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晶片大厂英特尔(Intel)前执行长季辛格(Patrick Gelsinger)今年中曾透露离开 Intel 并非出自他的本意,而是由第三方做出的决定,对于无法完成推动中的「IDM 2.0」晶圆代工战略深感遗憾。
不过目前他似乎找到了新方向,根据《Fortune》报导,Gelsinger 目前是 Gloo 执行长,聚焦打造「基督教导向大型语言模型」,希望透过 AI 加速「基督再临」,引发讨论。
从晶片巨头到 圣光 AI
Gelsinger 向来以虔诚基督徒自许,过去曾出版《Balancing Your Family, Faith & Work》,把矽谷视为宣教场域。
离开 Intel 后,他选择加入自称「连接信仰生态系统」的 Gloo。根据官网,该平台服务超过 14 万名宗教与非营利领袖,其核心产品「基督教对齐大型语言模型 (CALLM)」与「天国对齐大型语言模型 (KALLM)」让教会可以用讲道内容训练 AI 助理,处理牧灵关怀、门徒训练与行政管理。
Gelsinger 在科罗拉多基督大学举行的研讨会把 AI 称为继印刷术之后的「古腾堡时刻」,并提出疑问:
「我们该如何塑造 AI 这项技术,让它真正成为教会的强大化身和表达方式?」
他把答案寄望于把圣经伦理写进模型权重,「让每一次推论都回应人类尊严」。
「价值观对齐」与人类昌盛基准
为了量化「善」的标准,Gloo 参考哈佛「人类昌盛计划」概念,推出人类昌盛 AI 基准,以精神、情感等指标评估模型贡献。
内部测试显示,主流模型虽然在翻译与摘要上表现出色,却难以提供深度信仰对话。Gloo 因此举办总奖金逾 25 万美元的 AI 黑客松,号召开发者打造「价值观对齐」工具,强调资金将集中于可衡量人类福祉的专案。
产业与社会影响的未知变数
短期看,Gelsinger 的加入让 Gloo 在筹资与品牌辨识度上获得强劲助力,也为 AI 产业打开「价值观竞赛」新战场。不过长期而言,一旦宗教导向模型被大规模接入公共决策或商业服务,如何平衡宗教自由与多元社会需求,势必考验监管框架。
在 AI 尚未确立统一伦理标准的当下,Gloo 的实验提供了观察信仰与技术整合的窗口,也暴露出人们对「中立科技」概念的分歧。当「基督再临」与「敌基督」等神学语汇正式进入产品路线图,矽谷或许正走向一个前所未见的交叉口:它既可能为人类福祉带来新的工具,也可能把不同信念推向更尖锐的张力。
这场实验究竟能否验证「人类昌盛」的新公式,抑或只是为科技乌托邦添上宗教语汇,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