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Crypto攻城狮
200,028个推特粉丝
关注
空投交互丨分享币圈热点、干货 丨币圈宣发丨合作私信丨📩丨丨#BTC #ETH 📈 | Web3 Advisory & Marketing |
动态
avatar
Crypto攻城狮
主题贴
我有个老朋友,这阵子突然变得神神秘秘的。 平时爱聊行情,这几天天天只说一句话:“我在孵 meme。” 我还以为他又去冲那种纯情绪盘,结果有一天他笑着说: “这次不一样,我做的 meme 是有现金流的。” 我被惊讶到了,说:“你这是在搞什么新物种?” 他说:“ @bitdealernet ,上面每个meme币都带资产背书,还能持续分流动性。” 听完我只想说一句——币圈终于有人在认真做 meme 了。 一、核心逻辑:Meme + 资产背书 + 永久流动性 🔹双流动性池 + 永久锁仓 募集来的资金按照设计拆成至少两个池子,一个跟 RWA / SOL 抵押资产挂钩,另一个跟 $BIT 挂钩。更重要的是,这些 LP 一旦建立,就永久锁定,从制度上封闭“抽池跑路”的后门。 🔹资产背书与现金流映射 游戏或项目上线所产生的净收益,部分或全部将用于回购对应的 RWA 代币,而不是直接打钱给 $BIT 持有者。这样 $BIT 是生态控制 / 激励层,而“资产 + 贴现”落在 RWA 代币与游戏收益方。这种设计让 Meme 并非无根漂浮,而是可在资产体系里呼吸。 🔹效用清晰 + 边界界定 白皮书里明确, $BIT 是效用型通证,不参与 iGaming 收益分红,也不等同于股权。它用于治理、手续费支付、激励分发和访问特定生态功能。这个界定极其重要,因为它划清了“叙事”与“兑现”的边界。 🔹内容激励 + 社区驱动 项目选择加入 Kaito 生态,让创作者 / Yapper 也成为系统重要节点:你写对趋势、做有价值内容,就能拿到生态奖励。这把“写文章”从业余爱好变成真正的“价值定位行为”。 二、最新动作 + 信号 游戏板块上线迹象显现:@bitdealernet 提前透露部分 iGame / RWA 对接计划,强调“权益型背书项目即将登场”,表明落地在加速。 社交奖励机制强化:在 Kaito / Yaps 平台上,项目团队加大对创作者评分 / 奖励的宣发力度,强调“谁创造价值,谁拿代币”这一核心基础。 机制继续打磨:团队在白皮书里多次提到“我们会不断迭代奖励模型与锁仓节奏”,说明他们不满足于一次设定,而是看重可调整性。 三、攻城狮的判断 + 我盯的关键点 1.Bitdealer 有成为 Meme 底层设施的潜力 如果它成功搭建起这个“资产 + meme + 激励”的三角结构,那么未来别的 Meme 项目可以直接跑在它上面。就像今天的 ERC-20 跑在以太坊上,它可能是 Meme 世界的一条主干链。 2.兑现机制是核心考验 设计可以说得响亮,执行才是硬功夫。游戏上线后收入回购数额、节奏、实际流量是验证这项目是否非虚非飘的关键。 我特别看好三个衡量指标:回购频率、回购金额 / 比例、玩家付费 / 活跃数。 3.内容辨识能力决定生态质量 把写作 / 社群行为纳入激励体系是大趋势,但识别创作者“真实价值”比刷量要难得多。 攻城狮认为:在前期,有深度、有见解、有连接力的内容创作者,会被算法 / 社群赋予更多话语权。 4.释放 / 解锁节奏要盯死 虽然 LP 被永久锁住,但 $BIT 的名义流通量会受释放 / 空投影响。如果释放节奏太快,仍有冲击风险。 我要盯的包括:解锁表、解锁公告、团队 / 顾问 /早期用户的持仓流向。 5.社区共识与二次身份认同 Meme 项目最终在社群里能否自洽很关键。$BIT 不能只是一个代币,它要能承载社区认同、身份标签、价值观表达。有没有挂载文化、故事、标签,是我会反复追问的。 结语 BitdealerNet 目前看起来像一场有野心的结构实验。它不满足只是喊梗、发 meme,而是希望让 meme 有“腿”能跑、有“血液”能流、有“骨架”能撑。 攻城狮认为,2025 年如果 Meme 路线还有机会重塑格局,它有可能是其中一把钥匙。但要从“被看好”到“被验证”,还得经历一波又一波考验。 接下来 2–3 个月,会是极为重要的演化期。我会持续跟踪数据、落地游戏、回购情况、内容激励机制是否实名落地。
avatar
Crypto攻城狮
主题贴
