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世界真正开启链上之旅。
编译:Will 阿望,投融资律师,专注 Web3 & Digital Asset;独立研究员,专注代币化、RWA、支付、DeSci
当 a16z 在 2022 年发布首份《State of Crypto》报告时,整个行业尚处青春期:加密总市值大约只有今天的一半,区块链速度慢、费用高、可靠性低。过去三年,加密建设者熬过了深度熊市与政治不确定性,却仍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升级和其他关键进展。正是这些努力,把我们带到今天——加密已成为现代经济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早期的加密叙事,为之买单的更多的是链上参与者,大家都有共同的目的:一个一夜暴富的梦。然而 2025 年的加密叙事,是行业成熟的篇章,是行业走向大众的起点。
一句话:加密长大了。
- 传统金融巨擘——Visa、贝莱德、富达、摩根大通——以及科技原生挑战者 PayPal、Stripe、Robinhood——都已推出或正在上线加密产品。
- 区块链如今每秒处理超过 3,400 笔交易,五年增长百余倍。
- 稳定币年交易量达 46 万亿美元(按 9 万亿美元调整后口径),足以与 Visa 和 PayPal 抗衡。
- 比特币与以太坊现货 ETF 等产品持仓规模逾 1,750 亿美元。
在这个时代巨轮开始运转的起始,我们需要厘清的是:在那些为链上参与者构建的,很多已经消散云烟的众多叙事中,哪些事物经过大浪淘沙能够留下,并且能够迅速嵌入 “世界正在集体上链” 这股热潮;同时,这些事物如何能够在未来伴随这股热潮茁壮成长。
因此,我们编译了 a16z 的 State of Crypto 2025: The year crypto went mainstream,该报告全面剖析了这一行业蜕变:从加密生态概述,到机构采纳、稳定币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 “世界正在集体上链”,区块链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禀赋得到证实,并会将加密与 AI 进行融合。
https://a16zcrypto.com/posts/article/state-of-crypto-report-2025
核心发现,关键结论:
- 加密市场规模庞大、全球扩张、持续增长
- 金融机构全面拥抱加密
- 稳定币已走向主流
- 加密在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劲
- 世界正在集体上链
- 区块链基础设施(几乎)已准备好迎接黄金时段
- 加密与 AI 正在交汇融合
一、市场:庞大、全球、持续增长的加密市场
2025 年,从数据层面,加密总市值首次突破 4 万亿美元大关,加密钱包用户数也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增长 20%。从监管层面,由敌对的监管环境转向大力支持,加之从稳定币、传统金融资产代币化到新兴用例的技术采用加速——将共同定义下一个周期。

我们估计,目前约有 4000 万至 7000 万名活跃加密用户,即在过去一年中定期在链上发起交易的人群;按照我们最新修订的测算方法,这一数字比去年增加了约 1000 万。
即便如此,这群人仅占全球加密持有总人数的 7.16 亿(同比增长 16%)中的一小部分,也仅占每月约 1.81 亿个链上活跃地址(同比下降 18%)中的一小部分。被动持币者(仅持有却不链上交互)与活跃使用者(定期链上交易)之间的巨大落差,意味着开发者仍有机会把海量已持币却尚未上链的潜在用户转化为真正的链上参与者。

那么,这些用户究竟分布在哪里?他们又在做什么?
加密是全球性的,但不同地区的用法明显分化。以移动端钱包活跃度作为链上行为的晴雨表,增长最快的正是阿根廷、哥伦比亚、印度、尼日利亚等新兴市场,仅阿根廷一国,在过去三年里移动端加密钱包使用量激增 16 倍,背景是本国货币危机不断加深。
与此同时,与代币相关的网页访问流量地理分析显示,发达经济体对 “代币” 本身的兴趣指标更高。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活动更多集中在交易与投机,与发展中国家的使用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占加密总市值逾半的比特币突破 126,000 美元历史新高,日益被投资者视为价值储藏工具。以太坊与 Solana 也收复了 2022 年熊市后的大部分失地。
随着区块链持续扩容、费用市场成熟、新应用涌现,某些指标变得愈发关键——其中之一便是 “真实经济价值”(real economic value),即人们为使用区块链而实际支付的费用。如今,Hyperliquid 与 Solana 合计贡献了 53% 的收费型经济活动,这与往年比特币、以太坊独大的格局形成显著反差。

