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交易所币安 (Binance) 创办人赵长鹏 (CZ) 于 7/2 受访,阐述自己从没水没电的艰苦移民,辗转到全世界打拼,再到打造全球最大加密交易所的心路历程。他也首次亲自回应美国司法部与 SEC 的诉讼细节、自己服刑四个月的经过,以及对未来美国市场与加密产业的最新看法。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小时候没水没电,移民加拿大成转机
CZ 从自己的出背景开始说起,出生于中国农村家庭的他,小时候家里连水电都没有,读书还只能用油灯照明,母亲还得每天走 300 公尺到井边挑水。

12 岁那年,CZ 全家移民加拿大,但移民初期生活仍然艰困。而 CZ 母亲英文不好,只能在缝纫工厂做工。纵使生活拮据,但他说:
「从没欠债过,我爸妈总是在存钱。」
得奖无数又跳级念书,大学没毕业就靠技术闯进华尔街
学业成绩不差的 CZ,在加拿大参加数学比赛多次拿下全国前百名。他提到自己因为妈妈是老师,小学就被提早送进学校,因此来到加拿大时需要再重回国小重读一年。但他说:
「我那时候的数学等级已经学到高中了。」

后来 CZ 考上加拿大的麦基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但在东京实习的过程中,工作表现太好,公司不让他回去念书,于是他没拿学位就一路打拚。他曾在东京、纽约交易所与彭博社工作,负责金融系统开发。
35 岁接触比特币,卖房 All-in!「跌两年也没卖」
到 2013 年,CZ第一次接触比特币,当时比特币约 70 美元,半年后涨到一千美元,他说服自己不能错过这一波,决定卖房、辞职、全职投入。他笑说:
「我把卖掉的房款分批买进 BTC,平均成本约 600 美元,结果一路跌到 200 美元。」
他妈妈曾骂他是笨蛋:「为什么不好好待在彭博社工作?」但他说:
「我只是比别人早相信,比特币是未来的金融科技,我不能错过。」
做过 B2B 软体商,中国 ICO 热潮促使他自建平台
2015 年,他原本想在日本开比特币交易所,但找不到投资人,于是转型成 B2B 软体公司,替别人建交易所系统。生意虽稳定,但 2017 年中国政府全面封杀加密交易,30 多个客户一夕归零。
CZ 表示:「我们当时有一整个技术团队,就决定自己做交易所。」
那一年就是币安 (Binance) 正式诞生的开始。
上线半年站上全球第一,一天涌进 30 万用户
币安在 2017 年 7 月上线,短短半年内,CZ 说:
「有一天我在东京,朋友突然传讯息说『恭喜你,币安现在是全球交易量第一』。」
当时正逢 ICO 热潮,币安抢先支援大量 ERC-20 代币,并把客服回应时间从 2 个月缩短成 1 小时,大幅度地改善用户体验。他说:
「我们那时候,一天就涌入 30 万新用户,CTO 被早晚轮班 call 醒,根本没睡。」
他透露,币安第一年就赚进 10 亿美元,但他提醒自己不能太嗨,要留缓冲金,因为币价会跌。
2019 被骇 7 千颗比特币,他硬上直播强调资金安全
2019 年 5 月,币安热钱包被骇,损失约 7 千颗 BTC (约合 4 千万美元)。他坦言当时很紧张,但隔天照常办直播,他说自己喊资金安全 (Funds are SAFU),这句话后来还被社群做成迷因。

不过 CZ 表示,骇客事件反而让更多人信任币安:
「开放提币后,用户回存的金额比提领的还多。」
FTX 一案爆发被受牵连,主动赴美应讯、相信司法公正
2022 年 FTX 爆雷后,用户失去对 CEX 的信任,币安当月就处理超过 140 亿美元的提现,但系统照常运作没出包。
隔年 2023,SEC 对币安与 CZ 本人提告,指控其非法转移用户资金。他表示:
「法官直接问 SEC 有什么证据,结果他们拿不出来。」
案件最终驳回,但美国司法部 (DOJ) 之后也介入,CZ 最后与 DOJ 达成认罪协议,承认违反《银行保密法》(BSA),并于 2023 年 11 月主动飞往美国面对审判。CZ 表示:
