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最新消息,两位消息人士指出,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已建议部分当地券商,暂停在香港的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业务,时间节点正值香港力拚打造数位资产中心的关键阶段。北京突然踩下急刹车,不仅反映出中国大陆对离岸加密热度的忧虑,也让一国两制下的监管边界再度变得模糊。
官方发布非正式指导意见叫停 RWA
报导指出,最近几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已对至少两家主要券商发出非正式指导意见,要求其暂停在香港的 RWA 代币化业务。
一名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透露,监管方担心部分专案包装过度,导致底层资产与链上代币「脱节」,因此要求券商重新检视风险;另一名人士补充,暂停令重点并非「一律禁止」,而是要求机构在取得充分法律与技术支撑前,不得贸然推动。CSRC 内部观点则可概括为:
「加强风险管理,并确保公司所声称的业务有强大、合法的支持。」
目前尚不清楚这一指导意见将持续多久,中国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及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FSTB)也均未立即回应此事,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也拒绝发表评论。
北京谨慎,香港开放
2021 年,中国禁止加密货币交易与挖矿,理由是担忧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上个月,中国监管机构进一步要求大型券商停止发布支持稳定币的研究报告,以遏制国内投资者对数位货币的热情。
但与此相对,香港正积极推动数位资产发展,包括进行 RWA 代币化的法律审查,显示两地在数位资产政策上的分歧。过去几个月,也有多家中国券商在香港积极布局 RWA 代币化业务。例如,广发证券香港分公司在今年 6 月就推出了「广发代币」,这是一套基于美元、港币和离岸人民币价格的收益产品,由其合作伙伴 HashKey Chain 提供支持。除券商外,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新城控股集团也在香港设立研究所,推动 RWA 代币化业务,显示中国企业对香港数位资产市场的浓厚兴趣。
中资券商的两难
RWA 是指将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转换成区块链上的代币。数据供应商 RWA.xyz 统计,目前全球 RWA 规模约 290 亿美元,但不少机构预测指出,到 2030 年,RWA 市场规模可能将会跃升至超过 2 兆美元。
在香港注册的中资券商原本寄望 RWA 成为其新的增长曲线,但如今北京下达禁令,这些公司也将不得不面对专案延缓、合规成本垫高的现实。以云锋金融为例,该公司近期正积极布局链上债券与房地产代币,却必须同时回应香港证监会的技术测试以及大陆监管对其母公司的审核。若遵循 CSRC 指导停下脚步,可能将会错失先发优势;若贸然前行,则将面临跨境监管出现冲突的风险。
延伸阅读:马云入局?云锋金融斥资 4400 万美元囤 ETH,联手蚂蚁数科布局 RWA
K综合来看,这种政策分歧可能对香港作为数位资产枢纽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依赖内地资金和企业的市场参与者而言。短期内,中国券商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其在香港的业务策略,寻求更符合监管预期的营运模式。长期来看,随著全球 RWA 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或许也可能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放宽相关政策,以找到控制风险与因应全球趋势的平衡点,但具体将会以怎样的监管政策引导创新,还有待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