在建设者层面,加密依旧多链并存:比特币、以太坊(含 L2)与 Solana 吸引的开发者数量最多。以太坊及其 L2 在 2025 年成为新开发者的首选目的地;而 Solana 则是增速最快的生态之一,过去两年建设者兴趣度上涨 78%。该结论基于 a16z 加密投资团队对创始人 “已入驻或计划入驻生态” 的持续调研。(如需深入观察这些及其他趋势,请访问我们的 State of Crypto 数据仪表板。)

二、金融机构已全面拥抱加密
2025 年是机构采纳的元年。去年《State of Crypto》报告发布仅五天后,Stripe 便宣布有意收购稳定币基础设施平台 Bridge,标志着传统金融巨头也开始公开布局稳定币。竞争由此展开:传统金融公司准备好在公众视野中迈出稳定币步伐。
几个月后,Circle 的十亿美元 IPO 让稳定币发行商正式跻身主流金融机构之列。7 月,跨党派《GENIUS 法案》正式生效,为建设者和机构提供了明确的监管框架。此后,SEC 文件中提及 “稳定币” 的次数增长了 64%,大型金融机构的相关公告也接踵而至。

机构采纳速度急剧加快。传统机构——包括花旗、富达、摩根大通、万事达、摩根士丹利和 Visa——现已(或计划)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加密产品,使他们能够像交易股票、ETF 等传统工具一样买卖和持有数字资产。与此同时,PayPal 和 Shopify 等平台则加倍投入支付领域,为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日常交易构建链上基础设施。
除直接提供产品外,主要金融科技公司——包括 Circle、Robinhood 和 Stripe——也在积极开发或已宣布计划开发专注于支付、现实世界资产和稳定币的新公链。这些举措有望带来更多支付流向链上,推动企业采用,并最终构建一个更大、更快、更全球化的金融体系。
这些公司拥有庞大的分销网络,若发展顺利,加密将深度融入我们日常使用的金融服务。

交易所交易产品(ETP)是机构投资的另一大推手,目前链上加密持仓规模逾 1750 亿美元,较去年 650 亿美元增长 169%。
贝莱德 iShares 比特币信托(IBIT)被视为有史以来交易最活跃的比特币 ETP 产品,随后推出的以太坊 ETP 也在近几个月吸引了显著资金流入。(注:尽管常被称作 ETF,这些产品实际以 ETP 形式在 SEC S-1 表格注册,表明其底层资产并非证券。)
这些产品降低了加密投资门槛,释放了历史上一直观望的大量机构资本。

公开上市的 “数字资产国库”(DAT)公司——即在资产负债表上持有加密资产的企业,类似于企业持有现金——目前合计持有流通中比特币和以太坊总量的约 4%。这些 DAT 公司与 ETP 产品一起,现已控制约 10% 的比特币和以太坊供应量。
三、稳定币走向主流
没有任何现象比稳定币的崛起更能昭示 2025 年加密的成熟。过去几年,稳定币主要被用来结算投机性的加密交易;而近两年,它已成为最快、最便宜、最全球化的美元转账方式——不到一秒、不到一美分,几乎可抵达世界任何角落。
今年,稳定币更成为链上经济的脊梁。
过去十二个月,稳定币总交易量达 46 万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 106%。尽管这一数字主要代表金融流动,并非像银行卡网络那样的零售支付,因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类对比,但规模已接近 Visa 的三倍,并逼近贯穿整个美国银行体系的 ACH 网络。
若采用 “调整后” 口径——即剔除机器人及其他人为刷量行为、更能反映真实需求的指标——稳定币过去十二个月交易量为 9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87%,是 PayPal 全年支付量的五倍以上,并已超过 Visa 的一半。

采用速度仍在加快。2025 年 9 月,月度调整后稳定币交易量一举创下约 1.25 万亿美元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活动与整体加密交易量的相关性极低,表明稳定币的用途已脱离投机,真正实现了产品与市场契合。

