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链上,稳定币正在构建千亿美元量级的流通网络
撰文:Pzai,Foresight News
6 月 7 日,跨境支付平台 Airwallex 创始人 Jack Zhang 在 X 上表示:「我看不出稳定币有任何方法可以降低费用——从稳定币到收款货币的滑点比外汇银行间市场贵得多」,更进一步直言「我仍然没有看到一个关于加密货币在过去 15 年中如何帮助任何事情的用例」,并迅速引发社区热议。
曾在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担任工程师的 Jack 传统金融背景深厚,在遇到新兴的稳定币支付时也认为稳定币本身相比传统方式而言并无太多优势,由此在他的推文下,一些加密用户与他细心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带你一览这场关于稳定币优劣讨论的辩论。
「监管套利」的核心需求
加密合规产品平台 Sardine 策略主管 Simon Taylor 表示稳定币的价值不在于降低出金的成本,而是对于南方国家而言成本更低,并拥有全球化的流动性和结算速度。而 Huma Finance 联创 Richard Liu 则强调,现有的银行基础设施仍然不能解决现有的合规侧延伸问题,稳定币为跨境支付所带来的是一种「不一样的模式」,更直言传统银行体系具有「掠夺性」。
在现有的市场中,稳定币交易规模已迅速攀升。从真实经济使用的维度上,稳定币在各大洲的交易规模均已超过千亿美元量级。而 Airwallex 年交易规模约为 1300 亿美元,可以看出在全球规模中,稳定币已经有超越传统跨境支付交易规模的优势。
在这些采用上,稳定币的规模增长主要存在于南方国家中。对于金融欠发达地区而言,用户使用传统支付方式时容易遇到合规问题(例如在 KYC 上南方国家身份也多有限制,国家制裁和资金来源处理方面也各有短板),B 端的支付结算企业也受制于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的交易结算牌照门槛,导致资金周转和业务开展周期较长。且在当地货币的流动性较小时,稳定币可作为用户最易接触的流通物,降低资产持有侧风险。由此,稳定币成为了很多人的「监管套利」选择,也成为了最便捷的持有「离岸美元」的方式。
Circle 升起时,传统平台焦虑吗?
在 6 月 6 日,Airwallex 宣布以 62 亿美元估值完成 3 亿美元融资,与此同时, Circle 以首日股价飙升 168.48%、市值突破 184 亿美元的态势登陆纽交所。而在稳定币市场越发如火如荼之时,这条推文也反馈出了传统跨境支付平台对市场竞争的关注。尤其当两者的资本认可度差异如此显著之时,市场对链上金融的倾斜已如此可见。2024 年稳定币链上交易总额达 27.6 万亿美元,首次超越 Visa 与万事达卡年度总和(约 25.5 万亿美元),标志着其支付网络规模已实质威胁到传统巨头的统治地位。
而传统平台的焦虑根源在于稳定币对跨境支付逻辑的重构。一方面,稳定币以 24 小时实时结算、成本大幅低于 SWIFT 系统的效率优势,直接冲击传统跨境支付的速度与费用优势;另一方面,在金融欠发达地区(如拉美、东南亚),稳定币成为规避身份限制、资本管制与本地货币贬值的「生存性工具」,这是现有传统银行体系难以覆盖的增量市场。
不过,除开现有的稳定币优势外,传统平台仍握有阶段性防御壁垒。稳定币当前面临「出金成本高企」的结构性短板——依赖中心化交易所或支付卡渠道兑换法币时,滑点损耗显著高于银行间外汇市场;而本地法币流动性池的缺失进一步限制直接支付场景渗透。此外,传统金融机构凭借清算网络、合规牌照与银行系统整合优势,在 B2B 支付与零售场景中保有优势。但长期看,若 Circle 等发行方能通过 CBDC 代币化或本地稳定币等打通法币兑换堵点,传统平台的焦虑或将转化为被迫转型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