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peShift:“比特币放弃了成为The Block战争引擎的角色”

本文为机器翻译
展示原文

Cryptonomist 有幸采访了 ShapeShift 成长与业务发展主管Houston Payne 以下是独家专访内容。

1.「比特币是价值存储,而以太坊是引擎。」您能否详细说明您这样说的含义?为什么以太坊的实用性使其具有独特的成长优势?

比特币的优势在于其简单性——它是数位黄金。它的价值源自于安全性、稀缺性和中立性。但比特币也放弃了在The Block战争中充当引擎的角色,当时它选择限制区块大小,专注于成为一个结算层,而不是一个实验平台。

相比之下,以太币是可程式货币。它驱动著从 DeFi、NFT 到 DAO 和 Layer-2 扩容的一切。它的实用性在于赋能生态系统和现实世界的用例。这就是为什么我称之为引擎——它以BTC无法企及的方式推动创新。

展望未来,这种引擎作用只会不断增强。基于以太坊的 L2 层正在使网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访问,我们已经看到现实世界的资产——股票、债券,甚至 Web2 企业——开始被代币化并上链。科技界可能会尝试无数新的区块链,但当传统金融最终迈出这一步时,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会采取以太坊的方式。下一波成长将由此而来。

2.随著采用方式从简单持有资产转变为实际使用资产,您认为当今现实世界对以太坊需求的最强驱动力是什么?

目前最大的驱动力是去中心化金融和稳定币。人们正在从投机转向实际应用——赚取收益、获得信贷或在链上汇款。但现实世界的需求来自更简单的东西:加密货币解决了传统金融的功能缺陷。

我曾有朋友问我:「为什么银行周末不营业?为什么我的钱要三天才能到帐?」 然后他们就创造了一个以太坊钱包,因为它可以让他们随时随地、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地进行资金转移。借助现今的技术,你可以在几分钟内从Aave的DeFi帐户转到支付电费。你的资金一直在为你工作,而不是被锁在银行营业时间之外。

这才是推动以太坊普及的真正动力:以太坊让全球化、即时、无需授权的金融成为现实。它不仅适用于加密推特,它正在解决世界各地人们日常遇到的摩擦。

3.比特币一直被视为大多数新手的切入点。您认为以太坊现在正在走出比特币的阴影吗?如果是,那么有哪些里程碑标志著这项转变?

我其实不认同比特币一直是切入点的观点。它历史最悠久,人们确实被其货币的稳健性所吸引——固定供应的简单性、与通膨货币相比的稳定性,当然还有随著更广泛采用而产生的「数字上升」效应。但对许多新手来说,比特币更像是个起点的象征,而非真正的切入点。

以太坊是人们经常停留的地方。它是一种可程式货币——更具互动性、更具实验性、也更有趣。 DAO、DeFi、NFT——这些体验将人们更深入地融入这个生态系统,并表明加密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你持有的资产。

标志著以太坊迈向成功的真正里程碑是 Layer-2 的兴起。 2021 年,单笔交易支付 100 美元已是常态,而这在当时几乎难以实现。 Rollups 改变了这一现状。突然之间,微交易和日常使用变得可行,以太坊从一个开发者网路转变为一个普通用户都能负担得起的网路。

因此,我会继续挑战这个前提:比特币可能是人们首先注意到的东西,但以太坊才是让他们参与其中的东西——真正的文化和创新就是在这里扎根的。

4. ShapeShift 从一开始就是这个产业的一部分。在我们面临新一波机构和散户投资热潮之际,过去加密货币周期的哪些经验教训对现在最为重要?

最大的教训之一是,信任无法外包——程式码比承诺更有力。每个周期,我们都见证了中心化平台的快速崛起,然后又迅速崩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 FTX。他们横空出世,筹集了数十亿美元,大举投入行销,向全世界许诺——然后却因为客户资金被滥用而崩溃。这提醒我们,炒作和华丽的品牌宣传无法取代透明度和自主监管。

这并不意味著你应该忽视新的创新,而是应该谨慎对待。那些经久不衰的项目是那些开放、去中心化且经历过多个周期的项目。 ShapeShift、 Aave、Yearn——这些平台已经证明了其持久力,因为它们经历了起起伏伏,却始终没有损害用户的信任。

另一个教训是,炒作总是先于永续的采用。持久的专案通常是那些「低调缓慢」成长的专案——稳步迭代,随著时间的推移赢得用户信任。这种持久力比任何牛市飙升都更有说服力。

最后,还有人性化的一面:做好自己的研究。如果某件事听起来好得令人难以置信,那它很可能就是假的。但当你将谨慎与好奇心结合时,你就会意识到真正的突破来自于众多在开放环境下工作的头脑。这个领域的透明性和集体性最终使其在每个周期中都变得更加强大和安全。

