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基本面 (Project Fundamentals)
1.团队背景(Team & Background)
0G 由联合创始人兼 CEOMichael Heinrich 领导,他是 UC Berkeley 毕业生,曾在 Microsoft、Bain 和 Bridgewater 工作,之前创办过一家成功的 Y Combinator 创业公司(Garten)。他与 Ming Wu 和 Fan Long(均为 Conflux 区块链的联合创始人)以及 Thomas Yao(前 IMO Ventures)合作推出了 0G。这种硅谷与区块链资深人士(Conflux 是一个公有 L1 网络)的结合带来了强大的技术和创业经验。团队的可信度很高——Heinrich 甚至入选了 Forbes 40-under-40,Conflux 的创始人也带来了先前的 L1 链经验。
2024 年 3 月 ,其完成了由 Hack VC 领投的 $3500 万 美元 pre-seed 轮融资(参投者包括 40+ 家加密风投,如 Animoca、Delphi、Alliance、OKX Ventures、Stanford Fund、Symbolic Capital 等)。
2024 年 11 月 ,其又完成了 $4000 万 美元 seed 轮融资(同样有 Hack VC、Delphi、OKX、Polygon 的 Sandeep、Animoca 的 Yat Siu 等参投)。
值得注意的是,0G 还从支持者那里获得了 $2.5 亿 美元“代币购买承诺”,用于未来流动性。 除了来自风投的大约 7500 万美元融资外,0G 还通过在 CoinList、OpenPad 等平台出售节点许可证进行了一次 AI 对齐节点的节点销售,筹集了约 3400 万美元。
总体而言,总融资承诺超过 3.5 亿美元(包括那笔 2.5 亿美元的未来代币承诺)——这是一个巨大的资金储备,表明投资者信心强劲且拥有充足资源来开发该项目。像 Animoca、Polygon、Samsung、Delphi、OKX Ventures 等重量级支持者和这些资金为 0G 提供了稳固的发展基础。
3.技术定位与创新(Technology & Innovations)
0G 将自身定位为 “首个去中心化的 AI 操作系统(DeAI OS)”—— 本质上是一个以 AI 为中心的 Layer-1 区块链,旨在处理 AI 应用的大量数据和计算需求。
一个兼容 EVM 的 0G Chain(L1 智能合约链)
0G Storage(为大型 AI 数据集优化的去中心化存储
G Data Availability 层(用于可扩展的数据吞吐)
0G Compute 网络(用于链上 AI 模型训练/推理)。
这种模块化设计使其能够将数据可用性和存储与执行分离 ,在精神上类似于 Celestia 的模块化方法,从而为 AI 工作负载实现高吞吐和低成本 。
值得注意的是,0G 引入了用于数据发布与存储的双通道系统以提升性能,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 Proof of Random Access (PoRA) 机制来激励存储节点。它甚至计划利用以太坊的 EigenLayer 实现共享安全性 (通过 restaking ETH 来保护 0G 的数据可用性)——这与最新的模块化区块链和 restaking 叙事(Celestia、EigenLayer)相一致。共识设计据称使用分片 + DAG + BFT 元素以实现高并行吞吐。
简而言之,0G 的目标是切入 AI 与区块链的交汇点,旨在通过大幅提升可扩展性和数据处理能力使链上 AI 成为可能。这是一个新颖的价值主张,其竞争对手在模块化基础设施方面确实有像 Celestia 和 EigenLayer 这样的项目,以及其他以 AI 为重点的链如 Fetch 或 Cortex,尽管 0G 的做法(统一的 AI 操作系统)相当独特。
