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普遍存在的噪音会干扰真正有意义的讨论:
比如:讨论上币就是讨论上不上我买的币;批评币安不上哪个币,就是我买了币安没上;批评币安上的币垃圾,就是那个币我没买。
这些逻辑背后,是把社区和一姐当傻子。
值得讨论不是上了哪个币或不上哪个币,而是上币的逻辑是什么,逻辑是否合理,合理的逻辑是否客观上造成了意外?等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聊一下我眼中的币安、社区与上币,目录:
一、上币关联社区、关乎品牌
二、社区对币安的期待:你要最爱我
三、项目是否优质应该谁说了算?
四、上币标准最好交给社区
五、因为镰刀和散户都变了
六、巴菲特也只能领导下币组
一、上币关联社区、关乎品牌
币安是行业老大,不仅是因为币安体量大,更重要的是,币安始终坚持了用户至上,至少CZ和一姐的所说所为一直都是如此。用户至上,是币安这个品牌中很亮眼的一部分。建立一个品牌需要综合各方并长期努力,很不容易。
交易所最重要收入来源是合约,但要说对品牌的影响,现货会更加重要,每个交易所对现货上币的这件事的立场和看法不一样:
二三线所有的把有的现货上币作为收入来源,向项目方收费;
有的作为合约引流工具,佣金全返;
极极少数作为品牌的一部分,上优质项目为主。
这里面没有对错,甚至没有高下之分,都是生意。
但人们对币安的期待不一样,甚至这份期待与对OKX的期待都不同,对币安的要求人们总是最苛刻最高的。就像一些朋友们讲的:上币骂、不上也骂,你们到底要怎么样?
不过,这份不公平的期待让我想到蜘蛛侠系列的一句经典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蜘蛛侠俯视世界
那社区对币安有什么样的期待?
二、社区对币安的期待:你要最爱我
2019年,币安IEO横空出世,一堆优质项目出现,带火了BNB,带起了一波小牛市。
那时候,币安的IEO项目的逻辑是:帮助用户发现优质项目。
这个逻辑在那个时间节点有多重要呢?这个背景是在2018年大熊市之后——那时的人们经历了ICO泡沫破灭,无数的散户血本无归之后,许多人刚刚才意识到:伟大的区块链理想后面是一堆的诈骗犯用3000元一份的白皮书,卷走了他打工十年的积蓄。
许许多多的币圈人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有太多的投研和分辨能力,而彼时的币安推出IEO,帮助用户发现优质项目这件事,就像一个被渣女伤害过的男生,突然遇见了一个世界上最温柔善良而真诚的心上人一样,简直被点亮了。
这个时候币安的品牌和用户心智应该是进一步迅猛增长的——币安就是好!这也为后续币安链的爆发奠定了很好的社区基础。
而且同样作为ICO项目出身的BNB,成为了金铲子,一姐把所有的BTC都卖了换成BNB,自己先坚定看好BNB,并为它打工,这种担当与责任与其他垃圾项目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那时,人们的对币安的认知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币安,靠谱!
或许,对币安的期待,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被拔高的——因此,看起来特别高的期待后面,其实也是爱。
今天的币安也仍然在努力帮助用户发现优质项目。
比如上线的一些项目虽然表现不好,比如HOOK EDU等,但人们还是能看出币安的逻辑:想要上线一些能像跑鞋一样,跨界的、出圈的项目,不希望总是圈内人在搞内卷和互割。
探索也是有代价的,人的成长也是,谁能不踩一些坑呢?所以上币有一些不理想也还OK。
进化能力比不犯错更重要。很多问题,一姐和币安自己都清楚,而且我听说内部各种整改、优化也非常强力,就不再赘述。
但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帮助用户发现优质项目” 这件事上,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优质项目?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清?
三、项目是否优质应该谁说了算?
上币,要考虑的维度很多,比如:项目基本面的基本数据、成长空间等;团队的后续开发能力和意愿;投资方关注度、热度、资源;筹码分布上的是否健康可持续等等。
但如果在二级做投资的小伙伴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感慨,研究这些基本面数据,对赚钱的帮助很小,因为最重要的还是那个项目的社区认可度、接受度怎么样。
经常会有人感慨:
明明这个项目这么好,但就为什么不涨呢?
明明那个垃圾那么差,为什么天天涨呢?
