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KOL|待过VC和项目方后选择做「全职散户」,实力派Alpha猎手Fiona的炒币哲学

在币圈,做 KOL 的难度越来越大了。过去几轮牛市中,由于行业人群和赛道尚未细分、行业知识普及渠道有限以及行业参与者平均认知水平不高等原因,诸如 Irene Zhao、凉兮等一众「加密网红」们仅凭颜值和 Drama 就能为自己争取到成为意见领袖的门票,享受流量在加密领域的强大变现效应。但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更多专业玩家的入局,加密 KOL 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现在,KOL 对项目机制细节的错误解读,或者对数据引用来源的不当筛选,都会被各路加密研究员揪出来无限放大并公开处刑。在中文加密社区完成向推特的迁徙后,市场和普通投资者对 KOL 的需求是:有认知、够专业,且能够早地发现 Alpha 机会。在日渐苛刻的市场标准下,加密 KOL 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大浪淘沙,老一代 KOL 逐渐淡出舞台中心,同时也给了新一代实力派 KOL 崛起的机会。

而在新生代实力派 KOL 中,Fiona 是社区呼声极高的一位。她从去年初的「Arbitrum 热潮」开始崭露头角,随后又抓住了 3 至 5 月的 Ordinals 铭文以及 PEPE 行情,并在年底牛市初期大放异彩,带领自己的社区成员先后发现了 Ronin、TurtSat、Auction 等许多十倍甚至百倍机会。而在比特币突破 7 万美元关口、市场看涨情绪不断高涨的时刻,她却选择「战略性躺平」,成功躲过了上周末加密市场的大血洗。

她的许多关注者都好奇,这个颜值与实力并存的种子选手究竟是什么来路?她的炒币哲学又是什么?近期就这些问题,我们与 Fiona 深入地聊了聊。

「入职 VC 和项目方后,我选择做散户」

实际上,和大多数币圈老韭菜相比,Fiona 并没有先发优势,她入圈时,已经是 2021 年了。

和多数早期在加密行业谋求发展的人不同,Fiona 在币圈的职业轨迹似乎有些「反直觉」,她的加密之旅从专业 VC 开始,然后加入爆款项目,最后主动转型,变成了一个「全职散户」。与其他炒币人不同的经验累积顺序,也让她在寻找和把握机会时有了一些不同的认知和方法论,在 Fiona 看来,加密市场里,散户才是对行业认知最为清醒和全面的那一群人。

开局了得

在来到币圈以前,Fiona 是财经媒体财新的一名记者,在采访人物的过程中,Fiona 认识了行业里颇有名气的 LD Capital(了得资本)合伙人 Yi。

2021 年中,Fiona 打算前往新加坡留学念书,得知消息后的 Yi 向 Fiona 伸出了橄榄枝。他告诉 Fiona,新加坡有很多加密行业资源,「在这个圈子最重要的就是产业链,VC 就是这个产业链里面特别重要的一环。」没过多久,Fiona 就加入了 LD,现在的她回忆那段时间依然充满感激,「我所学到的东西大多都是在了得完成的,它对我来说,就像在加密行业上的第一所学校。」

Fiona 加入 LD 是在 2021 年中旬,正值加密行业「叙事大爆炸」的时期,彼时 DeFi 如日中天,GameFi、NFT 等新兴概念也势如破竹,而 Fiona 却除了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外,对加密行业几乎一无所知。她自己回忆,当时连 MetaMask 怎么用都不会,更别提 Twitter、Telegram 和 Discord 了,什么都是从头开始学。

「那时办公室炒币氛围还挺强烈,但大家报的每个字母都很陌生,因为要补的功课太多,以至于我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炒币。」刚加入 LD 的 Fiona,最开始只能在同事带领下跟着听一听,学一学,然后自己私下再去做一些研究,但以一级投资为主的职业角色,让她的实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BlockBeats:当时在 VC 整体是一个什么感受?你的学习流程和渠道是什么?