最近我一直在盯 @Talus_Labs ——它不像一波炒作项目,更像是正在把 AI × 区块链那条路“硬生生走下去”的那类。 最近有几条更新让我特别在意: 🔹Talus 已在 Testnet 阶段启动了 http:/Idol.fun 的 Agent vs Agent 模型,让用户能真实体验 AI agent 间的对战机制。 🔹项目最新一轮融资突破 1,000 万美元,背后有 Polychain 领投,Sui Foundation 和 Walrus Foundation 作为战略支持。 🔹白皮书 + Devnet + Nexus 框架已对外释出,正式把“自治 AI agent”这个概念落地成为可开发工具。 🔹Talus 还在用 Sui 做协调层、Walrus 做数据层,让 agent 能在链上与数据层之间流动和验证。 基于这些,我作为攻城狮有以下判断 / 观点: 1.Talus 的价值主张正在从“AI 工具”跨到“AI 参与体” 不再只是给你一个智能助手,而是让每个 agent 自己跑、自主决策、对战、产生价值。用户可以下注、观察、参与其竞争。这种让 AI 成为“被预测 / 被投注对象”的路径,很新。 2.可信机制是第一道门槛 如果 agent 的每一步动作不能被验证、追踪,那就容易被质疑为人为干预。Talus 把“可验证推理 + onchain 审计”写进架构里,就是意识到信任是 AI 上链最大的挑战。能否真正把这个能力做出来,是未来口碑与生态活跃度的关键。 3.战略整合 + 资源扶持是背后的底气 融资不只是数额,更是支持方的匹配 —— Sui + Walrus 入局,对 Talus 架构层、数据层的整合能力会有实质帮助。未来 agent 能调用数据、交易资产、跨链交互,更可能的出现在不同生态间。 4.风险不容忽视 1)代币模型尚未完全公开,早期分配 / 流通设计会被放大审视。 2)当规模放大时,agent 间对战 / 推理 /验证的算力、成本、延迟问题会被拉出来晒。 初期可能有中心化力量主导 agent 路径或验证节点,如何让治理可升级是考验。 3)所以我觉得,@Talus_Labs 比多数 AI+链项目更值得跟踪。下一步里程碑可能是 Mainnet 上的 AvA Markets 正式启动、Token 机制落地、首批高质量 agent 入局。
IDOL
1.34%
avatar
Crypto攻城狮
这几年撸过太多流动性活动,看到“100%+ APY”已经麻木了。 多数项目靠补贴硬撑,活动一结束,TVL 一夜蒸发。 @MMTFinance 这次在 Sui 上搞的 HODL Campaign,我一开始也半信半疑。 结果它不仅 1 小时吸金 3,000 万美元,后面资金还没怎么撤,反而叠加了公募和积分机制继续锁仓。 这说明它不是单靠空投热度,而是有持续激励结构(ve(3,3) + 金库收益)。 在这个拼“留存率”的时代,Momentum 已经给出了一个有点意思的答案。 1️⃣ 社区优先的 MMT 公募上线 @MMTFinance 与 @buidlpad 合作,推出 MMT Community Offering,目标募资 4.5M 美金。 活动设两档估值:Tier 1(更低估值 + 更高额度)侧重给参与 HODL/WAGMI 的早期支持者;Tier 2 向普通合规用户开放。所有通过此次公募获得的代币将在 TGE 时 100% 解锁,没有锁仓。 2️⃣ 量级背书:交易额 & TVL 大幅攀升 自上线以来,Momentum 宣称累计成交额突破 160–180 亿美元、TVL 超过 5–5.5 亿美元。不少流动性在 HODL Campaign 中被“锁定”以参与公募资格。 这说明:Momentum 正在从 “新项目跑步期” 向 “中坚规模路线” 过渡。 3️⃣ HODL Yield Campaign:补强流动性 & 社区动员 早在 9 月底,Momentum + BeadlePad 合推的 HODL 活动在 1 小时内吸金 3,000 万美元,APY 上限部分池达到 155%,还叠加积分机制(Bricks)。 这不仅打出强信号,也是“资金预备池 + 社区预热器”的组合战术。 4️⃣ 模型与机制:ve(3,3) + 浓缩流动性 + 社区权益 Momentum 在设计上融合了 ve 模型和三维激励结构,希望把锁仓、做市、社区贡献这三者的动机拉在一起。其浓缩流动性设计(类似 Uniswap V3)在 Sui 的并行交易架构里具备天然优势。 但模型本身有边界:大户治理权威化、补贴退潮后的持续深度压力、跨链竞争挤占空间,都可能成为考验。 5️⃣ 策略路径:走向流动性中枢 + 跨链入口 相比纯 DEX,Momentum 的路线在于把“金库 / 多签 / DEX / 跨链 + Launchpad”拼在一起,做 Sui 乃至 Move 生态的中枢流动性平台。 