0G 牢牢踩在两个最热门的叙事上:AI + blockchain 和 modular chains/data availability。
它将自己定位为 “AI Layer-1”,这与对 AI 与加密平台整合的热切兴趣相契合(类似于 2023–2024 年间推动项目上涨的 “AI + crypto” 叙事)。
同时,其对 data availability and scalability 的关注将其关联到 Celestia-style modular blockchain narrative 和 EigenLayer’s restaking——这两者在 2023–2025 年间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主题。
0G 代币的经济模型仍在细化中。它将用于支付 gas 费、staking(用于验证者和存储节点)以及生态治理。内置有 3.5%年通胀率,很可能用于奖励质押者/节点。
截至目前,未发现明确提及营收回购或销毁。不过,作为一条 EVM 链,0G 可能会实施费用销毁(类似以太坊的 EIP-1559)——但这属于推测。团队将超过半数代币分配给社区/激励,表明他们旨在扩大使用,这可能推动代币需求。但目前尚无已知的直接“利润分享”或销毁模型(如交易所代币所具有的)。
代币价值将取决于网络采用情况(AI 服务支付费用等)以及团队是否将部分网络费用用于回购——这还有待观察。
围绕 0G 在 Binance 上市的市场热度非常高。该项目在过去一年通过测试网、任务和空投建立了庞大的社区。在 Twitter/X 上,官方账号和团队拥有数万名粉丝,随着 Binance 上市消息传出,互动量激增。
在 Discord 上,0G 开展了广泛的社区项目——例如向活跃贡献者授予特殊身份(“Galactic Guardian”、“0Gurus”等),并举办大使计划。长期的 Discord 成员甚至在代币空投中获得了奖励 ,以感谢他们的支持。团队还组织了 Galxe 任务活动、社交媒体任务和面向早期信徒的 NFT 系列(“One Gravity” NFTs)。这导致了一个忠实的追随者群体——例如,有超过 2,000 名社区成员被认定为“0G Yappers”(在与 Kaito 的活动中作为内容贡献者)以获得代币。这些指标表明社区积极参与并且存在显著的草根热度。在 Telegram/Discord 上,关于 Binance 上币的讨论非常激烈,许多用户预期会有大幅收益。
鉴于其背后有重量级 VC 支持,像 Delphi Digital 和 Animoca 这样的机构很可能已将该项目作为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进行宣传。加密媒体(CoinDesk、The Block、TechCrunch)均报道了 0G 的融资和愿景,提升了全球知名度。在中国的加密圈内,0G 受到了大量关注(受 Conflux 关联以及 Foresight、OKX Ventures 等中国投资者的助力)。中国媒体(Odaily、ChainCatcher)对每次更新都有报道——例如代币名称公布和融资消息在 2025 年 9 月就有报导。Binance 自有内容平台也刊发了关于 0G 的分析,突出其 AI+Blockchain 的吸引力 [26][11]。
在 X(Twitter)上,许多交易员分享了将 0G 与 Celestia 比较或讨论其 AI 叙事的长帖。总体来看上市前市场情绪偏向非常看涨 ——0G 常被认为是 2025 年最受期待的新上市项目之一。
话虽如此,也有声音提醒要谨慎,指出完全摊薄估值可能偏高;但在上市前社区的主流情绪是乐观和害怕错过(FOMO),因为 AI 热潮与 Binance 的背书恰好叠加在一起。
0G 确实符合多个“热门题材”标签。自 ChatGPT 热潮以来,聚焦 AI 的加密项目一直很流行——任何将 AI 与加密结合的项目往往能激发散户兴趣。0G 正定位为 AI dApp 的基础设施,这与 “AI+Web3”叙事相契合(类似于 Fetch.AI、SingularityNET 等项目)。