Fiona:那时候会参加(项目方)会议、跟人聊天等等。我认为在 VC 里成长的速度是加倍的,因为你有压力,每天发过来的 Deal 很多,以及所有跟别人聊天的过程都在疯狂的吸收知识。最开始我不太有自己的观点,都是听别人讲,但是我认为半年是一个蛮大的转折点,那时候就开始有一定的自己的判断。

BlockBeats:所以和越多的人聊,认知进步的越快。

Fiona:会有进步,但是得分正确的人和错误的人,不过无论是哪种都是一种观点,你都在吸收经验。

BlockBeats:那你如何去寻找以及判断「正确的人」呢?

Fiona:最开始就是用一些很常规的标准,比方说一个一级项目的创始人,可以看他其他的投资人都有谁,如果他被一些头部 VC 投了,那我们通常会认为这是好项目,或者说他的团队成员有谁、介绍人是谁等等。我只能相信这些已知的信息,那时候还缺乏对于项目本身的判断。

BlockBeats:后来这个判断的标准有没有变化?

Fiona:第一点,我认为创始人很重要。你和创始人聊完会明显的感觉到他有一些品质,或者他的逻辑是不是能够打动你。

第二点,我认为加密货币跟普通的上市公司有很大的不同,它其实是直接 to C 的,不管产品逻辑是不是 to B,因为要销售代币,所以它必然是 to C 的。你应该去看它呈现给公众的形象,他们的这个社区氛围是怎么样的,所以所有的社交媒体频道也特别的重要。

第三点就是产品逻辑,所有的产品底层逻辑都应该更仔细的去看一下。比如当时 StepN 如何起来、如何毁灭其实都跟它的底层逻辑有关。最开始的剧本就是一切,它注定项目的结局。当你分析完整个逻辑,其实你是能够感受到的。

BlockBeats:你觉得 VC 看待和分析项目的逻辑,以及对待投资的逻辑,对自己炒币有帮助吗?

Fiona:炒币人我认为是币圈是最客观的一群人,如果比有什么不足,我认为仅仅是信息差。除此以外,我认为他们有时候感知到的东西甚至比 VC 还多,因为他们可以很深入的去持续关注一个项目,去深入社区。VC 通常是没有这个时间的,因为你的 Portfolio 太多,要去跟进的项目太多,你每天的时间被分散了,没办法高效地利用。

后来也有收到 VC 的 Offer,但没有很强的动力再重新回去。因为我认为你在每一个位置、每一个身份,它其实会局限你的思维方式,它既是赋予,也是枷锁。它会让你在特定的利益诉求下去思考问题,我反而觉得这不是那么的客观和全面。

BlockBeats:VC 为什么不能深入地跟进一个项目?

Fiona:举个例子,比如我要投一个项目,那它的所有的社媒帐号都会去看一下。但是你想象一个 VC 在牛市,可能一天下来保守估计都能收到 10 个项目 Deck,你分配给每个项目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散户买了很多 Token,就一定会盯紧着项目方的动态看,我认为这种关注度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我认为每个项目都是动态发展的,炒币人有时候更加能够持续、动态地去看一个社区的变化。VC 没有那么多时间,他们与项目所有的 DD 可能就到付钱这一刻就截止了,然后投后团队又是另外一批人,这批人可能压力更大。

可能对一个 VC 来说,对一般的项目注意力很难深入到社区这个层面。所以如果有人真的很关注某个项目的社区,那这通常不是 VC 行为,起码不是 VC 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应该是他个人的行为。当然也有一些特例,比如像 Delphi Digital 给 Axie Infinity 设计代币经济模型,但我感觉这属于大家是「相识于微」的一个状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足够重仓。但通常广撒网式的投资,我认为很难深入到社区。

跑鞋信仰

在 VC 的半年多时间,让 Fiona 接触到了不少优秀的加密项目,但要说对她自己发展轨迹的影响,则没有哪一个能出 StepN 之右。

老币圈人对 StepN 这个名字不会陌生,主打「跑步赚钱」Move To Earn 旗号的 StepN,是加密行业为数不多的现象级出圈应用。那段时间,你只要拥有一双 StepN 跑鞋,就像拿到了步入理想人生的金钥匙,不仅锻炼了身体,连每天走路都会「掉钱」。而巅峰时期数十万的惊人 DAU 数据,也在当时让无数从业者看到了 Mass Adoption 的希望曙光。