5. ShapeShift 转型为 DAO 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加密货币公司最大胆的举措之一。与传统模式相比,以 DAO 模式运作的最大挑战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最大的挑战在于没有捷径。在 DAO 中,每个问题都必须以去中心化、无需许可的方式解决。这需要更多的协调,因为你不能简单地自上而下地强加决策——你需要透明的流程和集体共识。

事实上,DAO 的进展缓慢。感觉就像放牧猫群——来自不同时区、使用不同语言、拥有不同匿名程度和不同观点的人们都在努力达成共识。保持人们的参与度,确保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被倾听,并整理所有回馈本身就是一项全职工作。在传统公司,你只需说「我们正在建立这个,这是决定」。而在 DAO 中,情况更为复杂——但这也是其韧性的来源。

数据是另一个挑战。在传统公司,你可以完全存取用户分析和客户漏斗。在 DAO 中,你必须找到方法做出正确的产品和行销决策,同时仍然尊重用户隐私,并高度依赖链上指标。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我们本质上是一个链上集体,依靠区块链数据来了解行为、采用和成长。这迫使我们发挥创造力,并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如何衡量成功。

同时,它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因为我们是一个 DAO,我们的社群不仅仅是使用 ShapeShift,他们还参与塑造它。我们非常重视我们的用户,包括旧用户和新用户。有时,我们最大的交易者也是我们最有价值的贡献者。曾经有一位用户加入我们,透过平台转移了 1000 万美元,然后立即给我们直接反馈,例如「嘿,这个按钮应该换个方式」或「我希望交换器能做 X」。这些回馈得到了认真对待,并促成了改进,从而提升了整体产品。在那一刻,这位用户成为了 ShapeShift 的建造者。这种低门槛、高影响力的协作在传统的中心化模式下根本不可能发生。

然后是全球人才方面。我有机会与一些来自不同时区、不同背景的顶尖人才共事——这些人可能从未透过传统的筛选方式被录用,但现在却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这种视角和所有权的多样性,使得 DAO 比任何封闭的结构都更强大、更具韧性、更具创新性。

6.展望未来,您认为像 ShapeShift DAO 这样的去中心化组织在弥合自我托管、DeFi 和主流采用之间的差距方面将发挥什么作用?

加入 DAO 本质上需要自主托管——没有它你就无法参与。 ShapeShift 更进一步,透过我们的 iOS 应用程式、Android 应用程式,甚至Solana Seeker 应用,为使用者提供自主托管的行动存取。行动装置的使用正在加速发展,将 DeFi 连接到人们的口袋中是推动 DeFi 走向主流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ShapeShift 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不仅仅是一个 DAO,更是一个 DeFi 聚合器。用户可以将资金存放在 ShapeShift 钱包中,跨链交易,与他们喜爱的 DeFi 协议互动,甚至可以透过我们的「市场」页面等功能发现新的 DeFi 协议。这项发现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您并非全天候生活在这个领域,就很难知道该信任什么,也很难知道钱包应该连接到哪里。 ShapeShift 简化了这个过程,它会自动显示相关且可靠的信息,而无需用户自行搜寻。

我们也是交换器的元聚合器。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每周都会出现的所有 DEX、路由器或协议——他们也不应该知道。 ShapeShift 将最佳路线、最新的交换器和最具竞争力的价格整合到一个介面中。这不仅让我们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还透过让用户在安全的地方与多种协定互动来消除攻击媒介。

简而言之,ShapeShift 降低了自主托管和 DeFi 的准入门槛。我们让使用者能够轻松、安全、直觉地融入生态系统——这正是通往真正主流应用的桥梁。

7.如果您必须展望未来 5 年,那么比特币和以太坊之间的平衡将会是什么样的?您认为 ShapeShift DAO 处于什么位置?

比特币将继续巩固其作为主要价值储存手段的地位,而以太坊则作为去中心化金融的经济引擎不断扩张。在 ShapeShift,我们已经身处这一交会点。 DAO 甚至开始透过其多重签名直接累积比特币和以太坊——如今几乎相当于一个完整的比特币——所有这些都以去中心化、非托管的方式由社群自行持有。这种所有权至关重要,因为它反映了我们对待这些资产及其在塑造未来中所扮演角色的严肃态度。

ShapeShift 始终坚持多链优先。我们整合比特币和以太坊之间的路由,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价格、速度和执行力——无论是在主网还是 Layer 2 上。这些交换是我们平台上目前最受欢迎的交换之一,而且我们看到这种趋势正在加速发展。

我们的使命很简单:ShapeShift DAO 是在一个自主托管的钱包中同时管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首选方案。如果您现在看好以太坊,未来看好比特币,那么您可以在两者之间无缝切换——始终由您掌控,无需托管人。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们将继续加倍努力,让 ShapeShift 成为用户在多链经济日趋成熟之际,最轻松、最安全地使用这两种资产的平台。

相关赛道: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34
收藏
1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