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ins Network 启示:迭代与社区才是 crypto 产品生命力的来源

Gains Network 早期有泡沫且有漏洞,但在产品上不断迭代,并与社区积极沟通,最终在走向增长飞轮的过程中消除泡沫和漏洞。

撰文:北辰

衍生品 DEX、Arbitrum 生态、Binance 创新区……似乎除了香港概念,最近一两个月以来产生 FOMO 情绪的标签都让 Gains Network 集齐了。

中文社区对 Gains 的讨论并不多,虽然已经有了相对完备的产品功能及经济模型的介绍文章,但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观点来阐述它,以至于有人说 Gains Network 是 GMX 的仿盘。

我更愿意从 Gains 的过往背景中去理解它到底是什么,以及要到哪里去。那么我们就得先把时间线拉回到两年前。

从紧急换壳开始

2021 年元旦,DeFi 衍生品交易所 gains.farm 的创始人 Seb 向白帽黑客@SquirrelDeFi 转账 5000 枚 GFARM 代币,因为对方提醒 gains.farm 的合约有漏洞,所有的 LP 资金(约 200 万美元)都有可能被盗走。

Seb 答应如果对方展示有漏洞的代码,将奖励 5000 枚 GFARM 代币,最后他发现确实如此,并且黑客的攻击已经开始了。

他赶紧甩卖了由开发基金掌控的 25% 的 GFARM 代币(后来以此作为本钱来启动 gains.farm V2),然后告诉社区成员去出售他们的 LP 资产,最后在当天关闭了 gains.farm 的交易功能。

到了第 2 天,照理说事件才开始发酵(社区开始闹),但 Seb 宣布将启动新的智能合约(也就是 gains.farm V2),模式、代币依然沿用 V1,只是新增了监控交易并能随时暂停的功能。这件事就算翻篇儿了?

是的!gains.farm V2 在第 15 天正式上线。

这次重新发行了 GFARM 代币(GFARM2),总量减少约 100 倍(也意味着价值增加了 100 倍),用户在 Uniswap 上提供流动性就可以获得 GFARM2 奖励。也重新发行了相当于可转让的会员卡的 NFT。

V2 的模式跟之前一样,交易者要用 GFARM 代币来充当杠杆交易的保证金,亏损超过 90% 会被清算。另外交易者持有对应的 NFT,才可以动用 10 倍以上的杠杆(最大可达 150 倍),以及充当清算人(可以赚清算仓位的 10%)。

今天的 Gains Network 就是在 gains.farm V2 的基础上不断迭代而成的。

 V2 的模式及运营

gains.farm V2 的迭代不多,都是基于上次被黑而采取了一些小修小补。例如每个区块最多可以处理 10 笔交易、团队可以暂停新交易的开仓、收益限制在 400% 之类,总之都是出于防范攻击的考虑。

V2 的核心机制是以 GFARM 作为保证金,本质上这个交易所只是充当使用 / 消耗 GFARM 的场景而已。

但小币种作为保证金,必然会因为价格容易波动而爆仓,因此团队额外设置了一种机制来规避——虽然存入的保证金是 GFARM,但仓位是以 ETH 来计价的……

让我们跳过有点绕的逻辑,直接看最终的结果——当 GFARM 价格上涨时(相对于 ETH),仓位里的 GFARM 反倒要按比例削减,反之亦然。

V2 推出不到一星期,他们的 NFT(号称世界第一个具有真实用例的 DeFi NFT)就被 OpenSea 下架了,于是他们决定自建 NFT 交易所,并采用拍卖模式——每一次叫价都要把 ETH 放进池子里,当有人出更高的价格,就返还给他(但要收取 5% 的费用),最后当 NFT 售出后,最高出价者将收取 25% 的费用——流向 Uniswap 上的 GFARM 质押池。

所以此时的 gains.farm 的业务,是以杠杆交易为核心,另外还有 NFT 交易所 +GFARM2 质押业务。但要注意,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着 GFARM 代币而生的,而不是反过来 GFARM 代币为业务而服务。

V2 上线后推出了交易大赛,但效果一般,上线 3 天才 160 多笔交易,市值仅 60 万美元,于是 Gains 团队很快就开启了至少两周一次的迭代之路。

V2 之后的迭代

V2 虽然解决了 V1 的漏洞,但它的出发点(也就是所有的业务都围绕着 GFARM 代币而生)有两个无法回避两个问题。

首先是何必多此一举,干嘛不直接用 ETH 或稳定币来计价?其次是 GFARM 的价格很容易被操纵(尤其是在 Uniswap 上)。

Gains 团队首先解决的是价格操纵的问题,采用了新预言机,并对交易实施非常大的价差和限制。后来干脆去掉了由 GFARM 代币充当保证金,直接一步到位保证金转为锚定美元的 DAI。