对 Fiona 而言,StepN 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项目。她也在很早期的阶段看到了 StepN 这个项目,但在上报团队后得到的反馈并不积极,因此她自己买鞋去跑跑看。2022 年 1 月春节前后,Fiona 在与朋友聊天时发现一些 Degen 玩家对这款跑鞋应用很感兴趣,在「互换情报」后,决定在二级大干一场。

没过多久,StepN 就以病毒式传播的速度,成为了 GameFi 乃至整个加密世界的当红明星。许多人对那段时期 StepN 的印象,除了彭博社的大篇幅报道,还有就是各种 VC 和机构高管或研究员离职加入 StepN 团队的消息。当然,Fiona 就是其中一员。

刚加入 StepN 的 Fiona 主要负责 PR 工作,帮助团队管理和对接社区 Mod 团队,以及接触和安排一些主流媒体采访报道等。但这段职业经历并不顺利,很快,Fiona 就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到后来,在「Web3 全村希望」工作的体验变成了「度日如年」。

最终,她选择了离开。不久后,StepN 治理代币 GMT 价格崩盘,产品与社区陷入死亡螺旋,伟大的 Mass Adoption 征程暂时熄火。大半年的 StepN 经历下来,Fiona 总结出的惨痛教训是:不要格局太大。

BlockBeats:当时为什么那么看好 StepN?

Fiona:当时 StepN 在台湾的红火程度,已经到了我父母这辈人都在玩,而且他们通过这个项目知识了解到了去中心化钱包,了解了 Solana 网络的拥堵。还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很圈外的饭局,里面有一些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和电视节目制片人,他们都有在用跑鞋走路,还去参加大安公园的线下活动。

通常 Web3 项目很难走进圈外群体,但 StepN 做到了。虽然那时我已身处其中,但这让我更加坚信它是一个真的桥梁,连接了 Web2 和 Web3。我那时候很兴奋,所以他的失败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真的很希望他们能做出一番事业。

BlockBeats:这种打击是指你对行业未来前景乐观程度方面的打击吗?

Fiona:虽然没那么严重,但我认为它本可以为这个产业带来更多,让更多人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学习区块链基本需要的知识,比如钱包和一些网络选择等等。我认为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项目,目前来看就只有 StepN 和 Luna(后者最终因庞氏模型最终崩盘)。

之所以提到 Luna,是因为当时很多投资人和机构都把自己的养老金、房子抵押贷款拿去存进 Luna(其生态借贷协议 Anchor 提供 20% 稳定币固定年化收益)。当时这个过程其实还是需要一些技术门槛的,但大家都愿意去学。

BlockBeats:当时工作上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Fiona:我在产品层面接触不是很多,但是作为用户一直有不停的反馈产品问题。能明显的感受到,团队到后期的开发重心没有放在 StepN 上,而是在不停的尝试新产品。

因为我对接 Mod,直接接触用户,每天与鞋子相关的问题可能就几百个诉求。大家对于产品更新的不给力等等问题有很多,你知道几乎无法解决,但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所以是一个光加不减的状态。当时太有想解决问题的决心,但是这个决定权又完全不取决于你,所以自己就变成了中间的「受气包」。

BlockBeats: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 StepN 很难跑通?

Fiona:一开始就知道。其实本质问题就是死亡螺旋,xx To Earn 并没有解决死亡螺旋。后期如果要维持游戏内代币 GST 的价格稳定,就需要有指数级的用户增量,而新人进来就是要 To Earn 的。所以我认为 xx To Earn 是一个死亡命题,或者说不能所有人都是为了 To Earn,这个赛道所有项目的归途都会是这样。StepN 到后期也有一些举措,或者有一些意图想要去解决这个死亡螺旋,但是并没有成功。我认为创始人自己也非常清楚,所以到后来他们在某个时间节点就已经战略放弃这个项目,去做下一个项目了。

BlockBeats:你最后卖掉自己的鞋子和代币了吗?

Fiona:我最后还是卖了,你在内部看到那个情况,就能知道该什么时候止损,但如果是我没在团队内部,可能真的会拿到最后。一般都是这样,因为太有信仰了。所以当时离开 StepN 以后,我和朋友说,这就像跟渣男谈了一场很长的恋爱,不仅亏钱,还很伤心。

我把部分鞋留给了父母,一开始他们会风雨无阻天天出去走路,因为那时候一天能赚几百甚至几千美元。后来我问他们,如果价格跌下来还走吗,他们说一定会。但是每个人都有个临界点,差不多一天赚不了一美元的时候,他们就全放弃了。

BlockBeast:怎么看 StepN 这段经历?你学到了什么经验?

