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对冲失败时:10月11日崩盘的教训

本文为机器翻译
展示原文
  • 在 10 月 11 日的崩盘期间,永续期货作为对冲工具失败了。

    自动去杠杆、预言机错误和流动性崩溃将安全的空头头寸变成了清算触发因素,甚至消灭了 Delta 中性策略。

  • 期权和结构性产品正在成为更好的保护工具。

    崩盘后,Deribit 的BTC看跌交易量增加了两倍,而LBank等交易所则引入了新的风险隔离框架,以防止系统性清算。

  • 对冲的未来取决于透明且有弹性的系统。

    真正的风险管理现在意味着建立多层次的基础设施——即使在极端市场中,保证金、流动性和风险引擎也能保持稳定。

2025年10月11日凌晨,加密货币市场再次遭遇创纪录的清算浪潮。数小时内,超过190亿美元的杠杆仓位蒸发殆尽。比特币从12.6万美元跌至10.6万美元以下,以太坊则从5000美元暴跌至4100美元左右。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清算发生在FTX崩盘期间。

但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许多被清算的头寸并非投机性多头,而是对冲头寸。那些认为在“Delta中性”策略下投资组合安全的交易员,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交易双双崩盘。

他们最信赖的工具——永续期货合约——却成为了让他们失望的东西。


当“对冲”成为一种风险

10月11日的暴跌让所有交易员都陷入了困境。CoinGlass和Kaiko的数据显示,约有190亿美元的杠杆被清算,其中近60%来自永续期货。这些合约原本是高效的风险工具,却成了危机蔓延的催化剂。

第一个故障来自自动减仓机制 (ADL)。为了防止出现负余额,交易所会从盈利能力最强、杠杆最高的仓位开始自动平仓。在市场崩盘期间,这意味着许多盈利的空头对冲仓位被强制平仓,导致其多头仓位失去保护。一位香港量化分析师回忆道:“我们的BTC永续空头仓位立即被ADL平仓。ADL平仓后,我们的现货多头仓位几分钟内就损失了30%。”

第二个打击是流动性蒸发。随着波动性飙升,做市商撤回了买入。Kaiko 报告称,订单簿深度在几分钟内下降了 90% 以上。即使是想要平仓的交易员也找不到流动性。LBank 的内部数据显示,当晚其深度滑落仅上升了 18%,远低于 74% 的行业平均水平,这凸显了稳定的流动性在其他人破产时如何能够生存下来。

第三个因素是预言机故障和跨保证金池蔓延。在币安,由于预言机价格冻结, Wrapped Beacon ETH (wBETH)暴跌近90%,引发了将其作为抵押品的账户的大规模清算。由于跨保证金池共担风险,一项资产的崩盘会波及整个投资组合。正如星球日报所说:“永续对冲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对引擎、预言机和风险系统有效运作的信任。当这种信任失效时,对冲也会随之失效。”


安全的幻觉

理论上,永续合约通过融资利率来平衡多空需求。但实际上,当市场情绪发生逆转时,同样的机制就会变成陷阱。

10月11日,融资利率在数小时内从+0.01%跌至-0.10%。通常赚取利息的空头开始支付利息,导致对冲交易变成亏损。Ethena 的 USDe(一种由质押ETH和做空永续合约支持的稳定币)因负融资导致收益减少而失去了挂钩。USDe 在各大交易所的交易价格一度低至 0.65 美元。

即使设计精良的Delta中性模型也无法摆脱Perps的结构性缺陷。传统的对冲操作会将风险分散到各个独立市场。但在加密货币领域,对冲和风险敞口通常都位于同一个交易所和保证金池中。当系统崩溃时——例如自动减仓、预言机或流动性崩溃——双方都会一起倒下。正如一位基金经理开玩笑说的那样:“这就像从一家在你的大楼里租办公室的公司购买火灾保险。如果大楼着火了,保险公司也会跟着烧。”


新一波对冲工具

股市崩盘后,交易员们开始重新思考“对冲”的真正含义。永续合约在杠杆和投机方面仍有其用途,但不再是可靠的保险。新一代工具正在兴起,以填补这一空白。

首先,期权的回归。10月11日之后,由于基金寻求保护,Deribit的BTC看跌期权交易量增长了两倍。期权提供非对称收益:损失以溢价为上限,而下跌收益则大幅扩大。与永续期权不同,期权不能自动减仓,并且不受资金波动的影响。代价是成本——在平静的市场中,溢价会侵蚀回报——因此基金通常会使用风险逆转(买入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来平衡费用和保障范围。

第二,结构化和Delta中性产品。Ethena、 Pendle和Katana等项目可以自动在抵押品和对冲头寸之间进行再平衡,以稳定收益率。它们在稳定的市场中表现良好,但在市场崩盘时仍然脆弱。USDe的去挂钩模型表明,即使是复杂的模型也依赖于永续流动性。一些交易所正在引入更好的框架。LBank的“边缘保护”将风险池隔离,防止单一资产的崩溃引发全账户清算——这一设计在市场崩盘后受到了多位分析师的称赞。

第三,经典的现货加稳定币策略。许多资产管理公司回归了最简单的防御方式:将部分加密货币持有量卖出,换成USDT或USDC。链上数据显示,当晚Tether和Circle的转账量分别飙升了62%和48%。这种“被动对冲”策略牺牲了上涨空间,但消除了清算风险,在市场混乱时被证明是有效的。


重建信任

10·11事件之后,真正的争论并非哪种工具最有效,而是如何确保对冲机制真正发挥作用。永续合约的崩盘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风险引擎超负荷运转,做市商消失,预言机性能滞后,自动减仓链(ADL)功能螺旋式上升。这并非战略失败,而是生态系统的失灵。

交易所目前正在从内部进行重建。LBank 和 Hyperliquid 等平台正在重新设计其风险系统,以提高透明度,让用户实时监控自动减仓 (ADL) 优先级和保证金LBank状况。LBank 还计划将保证金管理与风险评估完全分离,以降低系统性清算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机构资金正在回流期权市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比特币期权未平仓合约在10月中旬创下了80亿美元的纪录,反映出对实体对冲工具的需求重新燃起。

10月11日的崩盘并非终结了一个时代,而是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它提醒市场,永续合约并非防火墙,而是迈向成熟风险基础设施的里程碑。真正的对冲不仅仅是持有反向交易,而是建立透明、有韧性的系统,以便在其他一切都崩溃时也能生存下来。

在这个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混乱的世界里,真正的保护不仅仅是一个职位,而是制度本身。

当对冲失败时:10 月 11 日崩盘的教训〉这篇文章首先发布于《 CoinRank 》。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