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的导火索燃烧时:币安和 Hyperliquid 的 ADL 生存手册

本文为机器翻译
展示原文
  • Binance 和 Hyperliquid 都使用 ADL 作为清算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它们的理念却有所不同——一个依赖于中心化保护,另一个依赖于透明的、代码驱动的执行。

  • Binance 的 ADL 设计专注于通过分层保险基金、人工监督和事后补偿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损失,以维护信任。

  • Hyperliquid 的完全链上 ADL 机制提供了彻底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但在动荡的市场中可能会表现得无情,暴露了自动化和同理心之间的权衡。


触发时刻:谁拉动了主开关

在衍生品市场最黑暗的时刻,清算浪潮如潮水般袭来。价格锚被击碎,市场深度消失,风险引擎轰鸣。自动去杠杆并非第一道防线,而是风险手册的最后一页。

Binance 和 Hyperliquid 之间的分歧就从这里开始:Binance 延长缓冲区以延迟点火时刻,使用分层保证金等级和隔离保险基金在保险丝到达 ADL 之前吸收损失;Hyperliquid 将其流程完全写入链上,让 HLP 金库挺身而出承担爆炸。

只有当金库和账户价值都跌至负值时,系统才会拉动主开关。对于交易者来说,理解这种升级路径比记住公式更重要——它能告诉你波动性飙升时还剩下多少秒的“空气”。币安就像一个工程师不断加固;Hyperliquid 就像一个技术人员,把所有电路都钉在墙上,让每个人都能看到。


决定谁被淘汰的算法

一旦触发,问题就从“我们应该削减吗”转变为“谁先被削减”。这两个系统都遵循一个简单的规则——高利润加上高杠杆等于高优先级——但它们在衡量排名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币安采用中心化引擎评分:未实现盈亏百分比乘以有效杠杆。评分越高,仓位减少越早。Hyperliquid 实时计算链上优先级数字,融合盈利率、杠杆率以及仓位规模(相对于账户权益),并每隔几秒刷新一次,每个市场都有独立的队列。

透明度改变了体验:你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风险等级,还可以通过链上验证你处于该等级的原因。然而,这种透明度也有副作用。在跨保证金模式下,系统可能只会平仓对冲的其中一条,从而迫使你的投资组合中的其余部分立即重新平衡。其逻辑非常精准——它不会质疑你的策略是否优雅,而只是以尽可能最小的附带损害来填补系统的漏洞。效率与残酷并存。


你所失去的:从地位到精神

从理论上讲,ADL 只是提前平仓盈利交易。对于亏损方来说,它会平掉已破产的仓位,以阻止进一步的债务;对于盈利方来说,它会锁定当前收益,同时限制未来的上涨空间。真正的冲击在于心理层面——你当时是对的,却被迫退出。

一些人对失去“赚取的利润”感到愤怒,另一些人则承认,是系统让他们免于在市场反弹时损失利润。平台设计塑造了这种冲击的感受:币安将风险转化为颜色,一个五格仪表从绿变红,当你爬升到最高危险区域时,警报就会响起;Hyperliquid 会发布实时风险评分和每笔自动减仓 (ADL) 的链上追踪信息,让任何人都可以审核整个过程。

他们的收费逻辑与其企业文化相呼应:币安收取标准清算费用来为其保险池提供资金,但对自动减仓(ADL)的减仓免收额外费用;而 Hyperliquid 则完全不收取任何费用,将大部分平台费用回收至 HLP 的金库。对于交易者来说,生存之路依然简单——保持名义规模与权益一致,永远不要假设对冲等于豁免,并将“我可能会被强制平仓”视为计划的一部分,而不是意外情况。


透明度与保障:两种风险理念

当清算数字成为头条新闻时,每种理念都展现出其灵魂。Hyperliquid 将一切委托给代码和社区基金:零坏账、完全可审计、严格公平——但代价是情感上的冷漠。

币安信赖信誉和规模:当系统滞后或市场失灵时,它会用自有储备弥补损失,将企业资本转化为用户信心。但这两条路并非完美无缺。彻底的透明度并不能减轻强制退出的痛苦;慷慨的保障措施也无法取代清晰的结构。关键在于,你需要权衡取舍:是可验证的秩序,还是家长式的保护。

ADL 的存在是为了提醒每个人,每一个风险引擎仍然是人类试图理性控制的尝试。不要把它看作惩罚,而要把它看作紧急刹车——如果你学会在它锁死之前放慢速度,你就能阻止故事在最后一刻结束。

当最后一根保险丝烧断时:币安和Hyperliquid的ADL生存手册〉这篇文章最早发布于《 CoinRank 》。

相关赛道: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60
收藏
1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