我讲过一句话:如果一个币涨了你不知道原因,或者你不能提前预判,那大概率是有没看懂的部分。
其实我们不可能看懂所有的事情,尤其是推理未来,所以,“帮助用户发现优质项目”这件事,本质是上比较难的。
更合理的是,帮助用户PASS劣质项目,这很容易。
以BLUR项目为例,很容易判断它不是劣质项目;但如果要判断他是不是足够优质,把它放到5年、10年的维度去看,会觉得NFT泡沫这么大,将来NFT可能也归零了吧,那BLUR一文不值了。据此来决定是否上币可能就会与社区有一些争议。
当然,这是一个过时的例子,币安上线BLUR是在BLUR筹码洗得更好,项目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时果断上线的——其背后逻辑还是“项目变得更优质了”。
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如果一个项目社区很喜欢,也不是劣质和垃圾项目(做局收割的是我认为最垃圾的那类),那即使我觉得不算优质,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上?
先亮明我的个人观点:上币,应该是中立的、中性的。
四、上币标准最好交给社区
币安的上币标准最好就像法律,法无禁止皆可为——我可以有一些禁止性、红线性条款规定哪些币不能上,但不在红线范围内的,项目社区足够强大的,就上。
其实OKX今年以来就是这样的,之前LSD火爆,我看到OKX上线同赛道一些市值极小的,而市值更大的龙三没上,@官方,结果很快就发现上线了。
再之后像ORDI之类,我推特也写 OKX 100%会上,其实都是因为这个逻辑在。
在上币标准中,对项目的价值判断交给社区,这样做很重要且必要!因为上币的中性会更有利保护用户——这本质上其实就是将“帮助用户发现优质项目”这件事变为“和用户一起上线优质项目”
在家庭教育中其实也有两个方式:
一种是严母式,规定这个不能做,那个要做,从小到大管得死死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我吃过的盐比你咽过的米都多”,“外面没几个人好人,相信妈妈”
一种是朋友式,引导、规范但尊重个人的成长。
哪一种好?都是爱。但我觉得币安更适合第二种。
PS:币安的一番苦心往往引发很多的批评,甚至被外界所说的“割韭菜”。其实都是没有理解底层逻辑,币安是交易所,维护好用户,财富才会取之不尽,所以认为币安是“自己的韭菜自己割”,其实存在重大的误解。其实只要从币安用户至上的逻辑去思考,就明白了,其实币安现在所做的很多事情 都是2019年IEO时的一个自然延续。
思考:为什么币安用户爱用户,却老是被黑成收割?
五、镰刀和散户都变了
区块链发展到今天,项目方、社区、资本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8年的时候,大家都不懂区块链。包括一些所谓镰刀,当时可能也真是稀里糊涂啥也不懂一听说有利益,白皮书也把他洗脑了觉得应该不错就去站台了;
但到今天,镰刀和散户都在进化:
这一边:土狗项目方流水线式制造垃圾项目,深圳速度震撼世界;衣着光鲜的投资人与各交易所高层在会所就能勾画出好项目,资本打几个电话小弟就能找来一班高才生赶一个项目。
那一边:散户被割来割去也开始抱团取暖,一个个小圈子,一条条隐密的信息,人们变越越来越精明。
垃圾项目/光鲜项目想割人,越来越不容易了,为什么?因为散户开始觉醒,有自己的判断了。
币安这块圈内最大的肉,币安的散户就成为了镰刀最喜欢的目标——你看看币安广场上的讨论和热门文章就知道,那上面的用户确实比推特上的清纯10倍。
对于镰刀来讲,无论是各种质量高的小圈子,还是推特这种大公域,都不是那么好割,得尽量包装得好一点。
散户也很精明,总能识破,甚至如果你找明显的大镰刀站台,一些牛散也陪你玩——虽然知道你要割,但只要我进得早,大家一起来抬轿子割别人。
币安用户好珍贵,那是还没有被启蒙的闭塞之地。于是,手眼通天之辈,能够按照币安的喜好来量身打造项目:
你要用户?我买、我刷!
你要价值?我DEX\SWAP\借贷\跨链,还要什么?我整啊。
你要筹码?我便宜给你,我自己锁定行了吧。
币安为用户操碎了心,镰刀对币安操碎了心。
上线之后,数据不用刷了,发放给社区的筹码不知道怎么砸完进了项目方腰包,一群成功人士赚麻了。
当镰刀针对性进化的时候,币安就像守门员,一天要挡几十个球,挡得了这个,挡不了哪个,总有进球的时候。
所以就导致:明明我很努力了,但为什么你们还不满意?