此外,0G 对数据可用性(DA)和模块化设计的强调将其直接与由 Celestia 引领的 “模块化区块链”叙事联系起来。Celestia 的成功亮相证明了市场对 DA 层的需求。同样,0G 利用 EigenLayer(restaking) 使其进入了以太坊 restaking 叙事 ,由于 EigenLayer 的热度,该叙事非常受欢迎。
本质上,0G 在投资者渴求类似 Celestia 和 EigenLayer 玩法的时期推出——并将两者与 AI 元素结合起来。 这种叙事混合导致市场预期 0G 可能会重蹈 Celestia 的覆辙,成为高飞者。社区中许多人将 0G 视为下一波高关注度 L1 的一部分(通常与其他近期被热炒的上线项目如 Linea、Sei、Mantle 等一起被提及,尽管 0G 的重点是 AI)。鉴于Binance 的直接参与(见 HODLer 空投计划)以及首日多交易所支持,市场显然预期 0G 将获得强劲的即时交易兴趣。当前情绪可以概括为 “谨慎的亢奋”——大量炒作和 FOMO,但也有部分交易者意识到初期拉升可能随后出现抛售。
不过,在非常短期内(上市当天), 炒作占主导 ——许多交易者计划一开盘就买入,希望搭上大幅拉升的便车。
在 Binance 上市时的初始流通供应约为 2.1324 亿 0G(根据 Binance 的公告)。这约为总供应量的 21.3% 在发布时解锁。
其余约 78.7% 的代币被锁定并将随时间解锁。注意该项目具有 3.5% 年通胀的通胀模型 (因此最大供应量在技术上是无限的)。
初始流通量包括分配给社区、生态系统以及可能的一些早期支持者的代币(取决于锁定计划)。 根据 0G 的代币分配计划,56%的代币用于社区/生态增长,44%用于团队+投资人。在此之中,Community Rewards 池为 13%,Ecosystem 为 28%,Node operators 为 15%,Backers 为 22%,Team/Advisors 为 22%。
该项目在 2025 年 3 月调整了这些百分比以增加社区份额(从约 9.7%提升到 13%)并减少生态份额。
团队与顾问(22%) 很可能有较长的归属期(通常是 1 年悬崖期,然后在 2–3 年内按月释放,尽管确切细节未公开)。
支持者(22%) 同样很可能有锁仓(例如 TGE 后 6–12 个月悬崖期,然后逐步解锁)。没有证据表明 VC 可以在第一天出售——实际上,典型做法会阻止他们立即抛售。
显著的已解锁部分(TGE 时约 21%)主要来自生态/社区分配 。在 3 月的计划中,0G 表示约 49%的生态代币(占总供应的 28%)在 TGE 时解锁 ,以及 20%的社区代币(占总量的 13%)在 TGE 时解锁。这大致与约 21%的流通量相符。 这些解锁代币由基金会管理,用于多种用途:例如交易所流动性、做市、营销(Binance 空投等)以及早期支持者奖励。
通过 Binance 的 HODLer 空投项目向 BNB 持有者发放了 3,000,000 0G,并另外预留了 18,500,000 0G 用于未来的营销活动——这些属于社区分配的一部分。
还有面向测试网/早期社区(One Gravity NFTs、Discord 角色等)的空投;这些用户可以在 TGE 时认领部分代币。相较而言(Celestia 的空投有超过 58 万人认领),这种面向社区的广泛分发意味着许多小额持有者拥有代币——有些人会长期持有,但很多人可能会迅速获利了结。
初始供应的一个关键部分来自 “AI Alignment Node” 销售参与者(占供应的 15% = 1.5 亿代币)。这些代币通过 CoinList 和其他平台作为代表验证者节点的 NFT 形式售出。
节点购买者在 TGE 时可获得 33% 的代币奖励,但有一个限制——立即提现将受到惩罚:若立即出售则罚款 50%,90 天内出售罚款 35%,180 天后则为 0%[36]。