V2 上线一个月之后,社区反馈以太坊的费用太高(不仅 Gas 费,还有手续费,因为仅 ChainLink 喂价一笔就得 3 美元),最终每笔交易的费用超过了 24 美元,不适合衍生品交易,团队与社区沟通的结果是转向 layer2,并最后选择了 Polygon。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启动了测试网,很快就到 4 月份,正式上线 Polygon,每笔交易的费用降到了 0.001 美元……Gains 这才迎来了大爆发——上线 24 小时就已经有 317 笔交易,交易量更是达到了 860 万美元。

而且 Gains 团队在定位上也不断调整——加密货币仅仅只是开始,未来要扩展到股票、外汇和商品。

此后的 gains.farm 就是不断上线新币种、调整前端设计、与腰部 KOL 联合营销等,到 9 月份已经迭代到 V5 了,而且 V5 上线不到 48 小时,日交易量超过 2000 万美元。

如 Gains 团队所说,「这就像每天看着植物生长,你没有注意到一天天的变化,但有一天你会发现它长了多少。」

品牌重塑 Gains Network

Gains 团队意识到 gains.farm 名字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只是一个释放代币的 farm,而不是一个衍生品交易所,于是在 2021 年 10 月份直接一步到位,更名为 Gains Network。

不过他们的出发点还是没有变——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着 GFARM 代币而生,只不过现在开始要布局产品矩阵了。

gTrade 是第一个 Gains Network 产品,本质上还是之前的 gains.farm V2。不过 GFARM 代币又分割了 1000 倍,并更名为 GNS(Gains Token)。

模式也调整为以 DAI 为保证金——用户如果赚了,就和之前一样直接从金库里提款,但用户亏损的钱则用来回购 GNS,并在金库超额抵押(超过 110%)时销毁它。

Gains 团队还深刻意识到,营销尤其是社区营销乃是重中之重,哪怕项目仍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优先考虑开发本身,但这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因此没有预计到达时间。」

于是团队引入了一支营销团队,他们都是 Gains 的早期用户,对项目有比较深入理解,并相信它的潜力。

后来我们看到了营销团队对 Gains 的知名度有肉眼可见的推动力——展开了节奏更密集且成体系的营销,包括且不限于与各种合作伙伴举办 Twitter Spaces、在社区内部积极互动来策划社区的内容、联络 KOL 来推进推荐计划等。3 个月后(即 2022 年 1 月份)更是让 Polygon 授予 Gains Network 25 万美元的 MATIC 用于 2 场交易大赛。

Gains Network 也开始考虑扩展到其他链(当时首选是 Solana)。

 V6 到现在

Gains Network 上线几周后呈爆炸式增长,但又决定继续迭代,也就是 V6,后续又有无数次或大或小的迭代,小迭代如优化各种体验(如增加止损、网页聊天功能等),大迭代如在 LUNA 暴雷后不再以 GNS 为抵押品,而是改为 DAI。

不过今天的 Gains Network 形态在这一阶段终于确定下来了。所以我们略过无数次调整,直接来介绍 Gains Network 现在的模式。

所有的交易(从加密货币到杠杆可达 1000 倍的外汇)都是使用 DAI 作为抵押品,并以 DAI 来结算,而且每笔交易都是 0 滑点。

交易的对手方是 DAI 金库(交易者的抵押的 DAI 仍在合约里),交易者如果赚了就从中支取 DAI,如果亏了就扣除对应的抵押品并放到金库里。

那么问题来了,Gains Network 的出发点不是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着平台币而生么,这么看来是用不到 GNS,但 Gains 团队给它找了个消耗场景——40% 的市价单和 15% 的限价单的手续费分配给 GNS 单边质押池,差不多是 Gains 收入的 32.5%。

另一个场景也很关键,那就是 DAI 金库回购 GNS 并销毁。这个前提是长远来看,交易者一定是亏损大于盈利(久赌必输),那么亏损的这部分钱就进入了 DAI 金库,然后回购 GNS 并销毁。

总结

现在可以再来回顾一下,Gains Network 早期有泡沫且有漏洞,但在产品上不断迭代,并与社区积极沟通,最终在走向增长飞轮(而不是反向的死亡螺旋)的过程中消除泡沫和漏洞。

严格来说,Gains Network 不是最专业的衍生品交易所,但没有关系,迭代与社区才是 crypto 产品生命力的来源(同理可参考 GMX、TreasureDAO)。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