Fiona:其实我认为 StepN 是个很好的成长经历。因为之前作为 VC 就是投项目,对项目的了解就是它纸面上的这些,但是你去过项目之后,你就知道项目里面真正在发生的事情是怎么样的,它真正的感受是怎么样,包括产品的进度和部门分化,出现了问题完全能感受到。那时候我才觉得,我是真正了解项目的人。

还有就是,我认为这是我人生中到现在一直很有用的一堂课,就是千万不要格局太大。对于所有的项目来说都是这样,因为通常你的格局比项目方还大。

这一堂课是真的帮我省了很多钱。

「日历本」与「买彩票」,Fiona 的炒币哲学

从 2021 年入圈至今将近三年的时间,Fiona 似乎每年都过得很充实:第一年在 VC 学认知,第二年在项目方长阅历,第三年自己炒币练实操。

离开 StepN 后,Fiona 打算就此休息,但只过了两个月她就闲不住了。在这期间,尽管有 VC 递 Offer,但她却不再愿意重操旧业,最后决定自己全职炒币,「VC 干过了,投资的事大概懂了,项目方也干过了,里面那些事儿好的坏的你也都知道了,我觉得可以先单干看看。」这一干,就把自己干成了粉丝过万的实力派 KOL。

选时间,胜过选赛道

Fiona 2022 年底离开 StepN 后的第一次实操大概在次年 2 月开始崭露头角,彼时 Arbitrum 的巨额空投给市场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流动性,加密行业迎来了一波深熊中的小牛市行情。期间,Arbitrum 生态呈现出大爆发趋势,其中属 Camelot 最为亮眼,在熊市背景下,不到两月收获 20 倍涨幅,而最早一批发现这个机会的人,就有 Fiona。

随后 3 月,Fiona 及时跟进了 Ordinals 的铭文机会,5 月作为 PEPE 表情包爱好者吃下了 PEPE 的数十倍涨幅,年底又先后抓住了 Atomicals、Ronin、Multibit 等多个倍率极高的交易机会。在社区眼中,Fiona 似乎总是能出现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点位,在今年初 meme 热潮初期,Fiona 更是无时无刻不出现在自己的 Telegram 群里,和群友一起熬夜冲土狗。

但最近,Fiona 却选择「被动躺平」,不再高强度炒币,用她自己的话说,「每天睡到自然醒,起来做个饭,下午看看盘,发发推。」不过这种被迫躺平,也在上个周末最大程度地帮助 Fiona 保护了自己的仓位。

BlockBeats:刚开始炒币会不会有一个找感觉的过程,比如什么样的风格和逻辑框架适合我?

Fiona:有,我认为这个过程特别的重要,因为除了一些天才型选手,每个人不是在所有的全时段都适合去炒币的。我就特别典型,我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频繁地去炒币,我一般只在特定时间段,那段时间我胜率会很高,我就只赚那个时间段的钱,其他时间段我就干些别的。

BlockBeats:全时段指的是哪方面?趋势节点还是每天的时段?

Fiona:是指趋势方面。比方单边行情,单边上涨、单边下跌以及震荡期,大概分这三种,这都可能不是很对,每个人可能适合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BlockBeats:去年初你抓住 Arbitrum 趋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怎么去判断趋势节点?

Fiona:我有一个日历本,我会告诉自己今年有哪些重要的节点,这个节点有什么东西要出现了。所以我的日历本告诉我,这一年我最关注的就是几个项目,以及它大概的时间节点,然后我可能会提前两个月去研究或者布局,我认为这对新手蛮有帮助的。

我记得那个时候听到的消息里就有 Arbitrum 上半年要发币,然后是 Blur 要上线,大概在二月份。所以那时候我只炒两个赛道,在 12 月份我开始去做 NFTfi 这个赛道,然后就是 Arbitrum 生态。所以我记得那一波应该吃了两个赛道,一个就是 NFTfi,当时所有买的都起飞了,其中 BendDAO 有四倍,还蛮多的,因为熊市热点有限。还有一个是 Arbitrum,当时所有买的项都倍率很高,Camelot 则更夸张。