其余 67% 的代币按 36 个月按月解锁。该机制强烈阻止节点投资者在上线时抛售 。如果他们现在尝试出售其 TGE 代币,将有一半被作为罚款没收给金库。这一点很重要:许多节点销售参与者很可能至少持有 6 个月以避免罚款,这减少了即时抛售压力。如果价格相对于他们的成本极高,一些人可能仍会现在出售(接受 50% 的损失)。 作为背景,节点销售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大约为每个代币 $0.20–$0.30(根据为 1.5 亿代币筹集的 3400 万美元估算)。以市场价假设为 $2.50 计算,那是超过 10× 的收益;即使有 50% 的罚没(实际到手 $1.25),也约为 5× —— 因此部分持有人可能会套现。但总体来看,这种罚没制度和节点的慢解锁将潜在的抛压随着时间分散 ,而不是全部集中在第一天。
4.投资人成本和抛压窗口(投资者成本与潜在抛售点)
参与 pre-seed/seed 的风险投资者很可能以非常低的价格拿到代币(在 pre-seed 可能低于 $0.10 左右,考虑到以 $35M 获得了部分供应量——确切成本未知,但显然比市场价有很大折扣)。
不过,如前所述,这些 VC 代币初期应当被锁定(例如从 TGE 起锁 1 年)。一种典型情形是:如果 TGE 在 2025 年 9 月,seed 轮(2024 年 11 月)的投资者可能在大约 12 个月后开始解锁(2025 年末或 2026 年初)。所以 VC 很可能无法在最初几天甚至最初几个月内抛售 。
早期最大的抛售者将是空投接收者以及可能的基金会生态分配 (如果他们用部分代币做流动性或战略性出售)。0G Foundation 本身持有大量代币用于生态。虽然希望他们不会大量抛售,但他们可能会出售小部分以筹集资金或在 Binance 上提供流动性。
基金会持有的代币没有明确的锁定期,但项目团队通常会策略性管理其金库(如有需要会逐步出售,而非一次性抛售)。我们未找到除上文所述以外的公开解锁时间表——但关键点是:前1–3天内没有重大投资者解锁事件。下一个已知的解锁事件大约在180天后(2026年3月)的节点罚金解除,届时节点购买者可以提取剩余部分而无需罚金——但这是中期事件,并非即时影响。总之,初始流通代币大多掌握在友好方手中(社区、基金会),尽管社区部分确实可以作为交易的自由流通量。
Binance 采取了罕见的做法,先于现货交易上线了 0G USDT-Margined Perpetual Futures 在现货之前这次场前期货上市(于 2025 年 9 月 17 日)允许在现货之前进行价格发现和投机 。该期货最高杠杆为 5×(为控制风险而设限低)。
在上市前期间, 资金费率被固定为每 4 小时 0.005%(基本中性),因为在没有现货市场的情况下溢价指数不可用 。一旦交易开始,未平仓合约量(OI)迅速上升——表明许多交易者在预期现货上线时建立了头寸。 在 Binance Futures 上,0GUSDT 永续合约的未平仓合约量(OI)在上线当天左右达到约 3.5 亿美元(名义价值)。
对于一个新上币项目而言,这是相当可观的未平仓合约量,反映出极高的投机兴趣。早期数据显示,多头头寸最初占主导(看涨,预期价格上涨)。例如,在某一时点 0G 期货价格跳升约 +20%,当时未平仓合约量很高而资金费率接近基线水平。多空比率数据并未完全公开,但鉴于当时热度,多头涌入很可能导致资金费率转为正值(即多头付费给空头)。也可能存在投机性做空(预期拉高后抛售),但在现货开启前整体情绪偏向多头。
在上市日的初始冲高后(下文讨论),OI 大约下降了 37%,这意味着在剧烈波动中有大量持仓被平仓或爆仓 [43]. 简而言之,期货交易显示在上市前存在显著的看涨杠杆 ——这表明交易者高度自信(或贪婪)。 这会放大首日的波动:杠杆多头能快速推高价格,但一旦价格反转,多头的强制平仓会加速下跌。因此期货市场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还注意到 Gate.io 也推出了 0G 永续合约(Gate 上有 0GUSDT 永续),为投机提供了更多场所 .
