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NFT 专家 OpenSea 正在重塑自身,成为加密货币交易聚合器

avatar
Forbes
10-16
本文为机器翻译
展示原文

NFT 市场的崩盘导致 OpenSea 解雇了一半以上的员工。但这家新创公司已将自己重塑为一个买卖所有代币(尤其是 memecoin)的平台,交易量再次飙升。


随著加密货币在华盛顿受到热烈欢迎,代币价格不断攀升至新高,一些曾经炙手可热的数位资产领域,例如NFT,却持续低迷。很少有公司比NFT专家OpenSea遭受的冲击更大。

从2022年中开始,以这些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代币(从CryptoPunks到Bored Apes)为代表的数位艺术市场经历了一场惊人的下跌,跌幅超过80%。到2023年10月,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的月收入仅为300万美元,远低于2022年1月的1.25亿美元高峰。同月,这家新创公司的估值达到133亿美元,并一度将其联合创办人变成了亿万富翁。

不仅仅是人们对 NFT 失去了兴趣。 OpenSea 也突然被新兴竞争对手 Blur 超越,后者不收取任何交易费,也不要求买家向 NFT 创造者支付版税。 OpenSea 对此作出回应,放松了自身的版税政策,这在 Twitter 上引发了其客户的愤怒,他们纷纷发表各种言论,从“你们太恶心了”,到将其描述为“邪恶”和“一家可笑的公司”。

当 OpenSea 资金严重流失、市场占有率节败退时,联合创始人兼执行长 Devin Finzer 在洛杉矶租了一间 Airbnb 民宿,并召开了一场针对 175 名在职员工的公司会议。他告诉员工,公司需要重新调整,他将解雇超过一半的员工。他的目标是:重新崛起,成为规模更小、更灵活的新创公司。 Finzer 随后向所有尚未被解雇但希望离职的员工提供了遣散费。

「真正艰难的是,拿到那份工作的人比我预想的要多得多——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人才,」他今天低著头说道,声音有些虚弱,很可能是因为他一周七天都工作。执行长芬泽现在经常在曼哈顿市中心一个类似WeWork的共享办公空间办公室。大约有六名纽约地区的员工是办公室的常客,但OpenSea的60名员工和10名合约工如今几乎全部远距办公。

在经历了三年可能永远无法反弹的数位艺术 NFT 熊市之后,OpenSea 正在艰难转型。凭借其每月数百万网站访问量的客户群,这家久经沙场的新创公司已从 NFT 业务拓展到成为 22 个不同区块链上所有加密货币交易的一站式平台。这一转变意味著 OpenSea 也可以从 memecoin 热潮中获利。



34岁的芬泽将OpenSea打造为一款可交易任何加密货币的应用程序,归功于他的妻子郭毓琪(Yu-Chi Lyra Kuo)。郭桤琪是一位早期的加密货币投资者,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哲学和政治学博士学位,后来又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学位,并于2016年离开学术界,开始经营加密货币交易基金。 2021年,郭桤琪遇到了芬泽,并放弃了经营这家交易基金。 「我真的认为她是OpenSea 2.0的默默无闻的联合创始人,」芬泽说。郭桤琪在公司没有正式职位,但与许多CEO的伴侣一样,她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OpenSea 的新策略已初显成效。 2025 年 10 月的前两周,OpenSea 促成了价值 16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交易和价值 2.3 亿美元的 NFT 交易,远高于 5 月 1.42 亿美元的总交易量。这一增长将使 2025 年 10 月成为三年多来交易量最大的一个月。根据 OpenSea 的新计划,它整合了Uniswap和 Meteora 等去中心化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买卖订单。在费用方面,OpenSea 对每笔交易收取约 0.9% 的费用,在过去两周内创造了 1,600 万美元的收入。


有故事线索?请联络 Jeff Kauflin,电子邮件:jkauflin@forbes.com,或透过 Signal 信箱 jeff.273 联络。


Finzer对 OpenSea的新关注点运用了一条古老的交易员格言:「不要对抗行情」。随著比特币价格飙升成为头条新闻,加密货币成为主流,预测市场也越来越受欢迎,「追逐风险」成为投资者的新口头禅。 Robinhood 400% 的一年期股票报酬率以及 Kalshi 和 Polymarket 等预测市场交易量的爆炸性成长就是明证。尽管像 Bored Ape Yacht Club 这样的 NFT 的市值暴跌,其平均底价已从巅峰时期的 40 万美元跌至如今的 3.2 万美元,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但一批新的投机者仍然不为所动。在过去的两年里,迷因币一直是业界最热衷的事物。 Finzer 说:“你无法对抗宏观趋势”,所以你不妨拥抱它。

Finzer 认为,由于需求旺盛,允许人们交易所有加密货币是「目前加密货币的正确选择」。在这方面,他从最大的竞争对手 Blur 那里学到了教训。 Blur 公司三年前突然进军 NFT 领域,以交易者为中心的策略帮助其吞噬了大部分 NFT 交易市场。

