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市场流动性亮丽背后隐藏结构性风险

本文为机器翻译
展示原文

加密货币市场本质上一直以去中心化和技术创新为先导成长,但最终无法摆脱"货币"的本质。随着市场成熟,越来越像现有传统金融系统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流动性错觉"这一结构性问题已经明显显现。

以2024年为基准,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规模已达约2.49万亿美元(约3,461万亿韩元),预计到2033年将增长到约5.73万亿美元(约7,965万亿韩元)。然而,在这看似光鲜亮丽的增长背后,市场的*不稳定性*潜伏其中。与传统外汇或债券市场类似,加密货币在市场平静时看似丰富的交易报价,在危机情况下会瞬间消失。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波动,还延伸到市场运营的整体结构性风险。

即便是外汇市场,日交易量也高达7.5万亿美元(约1京425万亿韩元),但近来流动性不足仍是一个问题。即使在欧元/美元等主要货币对中,报价滑点频繁发生,银行和做市商已经失去在卖出压力下长期持有资产的意愿。这源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强化的资本要求和传统金融机构角色的变化。当时摩根斯坦利曾指出,ETF、被动基金和算法系统正成为新的流动性风险主体。实际上,2007年MSCI世界指数的被动基金持有比例为4%,到2018年已增长到12%,在某些股票中甚至接近25%。

这种结构在加密货币市场中也在重复。2022年加密货币市场陷入低迷时,主要代币在大型交易所也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交易滑点和价差扩大现象。最近,曼特拉(Mantra)的OM代币在没有价格支撑的情况下暴跌,再次提醒投资者流动性的不稳定性。这不仅仅是因为某些负面消息,而是根本上源于不平衡的交易基础设施和分散的订单簿结构。

目前的数字资产市场没有明确的整合程序或共同订单簿,流动性分散在各个交易所。特别是对于市值排名20名以外的代币,不同交易所间价格差异很大,特定代币的做市商活动也非常有限。此外,一些项目和交易者通过虚增交易量或欺骗性交易等方式制造*流动性错觉*,实际上并不存在真实流动性。

要解决这些问题,区块链协议层面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最近,一些第一层网络正试图在基本结构中嵌入跨链桥接和路由功能。这不仅仅是一个选项,而是为了实际融合市场流动性的战略性方法,将从根本上加强加密货币生态系统的基础。

尤其是在当前基于云的技术和超高速消息系统的支持下,交易处理速度已从过去的数百毫秒缩短到现在的10-20毫秒。从交易基础设施角度看,速度不再是障碍。特别是稳定币交易量的70-90%已通过自动化系统交易,这表明市场自动化已接近相当高的水平。

然而,仅仅基础设施的高度化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智能路由和协议间的互操作性,这将仅仅是"快速之上的不良结构"。市场的基础现已进入稳定阶段,需要更加实质性和结构性的流动性改善策略。这种变化是加密货币市场成为真正制度化资产的必经过程。

<版权所有 ⓒ TokenPost,禁止未经授权转载和重新分发>

#加密货币市场#流动性风险#做市商#区块链整合#欺骗性交易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