由于 0G 是在其自身链上发行的全新代币(并有跨链的 BEP-20/ERC-20 表示),目前对链上巨鲸的追踪仍有限。
(1)VCs/Foundation— 由于锁定/归属期,很可能不会在第一天抛售;(2)Exchange market makers— Binance 等交易所可能持有来自团队配售的大量 0G 库存以提供流动性;
(3)Early supporters— 通过空投或节点购买获得大量配额的早期支持者。其中一些如果通过测试网活动或节点购买积累了大量代币,可能被视为“巨鲸”。鉴于 0G 采取了防 Sybil 措施(他们在空投中手动筛除了假账户),单个空投参与者获得极其大量份额的可能性较低。我们需要关注交易所钱包——例如,如果已知的大额地址在上市后数日内向 Binance 存入大量代币,那可能预示着抛售。
目前,除了期货高未平仓合约(OI)暗示部分大交易者非常感兴趣外,尚无关于鲸鱼累计或分散的明确数据。前几天的交易将揭示是否有大持有人在出货。
0G 的上市并非仅限于 Binance——更像是在主要平台上的广泛发布,这对流动性是利好。
Binance 现货在 2025 年 9 月 22 日 10:00 UTC 上线 ,同时伴随 KuCoin 和 Kraken 的同步上市。KuCoin 甚至在 9 月 22 日 09:00–10:00 UTC 为 0G/USDT 举行 “集合竞价”开盘以应对初始波动。
Kraken 也宣布自 9 月 22 日起开始 0G 交易。此种多交易所同时亮相令人想起 Celestia 的发布 ,当时多个交易所同时上线了 TIA,造成了全球性的抢购潮。
其直接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市场覆盖 ——不同平台上的众多交易者都能参与,可能推动需求上升。
这也意味着套利会连通价格,流动性比单一交易所上线更为充足。
鉴于其交易量,Binance 的影响最大——其官方公告与 HODLer 空投(向 BNB 持有者空投 0G)引发了大量关注。Binance 还将 0G 放在其 “Alpha” 预上线平台 ,用户可通过花费 Binance Alpha Points 来赚取空投。这表明 Binance 对 0G 给予了特殊待遇(Alpha 是一套新的上市框架),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其潜力很大。
从短期看,Binance 上线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催化剂 ——通常 Binance 的新币上市会因“Binance 效应”而出现初期拉升,大量用户流入和炒作会推动价格上涨(至少在初期如此)。
数据显示,Binance 上市首日常常带来显著回报,然后逐渐降温。不过,由于存在多家交易所,部分价格发现过程可能已经发生(例如 KuCoin 的叫价拍卖),这可能抑制价格过度上涨。 另外,Binance 提前上线了期货,因此部分投机性需求已经在那里得到释放,这可能抑制了现货的狂热(或者相反,允许更高杠杆驱动的买入)。总之,交易所的上线计划非常有利:顶级交易所立即接纳了 0G,这对可获取性是利好。反面是,随着广泛的可访问性,任何抛售也会迅速传播(不存在孤立市场)。
总结代币分配:初始流通供应相对较低(21%),且大部分控于项目方或长期参与者,设有(归属、罚没)等机制以防止突然抛售潮。这可能在需求高而抛售者少的情况下造成供需失衡,有利于价格上涨 。
确实,在许多以往的上市中,小流通量加上高热度常导致价格剧烈飙升。然而,一旦交易开始, 短期投机者(包括获得空投代币者)会提供部分流通量 。若高价诱使更多早期持有人在锁定期内出售(例如部分节点持有者接受罚款), 实际流通量可能增加。因此关键在于进入市场的买盘强度相对于这些获利了结者有多大。
观察类似高关注度项目的初期市场表现可以为0G 的潜在走势提供参考。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对比:
