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学家亚当·巴克认为,至少在未来20到40年内,比特币不会面临来自量子计算机的真正威胁……

密码学家亚当·巴克表示,目前的量子计算系统在量子比特数量和纠错能力方面仍然太弱,不足以对加密货币安全算法构成风险。
这位专家认为,至少在未来 20 到 40 年内,比特币不会面临来自量子计算机的真正威胁,尤其是在“后量子”加密标准获得批准并准备应用之后。
在社交网络 X 的一次交流中,当被问及比特币是否会受到量子技术的风险时,密码学家 Adam Back 表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已经完成了一套后量子加密标准,比特币可以在量子计算机强大到足以干扰加密之前完全集成这些标准。
要破解比特币的核心安全层——SHA-256算法,量子计算机需要大约8000个逻辑量子比特。而目前的量子系统量子比特数量远低于此,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受到计算速度的限制。 噪音 高且缺乏纠错能力来维持用于破译密码计算的稳定量子比特。
加州理工学院开发的中性原子系统目前保持着物理量子比特数量的世界纪录,拥有 6100 个量子比特,但仍然无法破解 RSA-2048 密码。 伞 理论上,只需要大约4000个逻辑量子比特。原因是物理量子比特与逻辑量子比特完全不同:逻辑量子比特是运行破译算法所需的理想的、无错误的量子比特形式。
而仅仅制作一个稳定的逻辑量子比特就需要数百甚至数千个物理量子比特来进行纠错。
密码学家亚当·巴克在四月份的一次采访中表示,量子计算带来的压力可能会揭示中中本聪是否仍然存在,因为量子威胁可能迫使这位比特币制作将其比特币转移到抗量子地址,以避免被盗的风险。如果不转移到新的安全协议,中本聪估计拥有的100万枚比特币将面临巨大风险。
然而,密码学家亚当·巴克的评估与一些专家的预测相反。 那 量子威胁可能在未来2-5年内成为现实。
当今加密货币市场面临的量子威胁之一是“先收割后解密”的攻击模式。攻击者会收集加密数据并将其存储,直到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拥有足够的能力对其进行解密。
据 Coinmarketcap 报道,智能合约研究员 Gianluca Di Bella 近期建议,应立即开始向后量子加密过渡。他指出,虽然实用的商业量子计算可能还需要 10 到 15 年才能实现,但像微软或谷歌这样的大型企业可以在几年内开发出解决方案。这对于数据保护尤为重要,因为数据保护需要的是长期安全,而非传统交易型加密货币的安全。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治理模型允许在社群共识的基础上进行协议升级,从而帮助系统适应新兴的技术威胁。而尽早集成后量子加密标准将确保数字资产免受未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