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Crypto 来临后,从股票上链到万物上链?

Chainfeeds 导读:

一夜之间,加密行业的用户们突然可以用自己的稳定币买到英伟达、特斯拉的链上股票了,仿佛一头栽进了兔子洞,进入了奇妙的异世界。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YWvjfq2ipETrgOmeUmhaA

文章作者:

支无不言


观点:

Sherry:我总结几个比较常见的痛点:首先是资金效率低,传统证券交易是 T+1、甚至更长的交割周期,资金周转慢,尤其是跨市场投资时,资金划转耗时更久。其次是交易时段限制,美股在夜间开盘,亚洲用户盯盘很辛苦。很多用户希望能有 24/7 的交易窗口。最后是投资门槛高,像特斯拉、英伟达这类股票单价高,有小额定投需求的用户进不去。链上股票提供了一个想象空间,比如实时结算、碎片化投资、7×24 小时交易、链上抵押借贷等,这些都是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场景。当然,富途其实也在用创新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推出统一购买力机制,可以实时计算用户在多个市场的现金、证券、货基总资产,实现跨市场交易;推出夜盘交易,覆盖几乎 5×24 小时;推出 Fractional Shares(碎股投资),比如最低可以用 5 美元买入特斯拉股票。不过我也要强调一点,尽管我们不断创新,但底层仍然是中心化架构。区块链的出现确实有可能带来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改变,甚至可能推动整个金融基础设施的重构。

内容来源

Zixi:我觉得链上美股的玩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美国项目方,比如 Dinari 和 Robinhood。Dinari 的合规基础更好,主要 focus 在美国本土市场;而 Robinhood 因为合规限制,目前只在欧洲市场试水,亚太布局还很弱。欧洲项目方,比如 Backed Finance。基本上他们是和交易所合作,走 B2B2C 路线,主要聚焦欧洲市场。对于亚洲市场、尤其是亚太地区的 C 端用户,触达是比较远的。我们这类华语创业团队,从一开始就更熟悉亚太、东南亚和中东这些区域。我们团队很多成员都在这些地方生活或工作过,自然会更理解当地的用户、语言、文化和合规路径。老实说,要进入美国、欧洲市场我们也没那么容易。但我们对本地市场非常熟悉,这在对接机构用户 onboarding、与散户沟通时就会非常有优势。比如很多用户会问你是中国用户,为什么不用盈透,要用富途或老虎?这些本地品牌就是信任的锚点。我们的产品从第一天就是一个 broker,散户把 USDT 打入我们的钱包地址,下单时我们会通过 Coinbase 把资金转入美国银行账户,然后打入纳斯达克,完成交易。成交后,我们根据券商返回的信息,在链上给用户 mint 一份 1:1 的股票 token。整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产流是分离的,我们以信息流为准,确保链上映射可信。我们吸引用户的方式也分为两个层面:链上层面:我们有一个叫 vote 的产品,用户将 sTSLA、sNVDA 等 token 质押进 vote,我们再将这些 token 提供给不同的 DeFi 协议,如 lending、DEX 做市等。我们和做市商分成,把大部分收益(80-90%)返还给用户。运营层面:我们主要依赖 Web3 的玩法,比如交易挖矿、流动性挖矿。这些增长方式比较原生,也更能调动加密用户的热情。

内容来源

https://chainfeeds.substack.com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