BlockBeats:去年底的牛初趋势也是用这个方法判断的吗?那个阶段很多人还在否认牛市的到来,但你却抓到了 Ronin 的机会。

Fiona:我认为交易量不一样,你会明显感觉到比特币从 25,000 美元突破到 32,000 美元,它的交易量变化我认为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那时候我就很确定有新的行情。因为这个市场如果有现象级的行情,一定需要有大额的资金流入。所以当时让我很坚信的就是交易量,我当时也只冲了半仓,然后越涨越加,后来就加到子弹打满的程度。

然后 Ronin 我其实关注很久,因为我跟 Axie Infinity 掰扯了很长时间,所以我对他们的所有动态都很关注。决定买入 Ronin 我认为有一个节点,那个时候 IMX 的市值超过了 RON,我认为 RON 真是很有性价比,东西还做的这么好。因为 Pixel 我也最早就有玩,所以我就觉得一定要大举干 Ronin。当时我还有一个好朋友叫 Mori,她自己就是做游戏赛道的,我们俩都一致判断 RON 真的很便宜,所以 RON 应该是我认为二级买到比较好的仓位,而且也买的相对比较多一些。

BlockBeats:除了日历本,你会对不同赛道有自己的判断吗?在赛道里找项目又用什么方法论?

Fiona:大的生态还是会去猜,但是我反而觉得瞎猜的准确率没有日历本反馈的准确率高。

找项目的话,有一些排行榜网站和数据网站很基础但是很好用,我认为大家也都可以考虑。像是 DefiLlamma,在里面你会看到一些数值的变化,比如说最近 7 天某某生态或者项目的 TVL、交易量是不是猛增了,这可以帮你去梳理项目。

还有就是,我认为新东西出来一定要去尝试。我记得去年三月份,我看到当时在比特币上有铸造 NFT 这件事情,后来 Ordinals 虽然没有打,但是二级还蛮早就买了,尽管后来也卖飞了,但是其实那一波我自己觉得已经吃的很好了。

BlockBeats:就是说在炒币的时候不要带偏见。

Fiona:对。我是一个特别没偏见的人,什么都玩,就是没有那种老韭菜偏见,我认为也千万不要成为那种老韭菜,那这个行业对你来说会失去吸引力。

所以我认为要对很新的东西保持一个很开放的观点,比如在比特币上铸造 NFT 听起来蛮酷的,这种超早期倾向的,尤其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你能亏的钱其实是很少的。你就拿买山寨的钱试一下,但是它给你回报率就是超预期的。

BlockBeats:有时候大家可能会把经验和偏见混为一谈,嘴上说的是经验,但有时候这其实可能是偏见。

Fiona:对,但我认为经验和偏见要用在不同的地方,最需要经验的就是你卖出的时间点。

我有一个指标,因为我适合单边行情,无论是单边上涨还是单边下跌,如果在我猛冲的过程中出现连续两次亏钱,我就 Stop。我会认为要不就是这个阶段出问题了,要不就是我出问题了,反正就不是我赚钱的行情了。所以我最近休息,也是因为前阵子冲 meme 连续两次亏钱,这对我来说就是 Signal,然后我就会停手。

前两天我在 Twitter 上说市场「脱水」,就是因为我能明显感觉到山寨币的流动性很差。所以我的「脱水」指的是,如果你没有那么擅长交易,就选择回到自己的防御型仓位,比如说比特币和 Solana,所以我卖掉了一些山寨,然后更多的加到了这些主仓位上面。

BlockBeats:你如何去判断流动性的好坏?指标是什么呢?

