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C 市值突破 70 亿美元新高、DASH 合约量创历史新高,隐私赛道代币再次重回主流市场舞台,不禁让人感叹一句今夕是何年?随著市场的震荡下行,隐私币成了为数不多仍然坚挺甚至持续上涨的板块,不少人因此对其寄予厚望。加密 KOL Ansem 将 ZEC 置于 BTC 同等高度、BitMEX 联合创始人 Arthur Hayes 两次喊单 ZEC 将涨至 10,000 美元,而在如此狂热的上涨背后,其实是隐私币发挥著另类的「价值转移」作用。Odaily 星球日报将于本文对隐私币板块暴涨背后的真相予以简要分析与探讨,供读者参考。
隐私币市场热情重燃,背后多重因素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隐私币的出现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最早在 2014 年,DASH 就以「隐私代币」而闻名市场,在它之前,还有引入 CryptoNote 协议、使用 Ring Signatures 技术实现匿名交易的 Bytecoin 作为赛道先驱。
2016 年,ZEC 诞生,其特点为使用 zk-SNARKs(零知识证明技术)实现「可选隐私」,用户由此拥有了透明或屏蔽交易的选择权;同一时期,XMR 从 Bytecoin 分叉而出,使用 RingCT 协议提供默认全隐私保护,由此得到市场热捧。
2019 年后,因监管压力及交易所下架,隐私币一度遇冷,但仍有新的隐私币项目突围,如引入侧链隐私概念的 ZEN,实现 100% 强制隐私的 ARRR 等。
严格来说,隐私币可以被称之为「继 BTC 之后最为符合去中心化精神」的加密货币板块。而纵观近期隐私币板块的集体暴涨,除去矽谷知名投资人 Naval 为 ZEC 高调背书以外,背后仍有多重隐情——
美国政府没收 150 亿美元 BTC 或成直接导火索
本月 14 日,「美国司法部没收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巨额 BTC 资产」一事借一纸诉状被公之于众,而这笔多达 127,271 枚 BTC、价值 150 亿美元的资产也再次为加密货币市场的去中心化、匿名性等过往「优势」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监管铁拳线下真实某一个体,哪怕个人掌握了再多的资产财富,也无力抵挡铁拳镇压,由此,隐私币的市场需求与关注度再次回潮。
名人背书、机构站台,隐私币重获流动性
近期暴涨中,作为赛道标杆的 ZEC 的上涨无疑最为亮眼,而细究其价格不断冲高的最初诱因,其实只是矽谷知名投资人 Naval 于 10 月 1 日引用 Helius 创始人 mert 发布的一篇帖子:「比特币是针对法定货币的保险。ZCash 是针对比特币的保险。」彼时,ZEC 的价格仅为 68 美元左右。
10 月 20 日,Naval 重提 ZEC 并强调其优势:「(尽管 XMR 等隐私币遭 CEX 下架),而这就是 Zcash 提供透明选项的原因——尽可能长时间保持交易所上币状态。不过,随著我们逐渐进入 DEX 时代,这一点现在已不再那么重要。」言辞之间,对 ZEC 的技术路线拥有充分信心。
投资大佬、亿万巨富如同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加密市场随之爆发出一场如火如荼的「隐私币风暴」。
此外,著名资管机构灰度超 1 亿美元的 ZCSH Trust 资产持仓与 Coinbase 上币也为 ZEC 以及整个隐私币板块带来了不俗的机构站台效应,市场流动性随之而来。

Naval 明牌喊单
隐私项目发展不停,技术升级不断
近日,ZEC 开发组织 Electric Coin Co. (ECC) 发布了 2025 年第四季度路线图,重点在于减少技术债务,提升 Zashi 钱包用户的隐私和可用性,并确保开发基金的平稳管理。其中的关键计划包括:为使用 NEAR Intents 协议的所有 ZEC 互换添加临时透明地址,在地址收到资金后生成一个新的透明地址,以及支援 Keystone 硬体钱包的 Pay-to-Script-Hash (P2SH) 多重签名。
与此同时,最新数据显示,或受生态协议 Orchard 升级影响,Zcash 的隐私池(Shielded Supply)代币总量近期已突破 490 万枚,高达 492.7 万枚,约占流通总量的 30%,真实采用量不言自明。

ZEC 隐私池代币存量
另外一边,老牌稳定币 DASH 也在推进 Evolution 测试网路发展,后续计划支援隐私 DeFi,结合跨链桥(如 Solana 集成)提升 TPS 至 1,000+,有望吸引更多新项目加入自身生态。
加密市场,代币为王,但技术实力也不可或缺。如果没有持续进步的技术和体验,再是如何上涨的代币价格,终究也只是镜中月水中花,而留给投资者的,也只能是一地鸡毛。
表面隐私实为砸盘媒介,隐私币价值只在 BTC 通兑?
除去以上较为客观的事实以外,隐私币暴涨的另外一重可能性猜想,是其作为「匿名通兑现金」的价值。
加密 KOL CryptoMaid 发文表示:「什么 ZEC、ZEN、XMR,这些匿名币的主要作用。从十多年前起就只有一个——就是有人想匿名卖比特币的时候,会先通过一些网关换成这些匿名币,然后在三四线所,缓慢出货。所以每轮牛市都要画一次大门。早就不在币圈的叙事主流上了。」
不得不说,结合近期 BTC 的下跌趋势来看,这一观点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很多时候,所谓的「去中心化」、「隐私性」只是为了出货所用的包装概念,而更重要的,则是概念背后所承载的利益。

天下熙攘,利来利往,加密市场,尤为如此。
结语:隐私不是「万能药」,炒作只能做速效药
当然,隐私币并非「万能药」,正如本末社区超级君发帖所说的那样,「研究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某两个隐私币早在两年前移除了隐私功能了,按理不算隐私币了」,而在点开其中一个的提现后,该隐私币项目连主链都没有了,只是寄托在 Base 链的普通代币。(Odaily 星球日报 注:评论区多位用户指出,该观点矛头直指隐私代币项目 ZEN。)
在追逐隐私这条路上,没有人希望自己参与的是一个纯粹的、高举「去中心化理想」大旗的为爱发电项目,但更没有人想成为一个单纯的「空气币投资者」。毕竟,后者的代价往往惨痛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