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币你出钱,美股投资人接盘:揭开加密储备公司炒作的背后风险

随著美股市场一波波上市公司宣布转型为「加密货币储备策略」企业,宣称将大量买入并持有代币作为核心财务配置,这股热潮成功吸引投资人目光。但看似币圈结合传统金融的背后,却潜藏著层层风险,从创办人的左手换右手到创投 VC 的套现行动,最终仍是一场让散户买单的资本游戏。

拿币换股票:从创办人到投资人都在「左手换右手」

昨天,由以太坊元老 Andrew Keys 及 Consensys 成员操盘、Pantera 与 Kraken 等 VC 出资参与的 The Ether Machine, Inc. (NASDAQ: ETHM) 公开亮相,宣称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以太坊公共投资载体。

(The Ether Machine 宣布上市:获 Pantera Capital 领投,超过 15 亿美元资金加持)

不过细究 ETHM 新股认购融资逾 8 亿美元的流程,是以创办人 Andrew Keys 将早期囤积的 16.9 万枚 ETH (约 6.45 亿美元) 为主,「出资」给自己创办的该公司,并发行新股票作为交换,同时完成了出资、募资并买入 ETH。

换句话说:「ETH 是自己的,多发的股票也是自己的,最后再对外宣称完成了募资。

这跟昨天 Mercurity 与 Solana Ventures 间高达 2 亿美元的股权信贷协议亦如出一辙,Solana 官方基金能以优惠价认购股票,而 Mercurity 则能获得资金或直接配置 SOL。

(美股 Mercurity Fintech 称与 Solana Ventures 打造 SOL 财库,Solana Ventures 出面否认)

这种操作似乎不需要躲躲藏藏,甚至已成为近期「美股借壳转型微策略」热潮中的默契玩法。

币股绑定、风险加倍:股价与币价连动成市场未爆弹

这种加密储备公司们把股票代码与加密货币紧密绑定,看似能创造出股价会随著币价而一同上涨的神话,实则是对市场波动的加倍杠杆,或许两者并不会明显挂勾。像是当前市值最大的微策略,其近期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比特币频创新高,微策略 MSTR 为何涨不动?)

实际上,多家以太坊储备公司已成下跌重灾区,即便多半在一个月内曾经翻倍,但包括 BMNR、SBET、BTBT 与 BTCS,皆已距离高点下跌了 75%、35%、25% 与 27%。

这些跌幅并非来自企业营运的恶化,更与 ETH 近期的亮眼表现沾不上边。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炒作热度减弱所致,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加密风投 (VC) 有著不为人知的隐藏关系。

(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当微策略:从 Sharplink 暴跌 70% 看加密储备公司有何风险)

美股市场成 VC 退场好地方:炒作一条龙,套现不手软

市场观察员 @_FORAB 发现,这些案例背后常有大型风投机构或做市商的身影。例如 Pantera Capital,不仅出现在 BMNR、SBET 与 ETHM 等多个案例中,更在最新的 Ethena ENA 储备公司 StablecoinX 收购案 (原 TLGY) 中也有参与。

整个模式似乎已有了一个套现模板:

  1. VC 手上持有许多代币 (BTC、ETH 或 SOL 等)

  2. 并购一间美股上市公司,并以自有代币「投资并入股」

  3. 公司再发行股票,折价给 VC,发布新闻稿宣布转型加密储备公司

  4. 市场一波炒作后,在股价高点从美股套现退场

回头看近期许多加密专案代币的萎靡表现,这种一条龙的套现策略成了当前 VC 的利润出口,而真正买单的,便是 Fomo 而看不清真相的美股投资人。

加密储备企业热潮只是财富转移,美股市场能接盘多久?

表面上,这些加密储备公司试图为自己注入加密资产来跟上资本叙事,但实际上,这是 VC 与美股企业合作进行的资产转移行动。他们以近乎零成本入股,透过公司转型包装成潜力与价值,再随著市场炒作与投资人获利退场。

然而,这场金融游戏的最后,仍可能是老套的结局。资本玩家选择从美股退场,一旦市场承接能力不再强盛或遭到监管单位关切,也可以看见泡沫破裂的前奏。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

曾因监管风波而退出美国的链上预测市场 Polymarket,如今正准备回归。该公司近日宣布以 1.12 亿美元收购美国持牌衍生品交易所 QCEX,借此取得监管合法地位,有望再次开放美国用户参与预测市场交易。

Polymarket 斥资 1.12 亿美元收购美国持牌交易所 QCEX

线上博弈平台 Polymarket 发文表示,已斥资 1.12 亿美元收购美国持牌衍生品交易所 QCEX,为该公司在中断两年多后重返美国市场铺路。

2022 年,Polymarket 曾因违反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FTC) 规定,未注册提供二元期权产品,遭罚 140 万美元并需被要求封锁美国用户。上周,美国司法部和 CFTC 在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后,也宣布结束对该平台的调查。

这次透过收购这间总部位于佛州、受 CFTC 监管的衍生品交易所与结算机构 QCEX,Polymarket 也成功重新获得了美国入场券。

创办人 Shayne Coplan 表示:「这是让 Polymarket 回家的第一步。我们将以合法、合规的姿态,让美国人能用交易表达自己的观点。」

市场热战升温:Crypto.com 与 Kalshi 率先布局

Polymarket 的重返还得面临竞争格局,目前预测市场已有两位玩家抢先卡位,Crypto.com 于 5 月推出预测平台,Kalshi 则与 Robinhood 展开合作,提供涵盖经济数据、政治与气候等题目的预测合约。

(Robinhood 携手 Kalshi 推出预测市场功能,聚焦政治、经济与体育)

竞争也反映在资本市场上。Kalshi 于 6 月完成由 Paradigm 领投的 1.85 亿美元募资、估值上看 20 亿美元;Polymarket 则透过 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 领投募资 2 亿美元、估值高达 10 亿,显示预测市场的潜力让投资者趋之若鹜。

预测市场的潜力与风险:群众智慧还是擦边球?

预测市场被称为「群众智慧的金融表达工具」,能透过市场定价反映大众对未来事件的看法,有望被用于政治与经济走势的辅助预测。从美国大选到世足赛的数十亿美元投注,足见其规模与用户黏著度。

(预测市场 × Web3:从投机游戏到真相引擎,社群媒体即将迎来新革命)

然而,这类市场也时常遭遇来自监管机构的质疑,经常暗藏操纵与资讯不对称风险。

Polymarket 这次回归美国,更需要思考如何在「预测赌局」与「市场操纵」之间划清界线。毕竟其第三方预言机协议 UMA 发生多次的事件裁决舞弊争议,一直都为人诟病。

(赌局还是真相?Polymarket 预测市场遭控受操纵,「UMA 巨鲸」掀起信任危机)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投资具有高度风险,其价格可能波动剧烈,您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请谨慎评估风险。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