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首只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问世。当时,华尔街的大多数人对此不以为然。共同基金占据主导地位,券商占据主导地位,投资者蜂拥而至,涌向一个新包装的指数基金,这种想法似乎遥不可及。三十年后,ETF重塑了全球的投资方式。全球15,000只ETF管理着超过17万亿美元的资产,支撑着无数的退休投资组合,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最初的实验如今已成为一种常态。
如今,我们正处于另一场规模可能更大的革命的风口浪尖。将现实世界资产 (RWA) 通证化到区块链轨道上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幻想实验,而是正在发生。其核心理念很简单:将传统金融工具——债券、股票、信贷组合——以数字形式呈现在公链上。这使得它们可编程、可移植,并可即时转移。换句话说,它让投资者能够像发送电子邮件一样轻松地转移美国国债。
在骏利亨德森,我们并没有袖手旁观。去年,我们与基础设施提供商Centrifuge合作,推出了一只直接在链上发行的流动性国债基金。随着投资者寻求将传统投资方式引入链上,该基金在短短几个月内管理的资产规模就增长到超过 4 亿美元。在此基础上,我们扩展了旗舰 JAAA 策略,该策略的规模已达到 7.5 亿美元。这不再只是空谈:而是投资者的资金正在通过新的渠道流动。
当然,传统金融领域仍然存在大量质疑,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监管、根深蒂固的遗留系统或投资者缺乏信心上。但即使在最近十年,当ETF的趋势已经完全显现时,我们也听到过类似的质疑。尽管争论不断,但几乎每一次金融领域的突破性创新,质疑都是主要的反应。事实是,采用ETF并非由既有参与者改变其方式而线性发生。它缓慢地发生,然后突然发生,因为行业巨头受到的颠覆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我们周围的世界在变化,看似小众的东西变成了常态。
代币化不同于以往金融现代化的尝试,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包装或新的分销机制,更是一个新的基础。全球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发展缓慢,并且已经落后。结算需要数天时间,而原本只需几秒钟。成本被嵌入层层中介机构。访问权限仅限于少数机构。投资者和发行人都感到沮丧。代币化直接解决了这些摩擦。通过将资产转移到链上,投资者可以获得即时结算、彻底的透明度,以及将投资产品整合到去中心化金融中的能力。正如移动技术催生了新业务并改变了消费者行为一样,区块链将催生全新的金融模式。
其影响远不止效率。代币化开启了构建更具包容性的金融体系的大门。想象一下,雅加达的一位教师将标准普尔500指数股票放入数字钱包,并用其为新的商业创意获得贷款;或者,伦敦的一位员工向圣保罗的家人发送无摩擦、有利息的小额支付。代币化使机构能够服务于那些过去被传统金融体系拒之门外的客户。它还使已经使用这些投资的机构能够彻底革新其资产管理方式。在可编程金融的新时代,它使这些资产更易于获取、更便携、更易用。
Centrifuge 的技术为代币化基金的发行、管理和分配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使我们能够快速安全地将这些产品推向市场。此次合作使这家拥有 90 年历史、资产管理规模达 4500 亿美元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能够以区块链技术独有的速度、透明度、安全性和互操作性运营。这一成果预示着全球金融体系即将迎来平台化转型。
现在的问题不是代币化是否有效。它显然有效。真正的问题是,资产管理公司和监管机构能否迅速采取行动,抓住机遇,还是会眼睁睁地看着新进入者建立一个更能满足全球投资者需求的平行体系。
传统金融行业迫不及待地想要创新。金融的世代技术革命并非人工智能,而是区块链。这项技术已经成熟,其优势毋庸置疑,而且势头正盛。传统金融公司面临着一个选择:是拥抱代币化,塑造全球金融的新篇章,还是眼睁睁地看着这场变革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