩溃风险。

(美元霸权退场是美国金融体系转型的必要部分:投资人如何应对「后美元时代」?)

结局提前抵达:当资产繁荣的回圈终将反转

Noah 最后也预测,未来 15 年,美国家庭资产与收入比将从 800% 回落至 600% 以下;白领工资溢价也将大幅收敛:

当资产价格不再上升、消费力下滑,政府印钞不再能拯救中产的生活品质,只会造成货币稀释与资本转移。

(联准会无力回天?Ray Dalio 揭美债评级下调背后风险:「通膨」才是真违约)

他强调,真正的风险不在于金融危机本身,而是心理转折:当市场与消费者普遍意识到「这不是暂时调整,而是结构性衰退」时,才是泡沫最终破裂的开始。而这样的转折,可能比想像中来得更快。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