Celestia 常被引用为可比较的案例,因为它开创了模块化数据可用性叙事。TIA 于 2023 年 10 月底在巨大炒作中上线。最初,它在头一两天内从约 $1–$2 飙升至约 $5,并在接下来的几周持续攀升(在2024 年初模块化区块链热潮中达到约 $20 的高点 )。
然而,这个故事变成了警示——Celestia进行了大规模空投并给予了大量投资者配售。随着代币解锁悬崖在 2024 年到来 ,大量供给涌入市场。
到 2024 年末,TIA 已从峰值下跌超过 90%($20 ➝ 约 $1.65)[51]。早期以低价入场的风险投资者(甚至像 Polychain 这样的主要基金)积极抛售,摧毁了价格。
今天 TIA 交易价约为 $1.7–$2(较历史高点下跌约 90%),在最初的炒作消退后。
教训:Celestia 为首日买家带来了巨额短期收益(如果他们在高点附近卖出),但那些在解锁期间长期持有的人被套住了。这凸显了,如果代币释放计划不温和,最初的高估值可能会被随之而来的巨大修正所取代。 对于 0G 来说,好消息是他们的归属释放看起来更为渐进(不像 Celestia 那样一次性解锁 50% 供应)——但终究会有大量供应释放,因此中期内出现 Celestia 那种先涨后跌的模式是一个真实的风险。
Polyhedra 是另一个处于AI 与 ZK 基础设施交汇处的项目(他们甚至宣传自己是“面向 AI 的万链”)。它在 2024 年 3 月发行了代币 ZK(也称为 ZKJ)。热度很高(OKX 等交易所上线), 首发价约为 $3.00。然而,这对投资者来说成了失利:ZKJ 目前交易价约为 $0.17, 比首发价下跌约 94%(仅约首发价的 ~0.06×)。本质上,Polyhedra 的代币在上线后崩盘,可能原因是 FDV 定价过高及缺乏即时采用。这表明并非所有被炒作的基础设施项目都能维持最初价格——如果基本面或代币经济令人失望,市场可迅速修正。Polyhedra 的案例提醒我们谨慎:若 0G 的 FDV 在数美元价格时达到数十亿规模,必须由未来使用量来支撑,否则一旦发行热潮褪去,类似的下滑是可能的。
Ethena (ENA):Ethena 是一个去中心化稳定币协议(技术上并不完全相同,但作为近期新上线并引发热度的项目具有参考意义)。其治理代币 ENA 最初并未在 Binance 上线,但 Binance 在 2025 年 9 月上线了 Ethena 的稳定币 USDe,导致 ENA(在其他交易所交易) 暴涨 。ENA 曾一度达到约 $1.52 的高点,但在大规模解锁和初期热度消退后,已下跌至约 $0.58(较历史高点下跌 61%)。Ethena 在 2024 年初进行了大规模空投,这些代币逐步进入流通,压低了价格 。这再次凸显了空投接收者往往在首波之后抛售并压低价格的事实。对于 0G 来说,空投分配占比相对总供应较小,但仍是一个因素——部分超过 300 万枚的空投代币会很快在二级市场被抛售。我们可能会看到 0G 最初上涨但随后回撤的情形,因为早期持有者兑现利润(正如 ENA 在消息发布后所表现的那样)。
其他近期在Binance 上市的项目(Layer-1 和热门项目):
在 2023–2025 年,若干 L1 或 rollup 代币伴随热度上线——例如 APT (Aptos)、SUI (Sui)、SEI (Sei Network)、MNT (Mantle)、LINEA 等。观察到的一个模式是:首日或前几日常常出现价格飙升 (如果初始价格较低,有时从上市价上涨 2×–5×),随后出现回调。
例如,Aptos (APT) 在 2022 年 10 月开盘约$7,几日内涨至$15+,随后回落。SUI 在 2023 年 5 月开盘约$1.5,飙升至$2+,随后数月内稳定下行至低于$0.5 左右。
Mantle (MNT) 在 2023 年上市时约$0.40,冲高至$0.60,之后下滑至$0.30 以下。这些都表明, 初始势头可以大幅推高价格 ,但一旦热度消退且更多代币解锁,维持这些高位就很困难。