其实解法就是:保持中性。
将上币和投资分开,上币以社区第一,少一些价值判断;投资以币安第一,只投自己觉得的优质的。
但在上币这件事上,甚至币安自己投的项目甚至都要从社区视角去评判能不能上——虽然不从这个视角,大家也能理解,生意嘛。
只是人们对币安有了一些额外的期待罢了。
六、巴菲特也只能领导下币组
交易所最核心的身份是提供一个用户交易的场所,我提供公正公平的交易环境,人们用得放心、安心、舍心,就这么简单。加上太多主观的价值判断之后,就一定会出问题。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但特别需要重视的一个点是:我们对项目的评价大多数情况下会存在认知偏差!
比特币15年了,巴菲特还是在骂。巴菲特很厉害,但如果让老爷子管上币组,他会建议上币组改名为下币组,就做一件事,把所有币都下架就完事了。
巴菲特如此,其他每个人都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认知偏差。
以ORDI为例,在我的个人网站的“BRC20”中,在一开始的时候反对的犹豫的声音很多,而且有一些还来自很厉害的“专家”,写了很长的文章来反驳,阅读和点赞的人都很多,你要是选择性阅读,会觉得他们说得就像是真理。
dayu.xyz
再讲现在大火的比特币生态,其实也存在很多分歧:有人兴奋得浑身发抖,有人不屑地嗤之以鼻。
双方论战能讲个三天三夜,而且即使是比特币生态的远古大佬们也一样,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但,有没有发现,这和比特币出现很像?一个比较安全的做法是,等个三年五载,看看几年之后有没有上嘛,这总没错了。但是,这样不断社区会骂币安反应迟钝,而且币安的份额也估计要丢光了。
其实,上面这些争论也好,讨论也罢,这些都是关注和流量。比特币之所以生存下来,不就是因为上面的关注、流量、资金、人才最多吗?它能在分裂中生存下来不都因为这些吗?
而这些是什么?这些不就叫社区吗?
当前的情况下,概括起来:
一是币安还在进化,值得期待。币安虽迟但到,上线了比特币生态的龙头。要相信币安的进化能力,现在美国那边折腾完了,会更有精力和心情忙主业。
二是币安本可以更加敏锐,保持像创业时那样的敏锐。举个例子,从交易所层面来说,比如我昨天看到有人发在我评论区的一张图片,这个所应该是在台湾、越南等交易量靠前,首发了这么多,挺惊讶的——难道这个所比币安厉害?肯定不是,币安行业第一,什么人才没有,但肯定需要调整和优化的地方。
对于交易所的用户来讲,对他们最好的保护是什么?
无非就是上优质币、上得早,虽然币安目前体量大了,上币的影响会更大,但底层逻辑还是尽量参考社区的声音,加上自己在行业的地位、资源去综合判断。
BRC20为什么火,除了比特币生态的力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腻味了机构攒局这种事了,只要上币组能更多地混在各个社区,自然就知道散户在玩什么、关注什么了。
比如,现在一个行业大佬在比特币生态发一个项目,搞一个什么代币分配解锁,搞一个路线图,这些玩法在ETH上十分寻常、十分正常,但在比特币生态就没那么讨喜了,社区热度就不一定高——虽然数据之类还是可以做很漂亮。
还是要“多下基层”。
多和社区站在一起,社区也就和币安站在一起了。
=========
建议:或许一姐的AMA可以更多地举办 , 快问快答,上了就是问问题,时限1小时之类。
二三周搞一次,完全社区化。
=========
币安这次马尔代夫集中营我也去了,这是我唯二的参加线下活动,上一次是2019年,也是币安,当时是在杭州——我是真的喜欢币安,它在我心里,就像是韭菜的希望与光芒。
2019年的时候,我有一次转币出错了,联系币安帮我找回,超感动,然后那时才知道币安每年帮用户处理这种事情,找回金额很多,我的感觉是很安心,所以我到今天资金放在币安也总是很安心。币安基本上没有在大方向上出过问题:用户至上、用户资产安全、不下场等。
在返程的路上,一路在想时,觉得币安真不容易,脑海中浮现的竟然是“群狼环伺、危机四伏”这八个字,与之相对应的是,是一姐年轻温柔的笑脸——就像20多岁的邻家姑娘,让人产生一种巨大的差异感:那么多精心编织、包装精美的局,她信任的人是否有足够实力和忠诚去辅助?
当然,这些已经不是我应该思考的了。
一篇随笔,祝币安越来越好——我希望也认为币安有机会成长为和苹果比肩甚至更大的科技公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