与Blur的冲突也让他学到了一些领导力。在Blur免除交易费和版税后,芬泽尔做出了一系列反复无常的费用调整,在数位创作者的版税最大化和最小化之间摇摆不定。他试图取悦太多人,而他那种被动、以共识为导向的做法并不奏效。芬泽尔学会了不再屈服于他人的压力,而是相信自己的直觉。 「对于某些事情来说,你进步的唯一方法就是经历它,然后一路失败,」芬泽尔说。

回顾过去两年,芬泽和 OpenSea 前技术长 Nadav Hollander 表示,大规模裁员至关重要。他们精简了这家新创公司的架构,撤掉了所有技术经理,让每个工程师都参与编写程式码。芬泽也逐渐抛弃了矽谷传统的快速招募模式,以满足不断飙升的客户需求。他现在试图尽可能地保持公司规模,这种做法在人工智慧时代已成为一种潮流。

与此同时,Blur 似乎消失。根据 DappRadar 的数据,其交易量在过去一个月内已从 2023 年初的 10 多亿美元降至 9,200 万美元。自去年春天以来,其公司 X 帐户以及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Tieshun Roquerre 的帐户一直神秘地沉寂。 Roquerre 没有回复《富比士》的邮件或 Telegram 讯息,也没有回复采访要求。 「在加密货币领域,有些人就是为了进场,然后出场,」Finzer 说。


加密货币交易应用程式随处可见——目前已有数千个。然而,尽管当今最受欢迎的区块链已经存在十多年,却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轻松交易分布在不同区块链上的数百万种代币,并实现资产的自主储存(或者用加密货币术语来说,自主托管)。

虽然 Coinbase 透过其中心化交易所主服务提供了 300 种代币可供交易,但这些代币仅占现有代币总数的一小部分。与传统银行一样,Coinbase 也为客户储存资产。一般美国人通常不会对此感到担忧,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使用银行服务,但这对于那些坚信自己始终完全拥有和控制加密货币的加密货币顽固分子来说却深感不安。问问那些在加密货币交易所 FTX 倒闭时持有资金的人就知道了。 (最近,Coinbase 开始透过其 Base 服务提供更多代币交易,该服务允许人们自行保管资产并在去中心化交易所进行交易。)

Finzer 表示,OpenSea 的桥接功能允许人们跨 22 个区块链进行交易,这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因为目前很少有地方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点。实现这一目标的挑战是多方面的——要做好这一点,公司需要:在不断扩展的区块链操作系统中索引不断扩展的代币列表;为客户提供任何特定交易的最佳价格;使应用程式易于使用;创建一个方便人们发现新资产的用户界面;防止客户上当受骗。

OpenSea 多年前就透过让任何人都能轻松购买 NFT 而建立了蓬勃发展的业务,现在它正试图将同样的理念推广到所有代币交易领域。 Finzer 的目标是让用户体验像 Coinbase 或 Robinhood 这样的应用程式一样直观,同时在底层聚合来自Uniswap等更成熟、更精通技术的加密货币交易者聚集地的买卖订单。

他尝试的一种方法是选择不进行「了解你的客户」(KYC)检查来验证使用者身份。这些检查是银行和金融机构防止洗钱和受制裁国家人员转移的重要步骤。芬泽表示,OpenSea 已将公司总部迁至迈阿密,因此法律上无需进行 KYC 检查,因为它不被视为美国货币转移机构,也从未保管过客户的资产。他补充说,OpenSea 使用区块链分析公司 TRM Labs 来检查数位钱包是否与受制裁地址清单相符,并标记任何可疑的洗钱交易。

但这种轻视合规的做法很容易带来未来的风险,不仅洗钱者和受制裁国家汇款人可能钻空子,未来美国政府也可能对 OpenSea 采取监管执法行动。在拜登总统任期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启动了调查,调查 OpenSea 和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是否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运营证券交易所。两家公司均否认违法,川普政府今年 2 月撤销了调查。

OpenSea 新的「全能交易」策略也意味著芬泽试图跨越艺术和纯粹的金融投机这两个遥远的世界,而这种平衡似乎难以实现。他说他不想打造一款“没有灵魂的金融应用”,但当你访问网站的“代币”板块时,你会感觉它就像一款以赌博为中心的金融应用。

这位执行长认为,以艺术为中心的 NFT 市场、迷因币以及所有其他加密代币可以在 OpenSea 上「和谐共存」。他表示,该公司距离打造一个所有代币交易平台的愿景还“走了一小步”,并指出公司甚至还没有推出新的行动应用程式。 OpenSea 预计很快就会推出自己的加密货币,追随竞争对手加密交易应用程式的脚步,不过 Finzer 拒绝透露细节。

除了潜在的监管问题之外,OpenSea 可能还面临巨大的竞争挑战,因为加密货币交易的进入门槛很低。事实上,全球有数百家加密货币交易所。 「我们发现,只要持续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体验,打造一个值得信赖、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品牌,就能创造巨大的护城河,」Finzer 说。加密货币的历史,以及他自己新创公司八年的发展历程,却说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