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 (BTC) 站上 111,900 美元新高,震撼全球市场。然而,翻阅《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与这项里程碑连结的文章寥寥可数,形成「价格喧哗」与「媒体静音」的鲜明对比。
创高却低调:仅 13 篇相关文章
市场情报公司 Perception 针对 18 家主流媒体、1,116 篇加密货币报导进行统计。整体而言,正面篇幅 31%,中立 41%,负面 28%。然而,比特币创历史高点同期,《华尔街日报》仅发出 2 篇,《金融时报》与《纽约时报》合计 11 篇,三家只占总量 2%。在价格与关注度急速攀升的背景下,报导数字显得格外稀薄。
Perception 报告归纳主流媒体对比特币的三种叙事路径,首先,「热情采用」阵营如《富比士》、CNBC、《巴伦周刊》,关注零售与机构采用、比特币 ETF 发展和挖矿产业。其次,「刻意忽视」的《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报导数量少,语气多为中立或保留。最后,「持续怀疑」的综合媒体与 Fox News,重点放在犯罪活动、监管风险与安全性。
静音背后:资讯不对称与风险
当投资人依赖菁英媒体作为主要资讯来源,容易陷入视角局限。Perception 报告提醒:
「投资人可能因此被『系统性低报』比特币在当今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
虽然高频财经媒体与社群平台填补真空,它们同时放大情绪起伏与炒作,甚至构成资讯茧房。换句话说,真正的风险未必来自价格波动,而是来源背景不平衡。
无论叙事如何分歧,机构 ETF 与企业资产负债表已陆续纳入比特币,显示它在主流资产池的地位持续巩固。面对菁英媒体可能的忽视与沉默,投资人需要主动跨平台搜集资讯、比对数据,建立多元视角。多元源头的交叉验证,不只是调整资产配置的前置作业,更是避免资讯偏斜的核心避险工具。
比特币价格刷新高点的同时,也提醒市场反思:在资讯漫天飞舞的年代,真正值得关注的不只是哪里涨跌,更是哪些声音被留在麦克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