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立刻为 AI 供电?比特币矿企被低估的能源金脉

工智慧的爆发式成长正引发对电力的空前渴求,而能够立即满足这一需求的供给却极为有限。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根据摩根士丹利 21 日的研究报告,2025 年至 2028 年间,仅美国就面临高达 45 吉瓦(GW)的资料中心电力缺口。即便考虑到天然气、核能等其他创新解决方案,缺口依然存在。

与需要数年才能并网的新项目不同,比特币矿企拥有现成的、已接入电网的大型场地和电力容量。报告指出,美国比特币矿企拥有约 6.3 吉瓦的已运营大型站点,以及另外 2.5 吉瓦在建产能,是 AI 公司「最快获得电力、执行风险最低」的选择。

目前,许多比特币矿企的股票估值仍停留在挖矿逻辑上,其「企业价值 / 瓦特」(EV/Watt)指标极低。报告测算,将矿场改造为资料中心所创造的股权价值可达每瓦特 5 至 8 美元,远高于这些公司当前的交易水准。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或许意味著一个显著的价值错配和潜在的 Alpha 机会。

迫在眉睫的电力瓶颈

AI 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成长,但这背后是电力的硬约束。摩根士丹利的模型显示,2025 至 2028 年间,美国资料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为 65 吉瓦。然而,目前电网能提供的近期接入容量仅为 15 吉瓦,加上在建的约 6 吉瓦资料中心,两者相加后仍存在约 45 吉瓦的巨大电力缺口。

报告分析,即使将天然气涡轮机交易(约 15-20 吉瓦)、Bloom Energy 的燃料电池(约 5-8 吉瓦)以及利用现有核电站的方案(约 5-15 吉瓦)等所有创新措施都考虑在内,并假设它们都能顺利执行,到 2028 年,美国资料中心开发者仍将面临约 5 至 15 吉瓦的电力短缺。施耐德电气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也印证了这一挑战,指出「获取电力」已成为资料中心专案延期的首要原因。

被市场低估的「电力现货」:比特币矿场的独特价值

在电力瓶颈之下,比特币矿场提供了一个看似出人意料却又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案。摩根士丹利指出,这些矿场拥有 AI 玩家最看重的核心资产:已获批的电网连接和大规模电力供应能力。这使得它们可以绕开新建资料中心通常需要经历的、耗时数年的「大负荷互联」审批流程。

数据显示,美国比特币矿企拥有约 6.3 吉瓦已投入运营的大型(100 兆瓦以上)站点,另有 2.5 吉瓦在建,以及 8.6 吉瓦已获得电网接入许可的开发中专案。报告认为,这些现成的电力资源对 AI 公司具有极高价值,将这些站点改造为 AI 资料中心,其建设周期(约 18-24 个月)与比特币站点从开发到完善电力基础设施的时间线可以完美契合。

摩根士丹利强调,「企业价值 / 瓦特」(EV/Watt)是评估此类公司价值的一个被市场忽视的关键指标。许多比特币矿业公司的估值仍显著偏低。

将比特币矿场改造为 HPC 资料中心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惊人的。摩根士丹利通过一个价值创造分析模型进行了演算:假设一家比特币矿企将一个 100 兆瓦的站点改建成一个「带电外壳」资料中心(不含晶片和伺服器),然后长期租赁给客户。

分析显示,若租户为大型云服务商(Hyperscaler),该专案可创造约 5.19 亿美元的股权价值,即每瓦 5.19 美元。若租户为新兴云服务商(Neocloud),可创造的股权价值更高,达到约 7.81 亿美元,即每瓦 7.81 美元。

报告指出,这个约 5 至 8 美元 / 瓦的价值创造潜力,远高于目前许多比特币矿业股的交易水准。这种交易结构通常采用专案融资,杠杆率高,同时避免了持有晶片本身带来的商业风险,对各方都具有吸引力。

相关赛道: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