「我不想逃亡,也相信美国司法体系仍有公正一面。」
被判入狱 4 个月,与囚友讨论比特币
他原本以为会是居家软禁,结果判刑 4 个月,关进低安全级别监狱。CZ 说第一位室友是「谋杀犯」,让他第一晚不敢踢醒对方,但后来相处良好。
随后 CZ 补充:
「狱中没有看到暴力事件,我还开了一个加密读书会,和几位囚友每天 30 分钟讨论比特币。」
甚至有管理员偷偷问他「现在适合买币吗?」
未来仍押注比特币,并希望币安能重回美国市场
出狱后,CZ 表示目前生活无虞,资产已足够支持未来的事业发展。他看好比特币、AI 与政府上链应用的交集会成为趋势。
他最后强调:
「我们很希望币安能重回美国市场,美国用户现在花最多钱,却享受最少服务。这不合理,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
近期,加密货币交易所 OKX 频频风控引发社群不满,多位用户反应帐户遭无预警冻结,即便完成繁复 KYC 流程与资料补件,仍无法解锁,执行长徐明星也对此亲上火线道歉。背后则传出 OKX 为了赴美上市或配合欧洲监管收紧,正进行一场大规模的「风险疑虑大扫除」。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OKX 多名用户遭风控,徐明星亲上火线道歉:误判率仍高
周末,多名 OKX 用户在 X 发文表示自己帐户已多次遭到冻结,即便完成身分验证并补交过去 10 年的工作纪录与雇主资料,资金仍无法取回,引发社群批评。
对此,OKX CEO Star 公开发文致歉,坦言系统存在「高误判率 (false positives)」,即便用户合规正常,仍可能因演算法与数据模型误判而遭到风控措施:
OKX 正全力优化审查流程与用户体验,但不可否认的是,误判在任何合规系统中都无法完全根除。我们会持续优化用户的资料递交流程体验。
他表示,「如果用户被要求提供资金来源、地址证明、过往工作单位等资讯,请如实提交即可。只要用户未从事非法活动,您的帐户与资金的安全便不会受到影响。」
赴美上市还是欧盟收紧?OKX 风控升级其来有自
市场观察员 AB Kuai.Dong 对此指出,OKX 此波风控加剧背后或与两项重大变动有关:
赴美上市计划加快:此前报导 OKX 正准备赴美 IPO,而美国监管机构对加密平台的 KYC、资金来源审查要求极高。参考滴滴出行上下市所面临的合规压力,或许能理解 OKX 如今的风控动作频频。
马耳他监管收紧:过去许多交易所透过马耳他取得欧盟 MiCA 牌照,但根据 CoinDesk 报导,近期马耳他监管态度转趋严格,开始回溯性检查,或正引发交易所补件潮。
因此,平台对包括跨境 VPN 用户、与制裁地区有关联帐户、曾与暗网浏览器互动过的帐户、贷款资金来源不明者都进行了全面性的升级审查,甚至连内部具有传统金融背景员工也遭约谈离职,似乎是在防止监管组织对员工的背景调查。此举显示这波风控不只是针对散户,更是更高层级的政策执行。
(监管松绑掀交易所 IPO 上市潮:谁能复制 CRCL 涨幅成下一个翻倍飙股?)
贷款炒币成高风险标签?Star:不建议、不支持
其中引发争议的是徐明星表态不欢迎贷款用户,间接映照出 OKX 有意清退使用贷款资金炒币用户的事实,。用户 @linwanwan823 分析认为,这背后涉及两大核心考量:
政治与监管风险:在传统金融机构中,贷款资金一旦流入加密货币等高风险投机市场,便可能遭监管单位咎责。尤其在部分国家进入「财政吃紧期」时,对资金用途审查都将越趋严格。
影响上市道路:若 OKX 被查出大量用户贷款炒币,恐对其 IPO 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就连 Coinbas 上市前也曾对其 KYC 流程进行大量调整。
(FATF 虚拟资产反洗钱标准进展报告:75% 司法管辖区都没做好,犯罪滥用猖獗)
没有中间方案?为何不让疑虑用户自行提款撤出?