Fiona:你可以自己试着卖卖看,感觉蛮明显的,有时候你卖五万美元都跌几个点,那就是蛮差的,说明做市商在互搏。或者去看订单簿,这些都蛮明显的,多交易就有感觉了。还有一个是,我认为涨不上去的时候就得下来了,我认为很难维持一个比较高的价格曲线,但我认为牛市一定还没有结束,只是后面的钱可能没有前面的钱那么好赚了。

「Fading Bag」和「买彩票」

除了对时间点位的判断和选择,Fiona 还有一些有趣的「打野战术」。

去年 11 月,Fiona 发了一条推特,准备用 5 万美元的初始资金去挖掘一些非市场主流的生态项目,她把这笔资金称为「Fading Bag」,即「消失的仓位」。抱着归零的心态,Fiona 买入了 RON、KUJI、ZEN 等项目代币,并不时公布自己的仓位更新。最近一次更新时,Fading Bag 的仓位已经超过了 20 万美元。

另一个让 Fiona 和她的社区乐此不疲的是「买彩票」战术,尽管很难融入自己的整体仓位管理,但 Fiona 还是会在深夜和清晨与社区一起冲锋陷阵,小仓位买入这种 meme 或土狗。在她的推特上经常能看到各种「10 倍了」「20 倍了」的推文,但代币字母你又从来没见过,对于刚关注 Fiona 的人来说,很容易产生小焦虑情绪。

BlockBeats:Fading Bag 这个点子是从哪里来的?

Fiona:我的台湾朋友 Woody(台湾地区知名加密 KOL),他跟我讲说之前熊转牛的时候,有人搞了一个几万美元的「小基金」,后来牛市就做到了 200 万美元。我那时候看川沐(知名 KOL)的实盘,我认为那种实盘对普通人的借鉴意义有时候其实没有那么大,因为节奏太快,有些人不太能跟上,或者没有办法抵抗那个波动率。所以那时候我就想,要不我也搞一个,就类似于实盘,但是可能周期会更长一点,最后就做了这个尝试。

BlockBeats:你管理这个 Fading Bag 的逻辑是什么?

Fiona:我认为是买一些早期看好的项目,这些项目没有像 Solana、以太坊这样的确定性,但在我看来很有潜力,可能是找像 Camelot 一样的项目。目前找到最成功的项目可能是像 RON 和 MUBI 这些。倍率其实也还蛮多,但是我卖的不是特别好。

BlockBeats:你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打法就是「彩票仓位」。但对你来说,这种仓位会不会太小,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冲彩票呢?

Fiona:我认为这是分散精力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我不想频繁调整我的大仓位。那时我就已经基本买完了我的大仓位,Solana 我从头到尾都没有动过,那小仓位就应该去「打野」,就是你要觉得有点事儿干。

因为我那个时候处于一个过度兴奋的状态,所以不太能停下来,但又不想每天去移我的 Solana 仓位,那也没有意义。我其实蛮喜欢炒土狗的,因为我认为那是一种社区文化,是加密文化的一部分。那已经不是钱了,就是参与,那种小倍率翻倍的感觉带来的肾上腺素其实很高。

BlockBeats:那段时间你生活节奏是什么样的?

Fiona:以前四五点起床炒土狗,然后卖掉,可能八九点回去睡回笼觉,然后中午起床吃饭。下午去咖啡馆炒币炒到晚上,然后晚上如果不想睡,再蹲个晚上的土狗,可能蹲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五点又起来炒土狗。我现在每天睡九到十一个小时,但那段时间我炒土狗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这状态完全不一样,需要的睡眠也完全不一样。

BlockBeats:那段时间你对消息的反应也很快,尤其是「马斯克 AI」概念的 GROK。

Fiona:我其实本来想买更多(GROK),但是因为我看马斯克发了一天价格都还没起来,所以我我有点惊讶。其实那个时候我因为炒 meme 全天候在线,一直在刷 Dexscreener 排名,那时候就看到 GROK 出来,我认为马斯克这主题非常好用,而且马斯克刚推这 AI,一定得老发推,那它就有了持续的流量流入,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家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买它,所以我反而有点买少了。

BlockBeats:最近这一波 meme 大热潮,你有抓住什么机会吗?

Fiona:有抓上我最爱的 PEPE,吃到二级。其实这一轮现在很多上 Binance 的 meme 币我最早都买过,但卖飞了,所以我其实最近都比较难过。像 Myro,我在市值 100 万美元的时候发在群里,在 1000 万美元的时候就开开心心走了,所以最近我都属于比较沮丧的状态。还有 WIF,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是卖飞了,但那个时候看感觉就差不太多。

KOL 红利

对于做 KOL 这件事,Fiona 其实是无心插柳的。刚离开 StepN 那会儿她的 Twitter 只有百来个粉丝,其中一半还是自己认识的朋友,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KOL。后来,Fiona 发了一条韩国加密监管相关的推文,被好友 Jeromeloo(中文区知名 KOL)转后一下子涨粉 300 多,此后便决定试一试。到后来 Fiona 发现,做 KOL 除了流量方面的变现,对自己寻找和把握早期机会也有不小的帮助。

BlockBeats:当时 Metis 这个趋势又是怎么抓住的?

