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na 创办人警告比特币快破解了:2030年前没升级抗量子就会崩盘

离区块链诞生十五年后,第一道量子警报正式响起。Solana 联合创办人 Anatoly Yakovenko 在 2025 年 All-In Summit 直言,五年内量子运算取得关键突破的机率高达五成,并要求比特币在 2030 年前完成抗量子迁移。发言不仅让现场听众倒抽一口气,也让加密市场再次感受到「量子威胁」的压力。

Yakovenko 指出,人工智慧与先进制程同步推进,量子硬体可能在短时间内跨越现行极限,对依赖 ECDSA(椭圆曲线离散算法) 的比特币构成直接冲击。

「2030 年前量子运算突破可能性达五成。」

量子如何突破比特币?

量子电脑可利用1994 年,数学家 Peter Shor 创建了的Shor 秀尔量子演算法(Shor’s algorithm),它可以打破非对称密码学中演算法的感知安全性,快速解决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从公开地址反推出私钥,伪造交易签章并转移资产。

安全研究员 David Carvalho 曾示警,量子硬体进展速度可能「远快于想像」。倘若推测成真,比特币现行防线将像老旧保险箱,面对自带万能钥匙的新窃贼,形同虚设。

为对抗量子威胁,研究重心正转向抗量子密码学(PQC)。美国国家标准暨技术研究院(NIST)已采纳 CRYSTALS-Dilithium 等演算法为下一代标准。产业也在评估混合签章方案,让传统与 PQC 同时存在,降低一次性切换风险。密码学敏捷性概念因此受到重视,透过模组化设计,让节点未来能视情况快速更换演算法。

不过 PQC 签章尺寸普遍较大,约为现行的 5 至 50 倍,代表交易资料量与手续费同步成长,节点储存与频宽负担也会上升。如何在安全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成为开发者新考题。

时间轴与治理难题

量子威胁是否迫在眉睫,社群内部分歧显著。Blockstream 执行长 Adam Back 过去认为现阶段量子电脑「难以实战」,Jan3 创办人 Samson Mow 也强调在比特币失守前,「其他系统会先坏掉」。然而,一旦需要升级,比特币势必透过硬分叉完成。过往经验显示,硬分叉常伴随理念冲突与链分裂风险,治理成本不容小觑。

根据 技术分析,开发团队得先提出明确路径,包括测试网验证、软硬分叉方案比较与多阶段过渡机制。否则当量子运算真正落地时,社群可能因意见不合而错失黄金防御窗口。

赛跑已经开始

萨尔瓦多等国家已尝试将部分国家级比特币储备转至支援 PQC 的托管方案,显示防患未然正成共识。产业也在研议把 NIST 标准算法纳入钱包与签章硬体,或以多重签章先行保护高价值地址。PQC 演算法一旦成熟,矿工、交易所与节点软体需同步升级,才能维持网路整体一致性。

从技术创新到治理决策,比特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量子浪潮是否在五年后拍岸仍有变数,但「未雨绸缪」已取代「杞人忧天」成为主流观点。Solana 创办人的警示像一枚倒数计时器,提醒开发者、矿工与持币者:量子威胁不会等待共识成形,行动愈早,成本愈低。

结语来看,比特币要维持「数位黄金」地位,必须在技术与治理双线布局,打造可随时升级的安全架构。面对量子运算带来的新赛局,加密世界已没有撤退空间,只有全力冲刺。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75
收藏
1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