另一个相关例子是 Omni Network (OMNI),该网于 2024 年上线:它在上线当天暴跌了超过 50% 并且未能恢复,原因是大量即时解锁以及可能的内部人抛售 。显然结果各不相同:有些项目在短期内给予交易者巨额收益(例如早期的 Celestia、APT),而另一些则一开始就大幅下跌(Omni、Polyhedra)。 关键驱动因素似乎是流通量与需求的不平衡以及早期持有者是否抛售。
永续DEX 代币(例如 Aster):永续 DEXAster (ASTER) 曾在 Binance 的 Alpha 平台上线并引发空投狂潮。其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天文数字式的暴涨。这种级别的爆发很罕见且通常会回落——实际上 Aster 在最初狂热之后出现了回调。技术层面上它并不完全可比,但这表明 Binance 的新 Alpha 上线能够触发投机狂热 。0G 也曾在 Binance Alpha 上线(对 Alpha Points 用户进行了空投),这可能同样放大初期的投机兴趣。
要点:大多数可比的 “热点叙事”代币都会出现繁荣与崩盘的模式 。如果短线交易者能把握住繁荣期,可能会获得很高回报,但在解锁临近时,切勿追高或持有过久。Celestia 在一年后暴跌 90%,Polyhedra 在几个月后暴跌 94%,Ethena 从高点下跌 60%—— 这些都警示着基本面最终会起作用,估值过高会被修正 。然而在短期 1-3 天窗口里,“繁荣”阶段往往占主导 —— 动量可以把价格推得远高于人们认为的公允价值,仅仅因为供应有限且需求强劲。对于 0G 来说,作为以 AI 为核心且有强大支持的项目,它可能比一般项目吸引更多的动量 。但也应该为退出或风险管理制定计划,因为历史表明这些早期的暴涨并不总是可持续的。
在交易的前 1–3 天,0G 确有可能显著拉升 ,这归因于炒作与供应受限的叠加效应。许多因素有利于短期拉盘:Binance 上市热度、多个交易所的 FOMO、能够吸引广泛买家的强劲叙事(AI + 模块化),以及相对较低的即时流通量(投资者被锁定且节点卖家因抛售将受到惩罚)。
Binance 上的初始期货交易已暗示看涨情绪——0G 曾突破 $1.50 并在早期市场峰值拉升至约 $3.50。 这表明一旦现货交易开启,买家就积极推高了价格。如果动量持续,0G 可能重回约 ~$3+ 区间,甚至短暂进一步上涨。按绝对值计算,$4 的价格相当于约$850M 的流通市值(以及约$4B 的 FDV),在牛市中对于一个备受吹捧的 L1 项目并非不可想象。
在 2025 年末,更广泛的加密市场处于上升周期(Bitcoin > $100k 等),这为投机性山寨币的暴涨提供了有利背景。此外,AI 角度可能吸引的不仅是加密交易者,还有科技爱好者;今年早些时候,AI 代币曾吸引散户追捧。总之,存在一种情形,即 0G 在上市日价格爆发——如果需求完全压倒卖盘,开盘价可能在短期内快速上涨约+50%到+100%。一些非常乐观的交易者正在关注 0G 是否可能在爆发式起步方面成为“下一个 TIA”。
值得注意的是,Binance 自家的信息流中也有帖子预测波动性和上行: 例如,一篇分析指出 “在突破 $1.5 后,0G 曾触及 $3.5 随后遇到阻力”,显示其移动之快。如果 $3.5 是一个中期高点,若有新买盘涌入,另一波买盘可能会重测甚至突破。因此, 短期上涨是相当可能的 ,如果有人早买并在走强时卖出,可能会获得快速利润。
尽管存在上行潜力, 短期风险非常高 。波动性极端——如前所述,0G 在第一天从 $3.5 回落到约 $2.40。一枚币在数小时内翻倍然后下跌 30% 的情况也可能进一步下跌。 如果 “梭哈”在错误的时机入场——例如在高点附近买入——你可能会面临立即的重度亏损。
主要风险在于,一旦初始买家获配完成,如果没有更高价位的新买家,价格可能会大幅下跌,因为流通量会开始增加(早期持有者获利了结)。我们预计, 一些空投接收者和早期支持者会在头几天内抛售以锁定利润——这会在初始拉升后产生下行压力。