通过 Wormhole、OKX Wallet 等通道,它能把其他链的资产“桥入”到 Sui,这对外部资金有吸引力。 6️⃣ 我会重点观察的 3 个指标 公募结束后 72 小时内 TVL 回撤幅度是多少? 各对池子的 手续费收入 / LP 净收益 是否能支撑补贴后的生态? 通过跨链桥入的资产构成(稳定币 vs 风险币)以及流动性活跃度能如何分布? 7️⃣ 简短给用户的实战建议 参与公募:若你在 HODL / WAGMI 活动中已有积分 /锁仓,一定要核实 Tier 1 条件与额度。 做市 / 提供流动性:优先选取主流对(如 SUI/USDC、SUI/ETH),关注点差与滑点表现。 社区任务 / 积分:合理分配精力,不要在“最后冲榜日”被动做无效任务。 一句话总结:Momentum 正在用一次社区导向的公募 + 强流动性事件组合,向“从补贴驱动到可持续驱动”的关键节点冲刺。它的未来高度,将依赖于:公募后的资金留存 + 非补贴状态下真实手续费能否兑现。
UNI
7.37%
avatar
Crypto攻城狮
09-24
和朋友吃饭,他说:“现在 AI+链的项目一个比一个猛吹,结果一上交易所就是天价 FDV,散户根本没法玩。” 我听了只能苦笑——这种高 FDV+高流通的老套路,谁没被套过? 其实币圈人最怕的不是方向错,而是看对了却没肉吃。 这次我关注的 @OpenledgerHQ 不一样:Binance 上市、FDV 合理、空投释放有节奏,供需张力明显,更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 过去数周,OpenLedger 有三件值得攻城狮重点讲的“质变级”进展: 1)Binance 上市 + HODLer Airdrops Binance 9/5 公告,9/8 上线 $OPEN 现货(含 USDT/USDC/BNB/FDUSD/TRY 交易对),初始流通 215.5M(21.55%),首批空投 10M OPEN(1%),再过 6 个月追加 15M。官方合约公布为 BSC/Ethereum 同地址(Seed Tag)。这既提高了可得性,也意味着后续解锁与二次空投的节奏会直接影响抛压结构。 2)与 Trust Wallet 的 AI 钱包合作 官方与多家媒体确认:双方共建“AI 原生、自托管钱包体验”,把自然语言指令、可验证归因与链上自动化直接塞进钱包界面(无需放弃私钥)。这一步把“智能即入口”的叙事落到真实产品线。 3)内容与注意力激励:Yapper Arena 面向讨论 OpenLedger/去中心化 AI 的 6 个月榜单,总奖池 200 万枚(OPN/OPEN 命名曾混用),鼓励深度内容与长期参与;与 Kaito 的 Yaps 评分/榜单生态天然耦合,利于形成“可衡量的舆论场”。 🔧 技术底座的“可交易 AI 资产”路线 OpenLedger 把 数据 / 模型 / Agent 视为可流动资产,围绕 Proof of Attribution(贡献/归因证明)、Datanets、ModelFactory / OpenLoRA 等原语,把训练、发布、计费与分配放到链上,解决“谁贡献了什么、应得多少”的老大难。这条线是 AI×Web3 的关键差异化。 💰 融资与背书 2024 年获 $8M 种子轮(Polychain & Borderless 领投,含 HashKey 等),多方报道统计至 2025 年累计约 $15M 融资,叙事与资本匹配度较高。 🌱 生态与开发者扶持:OpenCircle 官方宣称通过 OpenCircle/SeedLab 提供 $25M 生态资助,聚焦去中心化 AI 协议与应用,配套算力/归因积分等激励,降低试验成本、加速应用落地 🧭 我对投资/建设者的观察要点 供给侧:种子标签+分期空投→关注解锁节奏与二级流动性承接。Binance 产品侧:留意 Trust Wallet 集成的灰度上线时间线(多方称 8/6 宣布,业内动态提到10 月试点),验证真实使用频次与留存。 生态侧:跟踪 http:/scan.openledger.xyz 的主网活跃度与 OpenCircle 扶持的首批项目,评估是否出现“可计费的真实用例”。 一句话总结:OpenLedger 正把“AI 资产流动性”从概念推进到产品与生态三件套:交易所流动性(OPEN)+ 钱包入口(Trust Wallet)+ 社区注意力(Yaps/Arena)。最终胜负取决于归因机制是否真能带来可计费的 AI 应用与可复用的数据/模型市场。
BNB
0.53%
loading indicator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