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數字遊民公社:400元一個月租金,這筆生意怎麼還算賺的?

圖文 | 星辰 2024.5.27

《我眼中的Web3》第2期 走進數字遊民公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O2nlASZ_8

上週五,從杭州開車去了趟安吉,2小時的路程,去看望已經入住DN餘村數字遊民公社的兩位朋友。

一位是我的諮詢客戶清酒,線下首次面基,一位是業內好友三支,特去看望。

我託清酒為我聯繫了DN餘村數字遊民公社的運營朋友阿銀,一起聊天,瞭解DN餘村,談談各自的想法,交個朋友。

清酒:獨立設計師

三支:Pond's Head  of APAC & LXDAO Core Buidler

阿銀:DNCN 核心運營

我們交談了近2個小時,我用飛書將錄音轉成文字,又用ChatGPT一鍵整理。

以下:

在全球數字化和遠程工作趨勢的推動下,數字遊民這一群體逐漸嶄露頭角。而位於餘村的DN數字遊民基地則為這一新興群體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棲息地。

1)背景與合作模式

DN餘村數字遊民基地的建立是政府與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合作的結果。作為一個被政府採購的服務項目,數字遊民基地的創建過程分為兩大主要費用:諮詢費和運營費。諮詢費主要用於前期調研和策略制定,幫助政府決策是否推進該項目。運營費則涵蓋了實際項目的落地和運營。

2)項目起源與改造

基地所在地原為一個閒置多年的度假村,這裡曾是一個閒置泡沫資產,別墅區也長期無人居住。在政府的全球招商合夥人計劃的推動下,這裡得以重新改造。

年輕人傾向於城市生活,而鄉村建設再美,也多被當作旅遊景點。

因此,如何吸引人們長期居住成為關鍵。

自2023年6月起,DN數字遊民基地開始運營,一年來已接待超過500位遊民。

基地有51個房間,最多可容納140人,現已基本滿員,平均常駐人數在100人左右。

3)鄉村與城市的差距

基地的可持續運營離不開互聯網和電商的發展,這些技術大大縮小了城鄉之間的物質和信息差距

然而,醫療和教育等大型人口聚集需要的基礎設施依然是鄉村的短板。

不過,隨著交通的便利和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的興起,這些問題也在逐步得到解決。

4)數字遊民基地的生態系統

DN餘村數字遊民基地的優勢在於其規模和持續性

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它通過一定規模的空間和文化運營,實現自循環、自擴張和自發展

基地的目標是從0到1激活整個社區,形成一個內在的公序良俗,吸引並留住居民,實現持續運營。

5)政府與公司的雙重收益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基地不僅盤活了閒置資產,還吸引了人才,創造了一個創新樣本和政績

此外,這一項目並非以盈利為主要目標,而是作為鄉村基礎設施和人才引進的一部分進行投資

對於運營公司而言,住宿成本低,多人間只需400元一個月的租金,每個居民並非真正的消費者,而是通過政府支付費用來維持基地的日常運營。

雖然整體投資難以通過商業收益回收,但其定位為非商業性質的基礎設施,使得這一項目在社會和經濟效益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6)數字遊民基地的未來

DN數字遊民基地的核心理念在於大規模體量和生態運營。

其反常識的特徵在於規模怕小不怕大,地理位置則怕近不怕遠。基地位於遠離城市的地方,減少了城市的各種誘惑,使居民更能專注於社區生活和工作,形成強烈的凝聚力。

阿銀:

「它跟其他的在核心區別,就是規模、體量是不一樣的。第二個是它的性質不一樣,就是不是完全商業性質的東西。

它有點反常識的地方在於有兩個特徵,一個是怕小不怕大,它規模還怕小。小了它規模不成型,不能成為生態,做不起來,也不會有聲音往外去發,也不會形成影響力。

第二個是怕近不怕遠,離城市近,反倒我們會有顧慮,不太想做,要離城市遠,越遠越好。

找到嘰裡嘎啦的地方,我們自己玩,我們想要這種,對,越遠越好。

遊民本身在移動,你要到達一個地方是需要成本的,但是你離開一個地方也要成本。如果你的公司是在城市裡面的,那麼多誘惑,你待一天,你有半天都在外面玩,人跟人之間就不會產生很強的關係,也不會有對話跟交流,或者是說他的一個凝聚的一個粘性就會很弱,你需要額外的使用別的措施來去影響,這時候你會做得非常累的。

7)社會關係的重建

現代工業化和城市化使人們的社會關係變得陌生和原子化。

DN數字遊民基地通過社區生活重建了這些關係,為居民提供了歸屬感、參與感和成就感。

社區不僅是一個居住地,更是一個重新構建社會關係的平臺,彌補了心理支持和社交的缺失。

阿銀:

「工業化和城市化,讓人的關係變得陌生,從原本的宗族結構、家庭結構變成一個社會原子化結構。

人的歸屬感、參與感跟成就感越來越淡薄的。

人作為一個社會工具存在,不是作為一個人存在,這時候其實人跟人的社交是缺失的。

人在城市裡面也是個孤島,沒什麼鄰里關係,遠離城市的這樣的社區反倒是成為一個這樣的中間承載。

比如說你進入社區裡面就是會有人聽你講話的,你就是會重新構建社會關係和被看見,或者是你看到其他生活可能性,這本身就是對你迷茫的、龐大的、不確定的一個未來的一個緩衝,它是一個社會新需求。」

8)開源精神與社區運營

DN數字遊民基地的運營理念與開源精神一脈相承。

社區強調開放性、包容性和去中心化,運營團隊在啟動後逐步淡化自身角色,讓社區自我管理和發展。

這一模式與Web 3.0的開源文化相似,強調個體的自主性和社區的自組織能力。

阿銀:

「它其實這裡再往前去走,他其實是有一個共性的基因在裡面,就是開源。

Web 3 裡面也有個叫開源精神,把所有權歸還到個體本身,就是開源精神的一種,所以他一定會有開源的那個影子在。

現在 Web 3就講社區,每一個項目、每個應用它都有社區,這個就是開源文化裡面衍生出來的。

我們這一種實體社區一樣的,也是會有這個背景,所以你會看到在這個環境裡面它更開放的、更包容、更去中心的。

你看當我們在想去中心,表現在我們都不舉辦活動,你沒有這樣的一箇中心在,而且這個中心後面會撤出,沒有主辦方,主體在從運營開始就在慢慢地淡化自己,慢慢地在讓自己撤出。」

寫在最後

我曾十分狹隘地認為數字遊民就是搞Web3/區塊鏈/數字資產的一群人,其實數字遊民中有很多的獨立開發者,獨立設計師,包括建築設計師、UX設計師,金融諮詢師、外貿業務等各行各業。

曾因為行業受限而自覺受限,矇蔽了雙眼,看不見隱藏的機會。在瞭解基本規則的前提下,順著現有方向去做,去相互達成各自的一個需求點,在這個前提下,去推進要做的事情就好了。

曾以為所謂的開源精神、去中心化只有所謂的區塊鏈中才有,其實,只要眼界放開去發現,很多地方都在悄然發生。


微信公眾號:比特引力

Telegram社區: https://t.me/bitgravity

Twitter/X:https://twitter.com/biteyinli

Mirror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