此外,任何在回调时进场且使用杠杆的期货多单可能会被强制平仓,加速下跌。 在最初几个小时内,订单簿流动性可能很薄(即便有做市商在场,快速行情下滑点也可能很大)。因此,一次大额市价卖出可能会迅速压低价格。另一个风险因素是鲸鱼或基金会在热潮中悄悄抛售部分代币——例如,如果 0G 团队想要筹资,理想时机就是价格高企的炒作高峰期(我们见过一些项目这么做)。
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他们会这样做,但这是一个可能性。此外,整体加密市场随时可能回调;如果本周比特币/以太回调,新上线的山寨币可能跌幅更大。技术面上,在初期峰值之后,随着热度消退和早期入场者开始获利了结,价格发现可能会走低。许多新上市币种有先冲高然后从顶点回撤 30–50%的模式。
例如,如果$3.5 是 0G 的短期高点,回撤到约$2 或更低是可能的(这种情况已在盘内出现过)。 如果 0G 以非常高的价格开盘(比如由于初始拍卖定价在大约$3 开盘),如果该价格被证明不可持续,它甚至可能从那儿回落。鉴于此前的例子(Omni 第 1 天-50%;许多其他项目在数日内-30%),在前 1-3 天内,从任何设定的峰值价格下跌-20%到-50%是轻而易举的。
综合以上情况, 我们建议在上市日务必极为谨慎 。短期结果本质上是一次带有剧烈波动的抛硬币式赌注。如果恰好赶上涨幅可能会有回报,但也可能迅速反向波动。一种对这类发行更为明智的策略是逐步建立仓位,而不是在开盘时全部冲进市场 。例如,可以在不同价格点分批投入一部分资金(比如 25–30%),而不是一次性投入全部。这样,如果价格暴涨,能参与其中;如果暴跌,你还有资金可以在更低位加仓(或者至少前期承担的风险更小)。或许可以等待开盘热潮后的首次回调——通常价格会先冲高,然后回落,这次回调可能比首次成交价更安全。1-3 天视角:偏向于 0G 很有可能出现早期拉升 ,因此一个把握时机的入场可能带来快速收益。不过,一旦价格较上市价已上涨 100% 以上再去追涨是很危险的。如果在第 1 天你看到 0G 价格在几分钟内例如翻倍或涨三倍,请保持警惕 —— 那通常在短期内不可持续。如果仍决定在第 1 天重仓买入,考虑设定严格的止损或有明确的回撤退出计划。
我们的结论(我们的判断): 从纯粹的基本面和市场情绪角度来看,0G 是今年面市的较为扎实的项目之一 ,并且很可能在初期迎来强劲上涨。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高并打算在 1-3 天内翻转,有理由认为在第 1 天早期买入可能带来收益,前提是你能在行情逆转前卖出。但急剧回调或大户抛售的风险始终存在。在交易中,保住资金比追求全部上涨更为重要;宁可错过部分上涨,也不要在突然的抛售中损失大量资金。
总体而言不建议在开放交易时将全部押在 0G 上。 更为稳妥的策略是分散布局。如果非常看好短期上涨,可以在首日将部分资金配置到 0G,但要保留大量备用资金。密切关注最初几小时的价格走势:如果 0G 大幅上涨,考虑快速获利了结;如果大幅回落,或许是一个重新入场的机会,但只应以受控仓位进行。此外,还要考虑到在 1-3 天之后,随着更多代币逐步解锁(社区奖励等), 下行压力可能增加 ——因此在这些初始高估值下不应期望长期“HODL”而不进行波动风险管理。
总结来说,0G 具备强劲的基本面和短期上涨的炒作动力,但双向波动会非常剧烈。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在上市当天采取“观望或小仓位”比押上全部更为明智。如果你参与首日交易,请保持敏捷与谨慎。 保护你的下行风险。 有时,避开首日的狂热(或只以少量参与),然后在价格更稳健时再买入,是更聪明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