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企鹅》:当一个笑话变成一个社群

本文为机器翻译
展示原文
  • Vulgar Penguin 最初是一个 3Dmeme,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金融实验,这表明即使没有团队或路线图,幽默和集体情感也能维持一个加密社区。

  • 该项目的社区接管(CTO)成为了自下而上组织的一个鲜活案例——数千名持有者通过表情包、短视频和自主营销重建了其生态系统,证明文化可以取代正式结构。

  • 其通缩代币模型和不断创造的meme因将交易转化为绩效,反映了 Web3 的一个更广泛的真理:注意力,而不是技术,才是最有价值的货币。


meme的崛起

在瞬息万变的加密货币世界里,最经久不衰的故事往往与代码无关,而是与情感有关。“恶俗企鹅”(Vulgar Penguin),在中国社区广为人知,它的诞生并非一个项目,而是一场意外。一切始于一张怪异的3D企鹅图片——渲染粗糙,光线怪异,几乎让人感到不适。然而,这张图片却在短短几天内迅速在Twitter和Telegram上传播开来。有人称之为“烂到极致反而完美”,这种反应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互联网对完美主义的集体厌倦。

很快,这张图片就被铸造成了代币。2025年初,一个匿名账户在BNB链上部署了一个名为“Vulgar Penguin”(VULGAR)的合约。没有路线图,没有白皮书,没有投资者演示文稿——只有一张meme。短短一周内,就有成千上万个钱包地址开始交易它。这个创意本身的幽默感成为了人们加入的理由。对许多人来说,这个名字本身——“粗俗”、直白、未经雕琢——就是一种对主流加密文化严肃氛围的独立宣言。

这场运动的逻辑并非基于经济,而是基于文化。对于被动荡和荒诞塑造的一代人来说,meme币不仅仅是投机,更是一种参与。据 CoinGecko 数据显示,Vulgar Penguin 在上线第一周的日交易量就超过了 1800 万美元,价格一度接近 0.008 美元,之后回落。它既没有产品,也没有实际用途,只有关注。但在 Web3 时代,关注就是流动性。

这只企鹅之所以脱颖而出,在于它情感的真诚。它不像Doge那样可爱,也不像Pepe那样充满神话色彩。它看起来疲惫、沮丧,却又无比真实。它成了这一代人的镜子,他们用玩笑来掩盖失败,因为他们看不到其他生存之道。在一个痴迷于增长和创新的市场中,Vulgar Penguin 将失败本身变成了一种艺术。


收购

上线几周后,原开发者就消失了。网站停止更新,似乎无人管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就意味着项目的终结。然而,社区却不愿让它就此消亡。四月初,一个新的推特账号——@BSCPENGU_CTO——出现了,简介很简单:“开发者走了,但社区还在。” 这标志着一场大规模的社区接管行动的开始。

在加密货币领域,CTO(社区接管)意味着项目并非由任何人所有,而是由所有人共同维护。没有治理投票,没有DAO提案,一切都是自发行动。持有者开始自发组织起来:一些人重建了官方网站vulgarpenguin.com,另一些人则追踪链上数据或联系交易所。XT.com在4月下旬上线了该代币,随后LBank也上线,为这个网络meme带来了第一波中心化流动性。

这项活动虽然没有报酬,但效果显著。Discord频道全天候活跃。TikTok和Twitter成为主要的推广平台。成员们制作了企鹅跳舞的短视频,并配上交易图表。meme创作者们将每日价格波动改编成段子。BscScan数据显示,活跃钱包地址在一个月内从约600个激增至5000多个。CoinMarketCap证实,交易量远超项目规模。

最终形成的与其说是一家公司,不如说是一个鲜活的网络。社群利用幽默和混乱作为协调工具,重塑了品牌。每一篇帖子、每meme、每一次交易都证明了这个故事依然鲜活。正如一位主持人在Spaces通话中所说:“我们不是为了赚钱——我们只是想让这个玩笑继续下去。”


荒谬的经济学

Vulgar Penguin 的合约简单却极具象征意义。代币总量固定为 10 亿枚,全部流通。每笔交易都会收取 2% 到 5% 的税,一部分会被销毁,一部分会返还到流动性池中。这是一种标准的通缩机制,但对社区而言,它却成了一种仪式。每次销毁都像是一场小型的庆典。0xdead 地址的截图充斥着社交媒体,配文诸如“灵魂已送走”。

BNB Chain 的低手续费鼓励了频繁的交易。在其最活跃时期,每日交易量超过 12,000 笔,交易额超过 2000 万美元。如此高的交易量并非投机,而是参与的体现。交易成为了一种表达忠诚的方式。正如一位用户在 Twitter 上写道:“每一次买卖都为这段故事增添了新的篇章。”

四月下旬,代币价格从 0.008 美元跌至 0.002 美元左右,社区并没有恐慌,而是展现出了创造力。各种新梗图涌入社交媒体:“企鹅进入睡眠模式”、“深海探险”、“我们不是赔钱——我们是来书写剧本的”。每一次下跌都成为了新的内容。价格波动本身也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而正是这种故事支撑着市场。

对于关注这一现象的研究者而言,“庸俗企鹅”揭示了meme金融的核心真理:价值不在于基本面,而在于传播频率。人们谈论得越多,它就越普遍。通缩机制为这种关注提供了结构,而文化则赋予了它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代币与其说是一种金融产品,不如说是一场持续进行的表演——其中每个参与者既是演员又是投资者。


玩笑之外

到 2025 年中期,社区开始跳出迷因的局限。项目官网开始列出新的目标:NFT 身份收藏、小型 GameFi 原型以及跨链扩展。计划中的游戏将允许玩家控制企鹅化身,通过完成任务赚取代币,并用代币进行升级。NFT 将作为会员徽章和未来的治理权。

这些实验反映了meme项目试图从纯粹的文化形式演变为功能性生态系统的更广泛趋势。LBank 的研究团队指出,如果这种转型成功,meme代币的生命周期可能会更长。然而,挑战显而易见:注意力会迅速消退,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故事,流动性就会消失。

然而,Vulgar Penguin社群的Persistence表明,其意义远不止价格因素。它并非仅仅是市场追逐收益的群体,而是一群探索如何用幽默、混乱和共同的情感来替代公司架构的人。风险确实存在——没有正式的实体,没有合规框架,完全暴露在市场波动之中——但归属感也同样真实存在。

一位成员在一次社区电话会议上说:“也许我们最终一无所获,但至少我们证明了笑声可以影响市场。”这句话后来被加密货币媒体广泛引用,成为该项目的非官方座右铭。

“粗俗企鹅”或许最终会像许多网络迷因一样销声匿迹,但它短暂的故事揭示了Web3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去中心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意味着,在一个由算法和资本主导的世界里,一只粗糙的3D企鹅——源于一个玩笑,并由陌生人维系——仍然可以成为一个金融实验、一个社群,以及一面反映时代的镜子。

阅读更多:

鲍勃:教比特币如何再次呼吸

参考资料:

什么是3D威廉·泰尔企鹅(粗俗企鹅)?

庸俗企鹅:当一个笑话变成一个社区〉这篇文章首先发布于《 CoinRank 》。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