稳定币总供应量亦刷新纪录,突破 3000 亿美元。市场头部稳定币占据主导:USDT 与 USDC 合计占供应总量的 87%。2025 年 9 月,以太坊与波场链上结算的调整后稳定币交易量达 7720 亿美元,占全链交易量的 64%。尽管这两大发行方与公链占据大部分活动,新兴链与新兴发行方的增长亦在提速。

稳定币如今已成为全球宏观经济力量:超过 1% 的美元现以代币化稳定币形式存在于公共区块链上,其美债持有量从去年的第 20 位升至第 17 位,总额逾 1500 亿美元,超过许多主权国家。

与此同时,美国国债总额激增,而全球对该债务的需求却在减弱;外国央行三十年来首次将更多储备配置于黄金而非美债。
但稳定币逆势而上:超过 99% 的稳定币以美元计价,预计到 2030 年规模将增长十倍至逾 3 万亿美元,有望在未来数年成为美国债务持续且强劲的需求来源。
即使外国央行减持美债,稳定币仍在巩固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

四、美国的加密友好监管环境
华盛顿已彻底扭转昔日敌对姿态,重新点燃建设者的信心。
今年,《GENIUS 法案》的正式生效以及《CLARITY 法案》在众议院的通过,标志着两党形成明确共识:加密不仅将长期存在,而且已准备好在美国蓬勃发展。两项法案共同搭建起涵盖稳定币、市场结构与数字资产监管的完整框架,在鼓励创新与保护投资者之间取得平衡。总统第 14178 号行政令则进一步扫清障碍,撤销了此前一系列反加密政策,并设立跨机构工作组,负责全面现代化联邦层面的数字资产政策。

日益清晰的监管环境,为创业者开辟了一条将代币打造为新一代数字原语的道路——其意义堪比网站之于早期互联网。随着规则明朗,更多网络代币能够完成经济闭环:通过链上活动产生真实收入,并将价值直接归属于代币持有者,从而构建一个自我维持、且让更多用户分享红利的互联网新经济引擎。

五、世界正在集体上链
链上经济——昔日仅为早期采用者的小众乐园——已演变成一个拥有数千万月活参与者的多板块市场。如今近五分之一的现货交易量发生在去中心化交易所。

永续合约在过去一年成交量增长近 8 倍,成为加密投机者的新宠。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平台如 Hyperliquid 已处理数万亿美元交易,本年度年化收入逾 10 亿美元,足以与部分中心化交易所分庭抗礼。
现实世界资产(RWA)——美国国债、货币市场基金、私募信贷、房地产等传统资产在链上的 “代币化” 形态——正架起加密与传统金融的桥梁。代币化 RWA 总市值现已达 300 亿美元,两年内增长近 4 倍。

金融之外,2025 年区块链最具雄心的前沿之一是 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正如 DeFi 重构了金融,DePIN 正在重塑物理基础设施:电信与交通网络、能源网格等。机会巨大:世界经济论坛预测 DePIN 赛道到 2028 年将增长至 3.5 万亿美元。
Helium 网络是最佳范例。这一草根无线网络如今通过 11.1 万个用户自运营热点,为 140 万日活用户提供 5G 蜂窝覆盖。

预测市场在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周期闯入主流,Polymarket 与 Kalshi 两大平台合计月交易量一度达数十亿美元。尽管外界质疑大选年后热度能否持续,这些平台 2025 年初以来交易量仍增长近 5 倍,再次逼近峰值。
监管明朗化缺位之际,迷因币一度爆发。过去一年有超 1300 万种迷因币被发行。不过,随着合理政策与两党立法为更具生产力的区块链用例铺路,该趋势近月已降温:9 月新发行数量较 1 月减少 56%。
NFT 市场交易量远未回到 2022 年峰值,但月度活跃买家数量却在增长。这暗示消费者行为正从投机转向收藏,得益于 Solana、Base 等链上更低廉的区块空间。(关于加密与创作者经济的交汇,详见我们的 Voices Onchain 计划。)

六、区块链基础设施正在迎接黄金时段
若没有底层基础设施的跨越式进步,上述所有活跃度都无从谈起。
短短五年,主流区块链网络的合计吞吐量已提升百余倍。当年,全网每秒处理不到 25 笔交易;如今,每秒可完成 3,400 笔,与纳斯达克撮合引擎或 Stripe“黑色星期五” 全球峰值持平——而成本仅为历史水平的一个零头。

