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篩選KOL進行投放?以及KOL宣發節奏如何把控?

星辰 | 2024.7.19

原文嘉賓:Evie (Twitter: @0xEvieYang)

《我眼中的Web3》第8期

大家好,我是星辰,因為之前一直在做Web3市場相關工作,所以對行業中的不斷專業化細分化的內容比較敏感,有不錯的內容就會留意著,尤其是一些經驗類的總結

今天來聊一聊 KOL 投放

區塊鏈行業初期且野蠻生長,KOL 素質參差不齊,甚至 KOL 一詞在行業中名聲不太好,略帶貶義

因為部分 KOL 與高舉鐮刀的項目方沆瀣一氣,共同割韭菜;或者喊單明顯,反向帶單;或故作高深;或情緒失控,高聲罵娘,只為博取流量。

在行業初期,這類 KOL 還是有市場的。

但在行業發展的不斷洗牌過程中,KOL 這個生態也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優質KOL會沉澱在行業中,為新階用戶提供教育引導和科普服務。

毫無疑問,KOL 已經成為了Web3生態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了各項目宣發層面的加速器,本輪週期甚至還誕生了**「KOL輪」**這種模式。

本期嘉賓 Evie 是新加坡一家 Web3 營銷工作室 JE Lab的 Founder,今天看她如何從項目方的角度來談——KOL投放會考量哪些因素,以及 KOL 活動宣發節奏如何把控?

以下為 Evie 原文/圖。


一、KOL投放,我們會考量哪些因素?

在 Web3,隨著KOL賬號越來越多,以及項目間的競爭愈發激烈,項目對KOL投放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整體的流程也越來越精細化

項目做 KOL 營銷往往面臨的第一道難關就是如何篩選KOL

粉絲量越大就越好嗎?性價比越高越好嗎?履單能力越強越好嗎?

從單一維度來評估,很容易導致無效投放,因而需要把關鍵要素考慮進去,再去匹配 KOL。

那麼基於過往經驗,我們在進行 KOL 投放的時候,會從哪些維度來考量呢?

首先,我們需要對 KOL 投流的目的進行分類,主要分為品牌建立、流量積累和用戶轉化。

目的不同,各考量指標的輕重也是不一樣的。

另外,在投放前也需要對目標用戶群體進行分析

具體來說,考量的維度會包括:

1)KOL調性及受眾匹配度

系統化運營的賬號的 KOL,往往會有比較突出的**「標籤」**,比如 DeFi、NFT、Airdrop、Alpha hunter等等。

不同調性的 KOL 對應著不同畫像的關注者。

我們會基於項目的類型和營銷目的,來優先匹配特定垂類的 KOL。

2)內容質量

對於「品牌類」投放,內容的重要性,遠大於KOL自身的粉絲數或流量。

在Web3,優質的內容是很有穿透力的,比如有的推特賬號目前只有一兩萬粉絲,但有好幾條內容的流量有幾萬。

所以對於有的粉絲量沒有那麼的多,但內容質量很好的創作者,我們也是很樂於合作的。

3)商業能力

主要包括 KOL 合作過哪些項目、轉化能力如何、配合度如何

我們在給客戶的 KOL List中,往往會附上 KOL 過往發的比較貼近客戶需求的帖子作為參考。

基於此,大概能夠判斷這次   KOL 發帖的流量效果。

我們也會看KOL合作過哪些項目,從而知道其判斷的項目的標準是咋樣的。

4)基礎數據

包括真實粉絲數、粉絲活躍度、內容輸出穩定性等。

這個維度很容易理解,就不過多解釋了。

對於「品牌類」廣告而言,粉絲質量很重要,因為從相對核心的圈子開始拓展肯定是更高效的。

怎麼來判斷KOL的粉絲質量呢?

我們有賬號關注了很多的優質的賬號,進入KOL頁面,看有哪些共同關注者,就知道了。

另外,我們也會參考**@TweetScout_io 、@Protokols_io 以及https://xfinder.fun**等推特賬號分析平臺的數據情況。

5)性價比

這個也很重要。有的時候KOL的報價高,不是原本就這麼高,或者是為了割項目方韭菜,而是沒那麼強的合作意向。

為了用好預算,我們對 KOL  投放的內容類型也會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 thread 效果會最好,有的 Tweet 或者 RT 就好了。


二、KOL活動宣發節奏如何把控?

KOL營銷是項目們在辦比較重要的活動時必不可少的一環。

然而,整體的宣發節奏如何把控?在不同的階段,各類KOL 投放比例如何呢?