Fiona:当时他们开始做大量的市场宣发。因为我有一个朋友在韩国做 PR 市场,他有接 Metis 的单子,那时候 METIS 大概 20 美元。然后她跟我反映了这个情况。我其实觉得现在做 KOL 有一个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如果有大规模的市场宣发,你是能够知道那些消息的,说明团队真的有东西要推出来,要不就是拉盘,要不就新产品,通常还会两者相结合。

另外一个,我认为 Metis 生态一定要关注的是他推出了一个非常大额的生态基金,让我认为跟之前 Avalanche 暴涨之前的生态基金很像。所以那个时候又买 METIS,又买 Metis 生态的代币,但最后 METIS 涨得还可以,但它的生态的代币就有点「拉胯」了。

BlockBeats:最近社区关于「KOL 轮」的讨论颇为热烈,似乎现在做 KOL 的确有不少红利。

Fiona:没错,但我最近也觉得有点短板,因为 KOL 轮还是要干活的,你要去帮团队发东西,那其实就相当于有了一些工作上的牵扯,没有办法再像之前一样那么 Degen 并全身心的去投入。

BlockBeats:现在你的 PR 公司大概对接了多少 KOL?

Fiona:中文区大概有 37 个 KOL,因为我不想做那种量很大的,想真的能提供一些价值。韩文区会比较多一些,大概有 200 多个。目前就主要做这两个语种为主,也有一些其他语种可能接下来会做,但还太早。

BlockBeats:海外 KOL 的市场怎么去拓展呢?

Fiona:我都是找当地的朋友,这个是特别容易踩坑的一件事情,有时候你连语言都不懂,也没那么多时间。所以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是韩国头部的 KOL,他会介绍比较靠谱的 Agency 以及他自己的 PR 公司,所以这两部分就构成了我们韩国市场的组成部分。

比 All In 更多一些

如果你一直关注 Fiona 的推特,会发现她的炒币与生活并不割裂,甚至融合得有些过分完美。除了炒币的逻辑与机会分享外,Fiona 流量最高的推文其实大多是她自己对炒币生活的细腻分享:因为炒币把菜烧糊了,她会拍一张图发推特,和 KOL 朋友聚了顿餐,要拍照发推特,因为熬夜炒币晕倒了,在医院醒过来还要发推特。还有炒股、买房,外人不难发现,Fiona 在推特分享的每一个交易机会或者认知,几乎都是自己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在过往的推文中往往有迹可循,一个词概括的话,就是接地气。

当然,最为粉丝津津乐道的还有她向父母「布道」的过程,关于 Fiona 是如何说服父母买入 SOL 的推文,如今已有 14 万的浏览量。

Fiona 的父母很早就知道她自己在炒币,但那时候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完全不一样。早年间,新闻媒体对区块链行业的报道多居负面,但 Fiona 在加密行业工作并挣到钱后,让他们可能对这个产业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Fiona 的父母从 StepN 开始对加密货币有了一些基本的认知,「因为早期每天走路都在赚钱,所以我认为他们对 Crypto 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态度。」后来,Fiona 不管是仓位管理、投资逻辑还是 NFT 小图片的挑选,都能跟自己的父母唠上话题,在炒币人里实属「罕见」。

去年底,Fiona 力劝父母 1000 美元附近的以太坊和 25,000 美元附近的比特币「可以随便买」,也让她的父母成了这轮牛市买入位置最好的一批人。她自己觉得,当下不负责的银行理财太多,父母自己又不太有精力去管理自己的钱,所以应该有人帮他们买入并且拿住。「他们现在蛮开心的,每天就看看比特币和 Solana 的价格走势」,Fiona 说到,「比起被骗走,父母的钱套在比特币里更好些。」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Followin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喜欢
23
收藏
1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