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市场
Alpha
热点风向标
专题
福利中心
账户
语言
亮色模式
下载APP
登录
Haotian | CryptoInsight
41,221个推特粉丝
关注
独立研究员| Researcher | 以技术和商业视角解读区块链前沿科技 | ZK、AI Agent、DePIN ,etc | 硬核科普 | Previously:@ambergroup_io | @peckshield | DMs for Collab | 社群只对Substack订阅会员开放
动态
Haotian | CryptoInsight
很意外, @LineaBuild 的空投对象列表里竟然没有Github开发者。看看Linea的技术背景光环: -ConsenSys开发,以太坊最早技术贡献者; -高阶的zkEVM技术路线; -Lattice-based和Vortex创新证明系统; -完备的EVM等效友好性; 本以为有技术基因的项目会延续激励开发者的传统。
Linea.eth
@LineaBuild
Five weeks ago, Ethereum celebrated 10 years of zero downtime. Next week, LINEA becomes the most significant token to enter the ecosystem since ETH itself. The eligibility checker is now live ahead of the September 10 TGE. Check yours at http://linea.build/hub
Haotian | CryptoInsight
主题贴
#主题贴#
逛英文博主圈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 $ETH Maxi 和 $SOL Maxi总是针锋相对,ETH方嘲笑SOL那边稳定币采用率过低,SOL方则讽刺Tom Lee认知偏低只会Shill。太有意思了。 但其实我个人倒有个观点:ETH VS SOL的竞争对抗关系早就随着“以太坊Killer”叙事的破灭而结束了。Why?
USD1
0.05%
Haotian | CryptoInsight
08-30
看到 @plumenetwork 也开始主打Real Assets Bitcoin (RWB)新叙事了。第一反应BTCFi这块蛋糕先是被华尔街DATs概念抢食,现在又迎来了劲敌RWAFi?我觉得有必要聊聊这个方向的症结和机会: 1)都在全力破解BTC生息的困局。2.2万亿美元的BTC就这么躺在那里吃灰,这确实是整个Crypto行业最大的资源浪费。 过去靠Wrapped BTC 和中心化托管摆渡的DeFi方案,可以让BTC充当价值存储资产在全链环境下流动起来,但这种Yield收益全得靠新平台发的代币激励,一旦暂停激励或市场转熊,APY便无法维持。 手握巨大规模BTC资产的机构自然能看清楚这一点,根本不可能拿几个亿美金的BTC资产去博一个随时可能崩盘的流动性池? 2)无论是DATs、BTCFi还是RWAFi大家都有赋予BTC资产原生收益的诉求,DATs目前中心还在美股市场场外资金,BTCFi则还停留在搭建Native infra阶段,唯独RWAFi已经跑出了若干Onchain yield + Offchain Business的模式。 Plume这次直接把BTC对接到企业贷款、结构化债务这些真实世界资产上,收益来源从“挖矿奖励”变成了“合同现金流”,这个转变其实挺关键的。 举个例子,用户把BTC抵押后资金流向了某个供应链金融项目,每月有稳定的8-10%年化收益,这种收益跟crypto市场涨跌完全脱钩,这才是机构真正需要的——可预测、可审计、可合规的收益模型。 以上。 和DATs和BTCFi的重心不太一样,RWAFi这条路径最大的症结就在于链下资产的风控和合规。尽管合规问题略显“被动”但至少在给链上资产摸索原生收益方面踏出了最正确的一步。
Plume - RWAfi Chain
@plumenetwork
08-28
Bitcoin is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digital asset. At $2.2T, it’s also the world’s most underutilized. For a decade, BTC sat idle as “digital gold.” That era is ending thanks to Plume. More → https://plume.org/blog/idle-no-more-turning-2-2-trillion-btc-into-working-capital…
PLUME
1.23%
Haotian | CryptoInsight
08-29
这两天 Monad生态 @apr_labs 完成$20M融资的消息引起了不少关注。大家可能会好奇,是什么协议能让YZI Labs、Pantera、Consensys等等顶级VC争相押注?来,科普解释一下: 1)aPriori官方定位是一个高频交易(HFT)级别的CeDeFi平台协议,用Crypto Native的说法是一个构建于Monad平台上一个MEV基础设施和流动性质押协议。 这样的解释都Make Sense,因为aPriori本质上就在做一件事:把华尔街的高频交易系统和Crypto的MEV捕获机制融合起来。 具体而言:aPriori通过发行 $aprMON 的LSD代币聚合资金,然后基于此构建了一套三层飞轮系统: 底层捕获MEV收益共享给质押者,中间层用AI智能分析订单流,以提升交易落单率,顶层顶层则通过Swapr聚合器提供机构级别的交易执行。 