合作了 100+ 項目舉辦 mkt 活動,以及幫助優質項目進行 KOL 投放後,來分享我的一些總結。

由於在投放全流程,涉及到不同類型的 KOL,所以我們需要先對 KOL 進行分類,以及瞭解其效用:

1)頭部KOL:對項目進行分析,強化項目亮點,提升項目品牌形象

2)中部KOL及社群:活動造勢及項目破圈,引發用戶參與慾望

3)KOC:通過參與反饋來提升用戶信任度

以持續時間相對較長的市場活動而言,KOL 宣發將會分為以下階段:

🚀  活動預熱期

1)投放目標:建立品牌形象,初步提高項目及活動曝光度

2)投放思路:通過有影響力的頭部  KOL 來寫以項目介紹為主、活動介紹為輔的 thread,提升品牌形象和關注度。

同時通過中部 KOL 以及社群來 Quote RT 活動推文,以相對低的成本來造勢及帶量。

3)各類KOL的比例:

頭部KOL佔比10%,中部KOL及社群佔比90%。

30%的預算用於頭部KOL的thread,70%用於中部KOL及社群的Quote RT。

🚀  活動爆發期

1)投放目標:聚焦於活動本身,提升活動的參與度

2)投放思路:通過中部的 KOL 來寫詳細的活動參與攻略,加深用戶對活動的印象,提升活動參與度;通過KOC 寫參與感受,來提升信任度。

3)各類KOL的比例:中部KOL佔比60%;KOC佔比40%

🚀  活動收尾期

1)投放目標:加深用戶對項目的印象,以及衝刺參與量

2)投放思路:邀請頭部KOL,包括之前寫過 thread 的KOL,對活動進行 Quote RT,以相對低的成本再次激活關注者進行轉化。

對於優質的 thread 內容,進行二次投放;另外通過社群來再次衝擊參與量。

3)各類KOL的比例:頭部KOL佔比20%,中部KOL及社群佔比80%

不同的項目以及不同的活動,市場投放打法也很多樣化,比如有的項目預算充足,傾向於直接高舉高打,把能 pitch 到的優質資源都鋪一遍。

而有的則傾向於分階段推動,通過相對自然的增長來收集用戶反饋,中後期再大力推。

雖然打法不同、策略不同,但是基礎邏輯都是相通的。


部分討論:

@JunzTsang:

一篇好文,但是我對於頭部KOL一級中部KOL及社群有不同觀點。

MKT 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尋求品效合一的效果,並非單純的品牌宣傳。

因為品牌宣傳沒辦法給項目帶來效果,而這部分的費用我覺得應該要做「聲量」這件事情上。

所以中部KOL以及社群在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應該是做聲量是沒有問題的,很符合 Evie 講的「造勢以及破圈」,但頭部KOL我覺得目標要改變,應該要放在「轉化率」上。

可能我的觀點是讓頭部KOL做內容營銷以及引導轉化的動作,而並非對項目進行分析,因為這樣會錯過最佳的轉化時間窗口。

時間順序應該是先批量找中部KOL及社群進行大量曝光,讓用戶對品牌/產品有提前看過的感覺,再進行頭部KOL的投放實現轉化目標。

btw,現在KOL投放有太多的「投放陷阱」,如果有好的投放list求介紹。

Evie 回覆:

頭部肯定是需要重在做轉化的。

中部KOL鋪量前,需要讓用戶對項目先有個理解,所以讓頭部KOL先寫 Thread來給項目定個調,用戶覺得項目不錯了,後面看到項目活動才會有更多想要參與的感受。

後面第三階段的時候,讓頭部KOL再次Quote RT,就是再次激活用戶進行轉化。


補充:

我在今年3月與行業運營人喬治有過一個簡短的討論會議,喬治對於宣傳投放有他的經驗tips,分享給大家:

1)KOL  能帶來一些社媒數據,增長還ok。但想要買盤和項目知名度的話,Youtube、目標社區、媒體投放,效果會更好,預算也要高

2)國內頂尖或質量高的KOL或社區 ,首先會看項目,項目可以的,KOL/社區願意推的,並不一定會要高價,可能只需要一些白單之類。

3)為了避免KOL刷量造假賬號,一般手段是,KOL和所創建社區同步推。國內KOL會自建社區,海外的一般不會。海外刷粉的情況不多,國內比較多見。

4)找經驗者詢問KOL質量,最好是人家做過試驗篩選過後的list去溝通合作,效率會高一些。

以上。

感謝Evie及喬治。

對Web3 MTK 有興趣的,歡迎留言交流。


參考材料:

1)《KOL投放,我們會考量哪些因素?》

https://x.com/0xEvieYang/status/1813207142821994906

2)《KOL活動宣發節奏如何把控?》

https://x.com/0xEvieYang/status/1813551808692080857


微信公眾號:比特引力

星辰微信:iammm001

Telegram社區: https://t.me/bitgravity

Twitter/X:https://twitter.com/biteyinli

Mirror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