加密 KOL @BroLeonAus 对此指出,他能理解 Star 这波为了让 OKX 上市所做出的一切割舍,甚至逆著这波风控的民怨也得强制让用户接受。但他也表明合规这件事本身是无上限的,监管单位当然认为越严格越好:
我认为,不能全盘听信监管单位的一家之言,否则可能矫枉过正,业务部门做不下去,用户也会大幅流失,而这结果他们是不在乎的。
另一方面,不少用户也质疑,若平台判定资金来源可疑,为何不让用户直接提款离开,反而一再冻结拖延并落入无限补件循环?
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具疑虑资金的流向,或许也可能受到监管机构的追查。若平台放任疑虑用户提款,也可能让其卷入刑责,如同其先前的 DEX 事件一样。
(OKX Web3 暂停 DEX 聚合器服务:积极应对骇客攻击与欧盟 MiCA 监管压力)
合规收紧无止尽,DEX 成未来避风港?
此次事件也再次引发对中心化交易所 (CEX) 风险的反思,CEX 在风控合规压力下,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人,而这恰恰是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 (Perp DEX) 发展的机会点。@BroLeonAus 也对此把币安创办人 CZ 与其力推的 DEX Aster 连结在一起。
(Perp DEX 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浅谈链上永续合约交易所的机会与挑战)
虽然 DEX 尚有操作门槛与流动性挑战,但面对合规的收紧与风控的顾人怨,这也或将成为用户下一波的避风港。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
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宣布收购代币管理平台 Liquifi,不仅解决开发者在发币过程中的痛点,更为 Coinbase 巩固其机构级业务奠定关键基础。随著传统资产上链的趋势愈发明显,Coinbase 也在加速打造下一代代币发行与托管平台,强化其在资产代币化领域的布局。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Liquifi 是什么?解决代币发行与管理的三大痛点
成立于 2021 年的 Liquifi,专注于协助专案团队处理发币初期的繁琐流程,包括「代币资本表管理 (cap table) 、解锁与归属机制 (vesting) 、合规与税务处理」等,这些细节工作都是发币专案能否顺利走向繁荣的关键。
目前,Liquifi 已为 Uniswap、Optimism、Ethena 和 Zora 等知名专案提供服务,在加密领域已累积许多口碑。
Coinbase 机构产品副总裁 Greg Tusar 表示:「现在发行代币太难了,除了要自己拟出股权结构试算表与归属流程外,早期团队还面临著高风险的法律、税务和合规障碍。」
Liquifi 能自动并简化这些容易存在疏漏与监管问题的流程,让代币发行与管理变得「更简单、更合规且更具可扩展性」。
整合 Coinbase Prime:打造一站式机构发币平台
Coinbase 公告指出,这次收购不只是纳入一个独立产品,更将 Liquifi 纳入其机构平台 Coinbase Prime,进一步补足其发币基础设施的拼图。Tusar 指出,未来将把 Liquifi 的代币管理功能,整合到托管、交易与融资模式中,提供发行方合规的「一站式代币管理基础设施」。
这样的布局不只服务加密原生专案,也能为传统企业将其资产上链提供解决方案,透过两公司完成从代币发行、管理到交易,Coinbase 可以说是一条龙拿下整个发币流程,正面对接资产代币化的长期趋势。
(抵押美股借贷?剖析 xStocks 如何联手 Solana 最大化代币化证券流动性)
瞄准代币化风口:Coinbase 并购战略马不停蹄
Coinbase 近期动作频频,今年至今已收购链上隐私平台 Iron Fish、广告平台 Spindl,以及指标性的衍生品交易所 Deribit,显示其不再满足于只是一间交易所,凸显其全力扩张业务的野心。
(Coinbase 拟推代币化股票,成区块链版 Robinhood)
Paradigm 合伙人 Hosseeb 也乐观看好此次收购:
代币与解锁管理一直是产业痛点,而随著资产代币化趋势加速,这将是 Coinbase 稳固机构业务的关键一步。
资产代币化时代来临,发行基础设施成关键
所谓资产代币化,正是将传统金融资产 (如股票、房产、基金) 以链上代币形式呈现,使其更具流动性、可程式化性与全球性。这项趋势已被摩根大通、贝莱德等传统金融巨头视为下一波金融技术迭代重点。
(链上美股交易元年启动!Dinari 获 SEC 核准,掀代币化浪潮)
Coinbase 此时收购 Liquifi,形同卡位「代币发行的入口」,让其能从资产上链的第一步就掌握先机。当代币发行与管理流程更简单且更合规,也当然更容易被其他传统机构接受。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
在 ETHCC 大会前夕,Robinhood 突然预告将与以太坊办人 Vitalik Buterin 和 Arbitrum 开发团队登台对谈,引发市场对其即将发表「自有区块链」的议论。如今该潜在 L2 不仅有望成为 Coinbase Base 的主要对手,更恐怕让加密新创的下一步难以为继。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Robinhood 同台 Vitalik 和 Offchain Labs:Arbitrum 获选?