通俗抽象理解下,aPriori的协议创新点之于Monad类似于“jito +Jupiter”的组合体之于Solana,然后再把这些创新点用华尔街高频交易技术落地成了机构级交易产品。 2)在综合了解完之后,我提炼两个我认为aPriori最大的创新点: 1、它把MEV和聚合交易融合成了一套基础设施而不是两个独立产品: Solana上的Jito和Jupiter等都是相互独立的协议,Jito作为MEV拍卖市场的中间商赚取拍卖手续费,而Jupiter则专注于聚合流动性和交易路由。 aPriori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AI实时识别订单流机会,毫秒级执行,然后把收益通过aprMON分给质押者。 Swapr提交的交易直接走aPriori的MEV通道,享受更快确认和MEV保护,这种从入口到执行到分红的一体化飞轮设计,特别适合Monad这种高并发高性能的新锐公链。 2、它把订单流从“负外部性”变成了“可分层定价的产品” 传统的DEX所有的订单信息会一视同仁,交易精度很缺失,这会导致严重的体验问题,比如MEV bot的套利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用户的交易滑点,临时大量普通用户的Fomo交易又会影响机构级交易所需的网络稳定等等。 针对此,aPriori的解法是用AI把订单流进行了产品化分级,通过实时分析每笔交易的“毒性”然后分层定价,比如: 剧毒订单(套利bot),收取高手续费,导向公开市场让他们PVP;轻毒订单(私有交易),收中等费率,走私有暗池隔离执行;无毒订单(普通用户),收优惠费率,享受最优执行价格。 这种分层定价的产品化切割,实际上是把原本的零和博弈变成了正和博弈,相当于用剧毒交易的高成本补贴了普通用户的交易体验,大家各取所需,互不影响。 这让我想起Robinhood也是通过把散户订单卖给做市商的方式,达成了散户的“零交易手续费”体验,相比之下,aPriori不仅借鉴了这套成熟的TradFi机制,还把这套系统透明化、去中心化了,且并没有自留价值,最后通过aprMON把价值返还给了所有参与者。 以上。 总得来说,机构争相投资的2,000万美元,并不是买一个简单的DeFi协议,更像是买未来Monad生态甚至更广泛EVM生态的“新型MEV+高频交易基础设施”垄断权? 它把TradFi的高频交易、AI的智能分层路由、Crypto的MEV捕获整合成了一个全新的“物种”:一个集挖矿、交易、分红为一体化的方案。 twitter.com/tmel0211/status/19...
HOOD
76.15%
Haotian | CryptoInsight
08-27
恭喜菠菜 @bocaibocai_ 以为入职Pharos就很高调了,没想到才没多久又成了RWA新晋基金Unified Venture的创始合伙人,太强了。此刻只想感叹下,看得懂孙哥上太空和月球,却看不懂菠菜的飞升速度了。。 twitter.com/tmel0211/status/19...
Haotian | CryptoInsight
08-27
看到 @flock_io 也加入了华尔街DAT(Digital Asset Treasury)的叙事阵营中了。有意思的是,FLock 和CIMG Inc的合作和市面上大多买ETH、BTC作为储备资产来拉股价的玩法截然不同,来具体说说: 具体而言,FLock 和CIMG Inc采用了深度业务绑定的合作模式,CIMG需要购买 $FLOCK 代币作为储备资产,双方还会共同打造一款名为LifeNode的AI健康监测与智能推荐产品,FLock为其提供AI隐私计算和联邦学习的技术服务。 1)现在华尔街风靡一时的DATs模式,本质上就是Crypto(3.3)模式的翻版,买币→股价上涨→发债→再买币,其正向飞轮的运作模式要依赖市场的单边向好,多少有点“Ponzi”的味道。这属于第一波投机性DATs,华尔街上市公司借Crypto炒作股价,Crypto市场借华尔街的Fomo获得外部增量资金拉盘。 而FLock 和CIMG的合作模式采用了“业务+代币”的深度绑定,一方面,由于要收购代币,FLock的代币价值和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产生了实质性挂钩;另一方面,FLock提供AI技术供应服务,会直接影响CIMG的战略和市场表现。换句话说,二者的合作并非简单的投机炒作,而产生了业务协同和价值关联。 2)要深层次理解这一点,还得下CIMG Inc这家上市公司。这家公司很有意思,表面上是做咖啡起家,但通过一系列收购动作(西邻在线的AI智能选品、霍茅文化的(“产业+AI+资本"四轮驱动),已经把自己改造成了一个“科技+营销”双引擎的数字健康集团。 此次和FLock合作,相当于从营销端的AI应用直接跳到了产品端的AI创新——LifeNode落地,CIMG就真正从“用AI的公司”变成了“做AI产品的公司”。关键是,FLock的联邦学习和隐私计算技术恰好击中了健康数据应用的核心痛点: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实现AI个性化服务? 3)事实上,FLock和CIMG的合作模式若能跑通,则可能会开启DATs 2.0时代——生产型DATs。 因为,这种模式对双方都有好处:对FLock而言,有了稳定的B端客户和资金支持,可以专注技术研发;对CIMG而言,既获得了先进的AI技术能力,又能通过代币储备获得Crypto行业的增长红利; 关键是LifeNode的应用落地会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础,其后续用户增长、技术迭代、商业化进程等等方面都会反馈到合作增益上。 twitter.com/tmel0211/status/19...
FLOCK
3.87%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