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务部长:美中稀土协议已签订,川普政府启动 10 国新一轮谈判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于今晨 6/27 受访表示,美中经过多轮谈判后,双方已正式签署一项贸易协议,重点在于中国承诺出口稀土矿物,而美国将分阶段撤除对中的贸易反制措施来作为交换条件。与此同时,白宫也预计在两周内,与另外 10 个主要贸易盟友完成新一轮协议。

中国稀土出口为关键,美撤贸易反制作交换

卢特尼克表示,双方协议最关键的内容,就是中国承诺将稀土出口至美国。他声称:

「一旦中国真的开始出口稀土给美国,美国就会撤掉对中贸易的反制手段。」

美国的贸易反制手段包含针对塑胶原料乙烷、晶片软体、喷射引擎等出口管制。虽说美国近期放宽对乙烷的出口限制,但还是需要特别授权才能将乙烷出口到中国。

报导,部分依赖中国稀土的美国企业,还在等待中国批准出口许可,货品尚未放行。

稀土协议已签订,美国企业仍卡北京许可

据国际能源署 (IEA) 2025 最新报告,2024 年全球前三大稀土开采国的市场份额从 73% 提升至 77 %,并掌控全球约 90% 的稀土精炼产能。

从风力发电、电动车到 F-35 战机和爱国者飞弹所需的原料,都仰赖中国稀土。由于开采和提纯技术门槛高、环境成本大,全球供应链高度集中在中国。尽管已签署协议,许多仰赖中国稀土的美国企业仍在等待北京官方批准出口许可,货品尚未全面放行。

双方协议也建立起具体框架,以加快稀土出口作业程序。卢特尼克指出这是近期最具突破性的谈判成果之一,显示美中贸易战进入关键转折点。但美国长期关切的芬太尼走私、中国市场开放等问题,仍未纳入本次协议范围,双边关系仍存在不少变数。

(注:稀土,是指周期表上第 57 到 71 号的镧系元素,加上钪与钇共 17 种。这些元素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高科技与军事领域,尤其是在磁铁、电池、光学、精密陶瓷等制造为不可或缺的原料。)

川普推 10 国新贸易协议,7/9 前见真章

除了对中协议,卢特尼克也透露川普总统计划在 7/9 关税协议最后期限前,与另外 10 个主要贸易伙伴完成谈判。他强调:

「我们会优先处理前 10 名关键国家,其他国家就依序排入。」

而未达成协议的国家,川普则会发出告知函,说明美国接下来的关税安排。总体而言,美中新一轮稀土协议不仅缓解全球高科技产业的稀土供应压力,也为川普政府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奠定基础。

(美中贸易战触发金融市场「制度性转变」? 欧洲央行示警:投资人正重新评估美国资产风险)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

为解决稳定币市场长期存在的透明度争议,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公布《2025 年稳定币报告准则》,首度针对「由法币资产支持」的稳定币制定一套具体的揭露规范。此份准则涵盖发行中的可兑换代币数量、对应资产组成,以及双方是否实现 1:1 备抵,为审计人员与投资大众提供可验证的资讯架构。

哪些代币才算「可兑换」?AICPA 要求清楚分类

新准则要求稳定币发行方明确揭露各类代币的分类与流通状况。报告将代币分为三大类:

  • 可兑换代币:即刻可依照合约条款兑换为等值法币。

  • 暂时不可兑换代币:如尚未解锁的时锁代币、临时受限制帐户中的币。

  • 永久不可兑换代币:包含测试用币、永久冻结代币等。

发行方需从区块链上「实际铸造数量」出发,扣除上述非可兑换类型,推算出真正在市场上流通且可被兑换的稳定币数量,并揭露相关区块链地址与智能合约资讯,供公众查验。

赎回资产构成必须具体揭露:现金、美债、持有人资讯一并说明

在资产揭露部分,准则要求发行方全面说明支撑稳定币的储备内容,并涵盖下列要点:

  • 资产类型:现金、等同现金、货币市场基金、短期美国国债、回购协议等。

  • 持有人身分与管辖地区:需揭示资产是由哪类金融机构持有,所在国家与受何种监管。

  • 资产是否已质押或有其他用途限制

  • 帐户性质:例如是否为专户(custodial)、是否具破产隔离保护。

这些资料将帮助投资人判断,若有大规模赎回需求时,资产是否能迅速动用、且不受法律或金融风险牵制。

1:1 备抵与时间落差:稽核机制首次被纳入准则

报告第三部分明确指出,发行方应揭露可兑换代币总量与储备资产总额的比对情况,并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是否维持 1:1 备抵?」

根据准则,若发行方条款明订每一枚稳定币应对应一美元的储备资产,那么第三方审计师就必须依此进行验证,揭露资产是否足额,并说明任何可能产生盈余或短缺的情况。

此外,报告也要求揭露「时间落差」与「临时性差异」的具体金额与原因,包括:

  • 已付款但尚未铸造的代币。

  • 已赎回但尚未发放资金的请求。

  • 因帐户限制或技术问题,暂时无法兑换的情况。

这些资讯必须列入报表中,并揭露是否已超过发行方条款中允许的处理时间,确保公众了解这些差异是「暂时性的」而非系统性风险。

资产可否被挪用?AICPA 要求「揭露权限」,但不直接禁止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并不禁止稳定币发行方动用储备资产,例如用于回购协议、放贷、再质押等操作。相反地,AICPA 强调的是「诚实揭露资产使用权与限制」

根据准则,发行方必须揭露自己是否拥有资产的转移权、出售权、出借权或再质押权,以及资产是否仅能用于赎回代币。此外,也要求说明资产存放于何种帐户类型,是否具备破产隔离、是否已购买保险,或是否已被用作担保品。

这意味著,只要资讯揭露完整,市场参与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度做出判断。对某些发行方而言,这提供了操作弹性;对投资人与审计机构而言,这则是一把照妖镜。

AICPA 准则不是强制法规,但可能成为审计依据

虽然这份准则尚未具有法律效力,但其设计明确对应美国会计鉴证标准(AT-C Section 205),意味著未来稳定币公司若接受第三方审计,极可能须依此标准操作。

AICPA 亦建议发行方在建立条款与营运规则时,即纳入该准则内容,以降低法律与声誉风险。

业界观察人士指出,AICPA 准则虽未具法规效力,却可能成为美国监管机构未来立法的基础。稳定币如 USDC 发行方 Circle、或正积极朝合规方向迈进的 Tether,若率先采纳该准则,将有助于提升市场信任度。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