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新调查显示,美国人对人工智慧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感到不安,现在有一半的人表示他们对这项技术感到担忧而不是兴奋——与四年前的 37% 相比大幅上升。
这项于 2025 年 6 月进行并于本周发布的针对 5,023 名美国成年人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国家正在努力解决的一个基本悖论:虽然 73% 的人表示他们会让人工智慧协助完成日常任务,但同时 61% 的人希望更多地控制人工智慧在他们生活中的使用方式。
一半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人工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让他们感到担忧多于兴奋,而只有 10% 的人感到兴奋多于担忧。
然而,美国人认为人工智慧既不可避免,也对人类的核心能力构成威胁。约53%的受访者表示,人工智慧将削弱人们的创造性思考能力,而只有16%的受访者认为它将改善人们的创造性思考能力。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慧将损害人们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只有5%的受访者预期它将改善人际关系。
「我认为相当一部分人倾向于寻找阻力最小的道路,」一位参与研究的女性告诉研究人员。 “尽管困难和障碍可能令人烦恼和困扰,但我相信,遭遇这些事情并克服它们的经历,对于塑造我们的性格至关重要。”
代沟表明,越年轻的一代,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人工智慧的机会就越多。研究显示,30岁以下的人群中,有62%的人表示他们听过或读到很多关于人工智慧的内容,而6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32%。
然而,尽管这些年轻的美国人对这项技术更为熟悉,但他们对其影响却表达了更深的悲观态度。 61% 的 30 岁以下成年人认为,人工智慧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将使人们的创造性思考能力下降,而 65 岁及以上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 42%。
美国人的不安反映了全球趋势。史丹佛大学发布的《2025年HAI人工智慧指数报告》证实,尽管人们欣赏人工智慧带来的效率提升,但全球范围内的矛盾和担忧情绪仍在加剧。这种紧张局势在已开发国家尤其严重:2022年,英国(38%)、德国(37%)和美国(35%)等国家是全球最不可能认为人工智慧利大于弊的国家之一。
信任成为另一个关键的断层线。虽然76%的受访者表示,能够辨别图片、影片或文字是由人工智慧还是人类制作的极其重要或非常重要,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承认,他们对自己能否真正做出这种区分缺乏信心。这种信任缺失不仅限于内容侦测:毕马威的《2025年全球信任报告》 发现,自2022年以来,人们对人工智慧公司的信心一直在稳步下降。
皮尤研究中心的另一个有趣发现是,57% 的美国人认为人工智慧对社会的风险很高或非常高,而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对这项技术感到兴奋。
当被要求解释他们的担忧时,受访者最常提到人类能力和连结的削弱——人们变得懒惰,失去批判性思考能力,或在基本任务上过度依赖机器。
这种日益增长的警觉性与皮尤今年稍早对人工智慧专家的调查形成了鲜明对比。根据先前的一项研究,人工智慧专家比美国人整体更有可能相信人工智慧在未来20年内会对美国产生非常正面或相当正面的影响(56% vs. 17%)。
专家与公众之间的分歧反映出,关于谁能从人工智慧进步中受益的更深层次的矛盾。学术研究表明,边缘群体——少数族裔和残疾人——对人工智慧的负面看法甚至比普通民众更为强烈,这表明这项技术的好处并非人人平等。
换句话说,受偏见或刻板印象影响的群体更容易感受到人工智慧技术的负面影响,而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往往会放大这些影响。
美国人确实认为人工智慧在特定领域(例如天气预报、侦查金融犯罪或药物研发)的作用有限。但他们在个人事务方面划定了明确的界线。约73%的受访者表示,人工智慧不应在引导人们信仰上帝方面发挥作用,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反对人工智慧参与判断恋爱关系。
监管环境反映了这些担忧。盖洛普-SCSP 2025的一项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支持加强监管,其中72%的人支持政府加强管控该行业。
最终,57%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人工智慧是否应用于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控制权或完全没有控制权,这表明许多美国人已经感觉到这项技术的进步超出了他们的影响范围——他们既无法阻止也无法完全拥抱数位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