在各生态中,Solana 已成为最瞩目的高性能代表。其高吞吐、低费用的架构正支撑从 DePIN 项目到 NFT 市场的一切应用,原生应用在过去一年创收 30 亿美元。按计划,年底前的升级将使网络容量再翻一倍。

以太坊继续按扩容路线图推进,大部分经济活动已迁移至 Arbitrum、Base、Optimism 等 L2。L2 平均交易成本从 2021 年的约 24 美元降至今日不足 1 美分,使与以太坊相连的区块空间既便宜又充足。

跨链桥让区块链彼此互通。LayerZero、Circle 跨链传输协议等方案允许用户在多链系统间无缝转移资产;Hyperliquid 官方桥今年迄今成交量已达 740 亿美元。

隐私重新成为焦点,并可能成为大规模普及的前提。迹象包括:2025 年 “加密隐私” 相关谷歌搜索激增;Zcash 屏蔽池供应量增至近 400 万 ZEC;Railgun 月交易流超过 2 亿美元。
更多动量信号:以太坊基金会成立全新隐私团队;Paxos 与 Aleo 合作推出合规私有稳定币 USAD;美国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解除对去中心化隐私协议 Tornado Cash 的制裁。随着加密走向主流,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加速。

同样,零知识(ZK)与简洁证明系统正从数十年学术研究迅速演变为关键基础设施。ZK 系统已集成至各类 Rollup、合规工具,甚至主流 Web 服务——谷歌新推出的 ZK 身份系统即是例证。

与此同时,区块链正加快后量子路线图。约 7,500 亿美元的比特币存放在未来量子攻击可能威胁的地址中。美国政府已计划到 2035 年将联邦系统迁移至后量子加密算法。

七、AI 与加密正在交汇融合
除了其他进步之外,2022 年 ChatGPT 的推出将人工智能推至公众关注的焦点,也为加密带来了清晰可见的机会。从追踪内容出处与知识产权许可,到为自主代理提供支付通道,加密可能成为解决人工智能若干最紧迫挑战的关键方案。
去中心化身份系统如 World,已对超过 1700 万人完成验证,可提供 “人类证明”,帮助区分真人机器人。
协议标准如 x402 正在崛起,有望成为自主 AI 代理的金融支柱,使其能够进行微支付、访问 API 并在无需中介的情况下结算款项——Gartner 估计,到 2030 年,这类经济规模可能达到 30 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计算层正集中于少数科技巨头,引发对中心化与审查的担忧。仅 OpenAI Anthropic 两家公司便控制了 “原生 AI” 公司 88% 的收入;亚马逊、微软谷歌占据云基础设施市场的 63%,而 NVIDIA 占据数据中心 GPU 市场的 94%。这些失衡在过去几年推动了 “七巨头” 公司两位数的季度净利润增长,而其余 S&P 493 公司的盈利增长总和却未能跑赢通胀。
区块链为 AI 系统日益集中的力量提供了制衡机制。

在 AI 热潮中,部分建设者已从加密转向人工智能。我们的分析显示,自 ChatGPT 发布以来,约有 1000 个岗位从加密领域流向 AI。然而,这一数字已被来自传统金融科技等其他领域、且数量相同的新建设者加入加密所抵消。
八、未来几何?
随着监管轮廓日益清晰,代币通过手续费产生真实收益的路径已被照亮。
- 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将继续加速拥抱加密;
- 稳定币将升级遗留系统,让全球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 新一代消费产品则将把下一波用户带上链。
我们已拥有基础设施,已掌握分销渠道,也终将获得监管确定性,从而将这项技术推向主流。
升级金融体系、重建全球支付通道、打造世界应得的互联网——时机已到。
十七年过去,加密正走出青春期,步入成年。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及嘉宾个人观点,与 Web3Caff 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仅供参考,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要约,并请您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欢迎加入 Web3Caff 官方社群:X(Twitter)账号丨Web3Caff Research X(Twitter)账号丨微信读者群丨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