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准入门槛:新的中介系统消除了传统交易所许可证要求,使以创新为重点的企业能轻松进入日本加密货币市场。
- 增强资产保护:强制资产隔离规则和国内资产保留令防止了类似FTX的跨境损失,系统性重建投资者信心。
- 市场领导地位:日本从监管测试场转变为亚太加密货币中心,到2026年吸引价值400亿美元的机构投资。
日本于2025年6月9日引入革命性的加密货币中介法规,在吸取FTX崩溃教训的基础上降低市场壁垒,同时加强用户保护。
政策背景:从FTX危机到监管升级
2025年6月9日,日本参议院正式通过支付服务法修正案,标志着已开发近两年的"新加密资产中介系统"全面实施。此政策的出现与2022年FTX破产引发的全球信任危机密切相关。当时,日本是最早通过2017年支付服务法监管加密货币的国家之一。然而,尽管建立了交易所许可证系统,FTX事件仍暴露了跨境资产损失和用户保护机制不足等漏洞。
因此,日本金融服务厅(FSA)自2024年启动系统性改革,针对两个主要痛点: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以刺激竞争,加强用户资产保护以重建信任。此外,新系统的实施不仅代表日本国内市场的自我更新,还将成为亚洲加密货币监管的"晴雨表"。
新系统的核心内容
大幅降低中介业务准入门槛
新系统首先明确将"加密资产中介业务"定义为独立于传统交易所。此外,公司现在可以在不满足严格交易所许可证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匹配交易服务。具体规则包括:
- "隶属系统"运营模式:中介机构必须与持牌交易所隶属,仅处理买卖匹配,不负责资产托管和结算。
- 简化合规义务:公司获得反洗钱(AML)直接责任的豁免,同时面临降低的资本要求,从而吸引中小型创新企业。
- 压缩交易成本:中介机构可通过优化匹配算法降低交易摩擦,现货交易费用预计将下降30%-50%。
这一转变直接打破了由Coincheck、bitFlyer等领先交易所主导的日本加密货币市场垄断结构。此外,它为DeFi协议和社交交易平台等新兴领域提供了合规路径。
资产隔离和"国内保留令"作为双重保险
为防止类似FTX的风险,新规定引入两个核心保护机制:
- 强制用户资产隔离:交易所必须完全分离客户资产和自有资金,在破产程序中优先考虑用户返还。
- 国内资产保留令:政府获得要求公司将加密资产储备保留在日本境内的权力,防止可能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跨境转移。
数据显示,日本交易所的比特币持有量从2022年的450,000枚下降到2025年不到200,000枚,表明显著的资产外流趋势。通过法律执行,新规定扭转了这一情况,赢得行业认可为"加密版外汇管制"。
稳定币规则与国际标准接轨
关于稳定币发行方,新规定允许50%的储备资产分配给短期政府债券和定期存款(此前要求100%现金储备)。在确保流动性的同时,这一变化使收益率提高5%-2%。因此,日本与美欧监管标准接轨,有助于国内稳定币(如GMO的GYEN)扩大市场份额。目前,日本稳定币交易量占亚太地区的37%,政策利好可能将其推向50%。
市场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短期效应:中小机构进入爆发性增长窗口
在新系统的第一周,32家中介机构提交了注册申请,包括社交投资平台Traders Union和AI量化服务提供商Alpaca Japan等新兴公司。市场分析确定了中介业务arising的三大机会:
- 流量聚合平台:整合多个交易所的流动性,提供最优定价。
- 定制交易工具:针对机构投资者的算法交易和税务合规套件。
- 跨境匹配服务:连接东南亚散户投资者和日本机构投资者。
长期趋势:日本成为亚洲加密货币中心
根据野村证券预测,新系统将在2026年使日本加密货币市场参与者增至3倍,达到1200万人,推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400亿美元。政策优势加上日元贬值预期,吸引香港和新加坡的机构投资者加速日本市场定位。例如,Hashkey Capital在2025年5月成立东京分部,专注于投资合规的中介机构。
隐藏挑战:监管套利和竞争失衡
尽管政策意图是促进公平竞争,但一些从业者识别出潜在风险:
- 交易所与中介机构之间的权力斗争:持牌交易所可能通过"隶属系统"限制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
- 跨境监管盲点:中介机构促成海外用户与日本交易所交易可能引发管辖权争议。
- 技术合规成本:实时资产隔离监控和交易数据报告要求给中小机构的IT系统带来压力。
行业响应:创新与合规的双重路径
面对新政策,日本公司通过两个主要方向追求突破:
- 技术前沿:三菱UFJ金融集团开发"合规即服务"平台,为中介机构提供链上资产追踪和风险预警工具。
- 产品前沿:交易所Liquid推出"中介合作伙伴计划",开放API接口并共享流动性池,降低中小机构准入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Web3安全公司Beosin为日本市场定制了智能合约审计解决方案,帮助中介机构在匹配交易中嵌入KYC验证和反欺诈模块。这类技术适配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关键竞争因素。
未来展望:日本为全球监管提供样本
日本的改革本质上是寻求"市场自由化"和"风险可控性"之间的平衡。其政策设计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三点洞见:
- 分层监管:根据业务风险水平设置差异化合规要求,避免扼杀创新的"一刀切"方法。
- 主权防御:使用国内资产保留令等工具维护金融主权,防止跨境资本冲击。
- 动态迭代:为稳定币收益调整和DAO类中介机构等新形态预留监管沙盒机制。
随着监管红利释放,日本从"监管测试场"转变为"创新孵化器"。2025年第三季度,包括三井住友在内的多家财阀计划推出加密资产基金,进一步巩固其亚太市场领导地位。这种由政策驱动的转变可能重新定义全球加密生态系统的竞争规则。
〈日本新加密资产中介系统:市场转型里程碑〉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Coin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