Robinhood 昨日发文预告,将于 ETHCC 活动中举办一场炉边对谈,参与者除了其加密部门总经理 Johann Kerbrat,更包括以太坊创办人 Vitalik Buterin 与 Arbitrum 技术团队 Offchain Labs 的 CSO AJ Warner。
虽然尚未透露主题,但社群普遍将其与先前 Robinhood 进军欧洲、有意推出代币化平台的消息连结起来,认为 Robinhood 最终似乎在 Solana 和 Arbitrum 的角逐中,选择利用后者的架构与技术堆叠打造自家 L2 区块链。
(Robinhood 进军欧洲市场,计划推出自有区块链平台将美股代币化)
从时间点、来宾组合及 ETHCC 这种场面判断,确实可能是一次新产品或业务扩张的宣布。此消息一出,Arbitrum ($ARB) 币价单日上涨 16.6%,也可见市场情绪的兴奋程度。

Robinhood Arbitrum L2 将成 Coinbase Base 潜在劲敌?
Selv Labs 创办人 @0xfoobar 对此认为:「若 Robinhood 真推出基于 Arbitrum 的 L2,市场或许将迎来与 Coinbase Base 并驾齐驱的新制衡力量。」
虽然在底层技术 (Base 采用 Optimism,Robinhood 传闻采用 Arbitrum) 和网路发展方向 (Base 强调链上与开放建设、Robinhood 或将主攻传金代币化业务) 有些许不同,但两者仍有共通点:「皆是大型券商或交易所,具有庞大用户流量与品牌优势」。
随著 Robinhood 有意引领其数百万传统用户,在其 App 内直接参与链上活动,这场争先打造未来 Web3 用户入口的竞争也将加剧。
(美股券商平台 Robinhood 上架「微型合约」,APP 内即可交易比特币丶XRP丶Solana 期货)
传统券商鲸吞市场份额,加密新创还有出路吗?
Robinhood 此举也引发社群对加密新创是否会受到冲击的担忧,加密 KOL @howdymerry 就直言:
Robinhood 明天就要上台,用他们的公告屠杀一堆新创公司了。欢迎来到加密货币垂直整合时代,过去三年我们努力的一切,都会被一个已经掌握通路的既有业者吞噬殆尽。
鉴于 Robinhood 拥有庞大的用户优势、内建钱包与资产、品牌信任与监管资质,一旦该公司成功打通链上入口与支付结构,这对尚在寻找用户与资金的新创而言无疑将是一大打击。
(拆解 Robinhood 加密蓝图:交易所、稳定币、自家多链产品与 RWA 一次到位)
Robinhood 起步太晚:只是 Base 的复制品?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看好 Robinhood 的进场。部分声音认为,他们不但进场太晚,策略更毫无创意:
Robinhood 只是换个底层技术在抄袭 Base,他们既没理解这个空间,也没展现野心。
用户 @mrink0 表示该公司错失了真正的机会,其 L2 不仅起点空白,也可能面临冷启动与生态贫乏等挑战。
平台打造自有链将成新叙事?
无论如何,Robinhood 是否会公布任何重大消息,即便是一个未知数,但也足以让社群热血沸腾。未来,传统 Web2 平台透过自有区块链切入加密领域的案例也将越来越多,届时的加密战场或许会从公链的 TPS 和技术架构,转向谁拥有最多的使用者与最多元实用的产品整合。
除了 Coinbase 和 Robinhood 外,Kraken 和 Ethena 也是代币化平台的参与者,竞争激烈的市场将如何变化也让人期待。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