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 (Grayscale) 近期宣布推出兩檔小型的加密貨幣基金:SUI 與 TAO,而今日灰度也釋出 SUI 的報告,向他們的投資者行銷,SUI 在近 30 日也出現了上漲 30% 的好表現。以下為報告內容彙整: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Sui 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定位
灰度稱,Sui 作為一個 Layer 1 區塊鏈,其起源於 Facebook 現已終止的 Diem 計劃,並已成為智能合約平台加密貨幣領域的重要角色。截至 2024 年 7 月 31 日,Sui 因其高效的吞吐量和低交易成本而脫穎而出,這些特點是在不依賴額外擴展層的情況下實現的。這使 Sui 成為最先進的第三代區塊鏈之一,旨在解決比特幣和以太坊等第一代和第二代區塊鏈所面臨的擴展性、互操作性和可持續性問題。
區塊鏈技術的新時代
儘管第一代區塊鏈如比特幣專注於簡單的點對點交易,第二代平台如以太坊引入了智能合約,但它們在擴展性方面仍然存在困難,且需要額外的層次來優化性能。Sui 代表著新一波區塊鏈,通過其先進的設計選擇,提供了更優越的開發者和用戶體驗。這主要通過其獨特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 Sui Move 來實現,該語言允許平行處理交易,消除了早期區塊鏈的瓶頸,從而簡化操作並提高效率。
Sui 的競爭優勢:並行交易執行
Sui 的一個關鍵區別在於其能夠並行執行交易,而傳統區塊鏈則是順序處理交易。這一能力大大縮短了執行時間,並提高了網路效率。此外,Sui 支持離線交易,並引入了編程隨機性以增強網路安全性。這些特性使 Sui 成為下一代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理想的平台,具備強大的性能與效率。
(鏈新聞編譯|並行處理(parallel execution)公鏈比較:Aptos、Sui、Linera、Fuel)
SUI 代幣:生態系統的支柱
SUI 代幣是 Sui 網路的原生貨幣,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它用於為 dApp 提供動力、支付交易和存儲費用、通過質押提供網路安全以及促進未來的治理。截至 2024 年 7 月 31 日,SUI 代幣代表了生態系統內的所有權,成為 Sui 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Sui Move:簡化智能合約開發
Sui 的技術基礎建立在 Rust 和 Sui Move 上,Sui Move 是一種簡化可擴展智能合約創建和部署的編程語言。與以太坊的 Solidity 不同,Sui Move 是圍繞可編程物件設計的,這些物件直接存儲在鏈上,從而實現交易的即時確認和最終化。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速度,還通過降低延遲和交易成本改善了整體用戶體驗。
實際應用:從小額支付到遊戲
Sui 的創新方法不僅限於區塊鏈技術,還應用於現實場景。其每秒 12 萬筆交易的高容量(截至 2024 年 7 月 31 日)使 Sui 成為速度最快、可擴展性最強的區塊鏈平台,甚至超越了像 Visa 這樣的 Web 2.0 同類產品,後者每秒處理約 6.5 萬筆交易。
一個值得注意的應用是 dApp Stashed,該應用允許用戶通過 Google 或 Twitch 等傳統 Web 2.0 帳戶與 Sui 的區塊鏈功能進行互動。這一集成簡化了用戶體驗,使資產轉移像分享鏈接或使用 Venmo 一樣簡單。通過降低進入門檻,Stashed 有潛力推動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採用。
生態系統的快速增長與多樣化應用
Sui 的生態系統增長迅速,支持各個領域的多種應用:
- 去中心化金融(DeFi): 包括自動化做市商、借貸平台和資產管理工具。
- Web 3.0: 涵蓋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應用、注重隱私的網路瀏覽器和開放架構的視頻遊戲。
- 非同質化代幣(NFTs): 提供鑄造平台、市場和社群互動工具。
截至 2024 年 7 月 31 日,Sui 的總鎖倉價值 (TVL) 達到 8.3 億美元,市場市值約為 18 億美元,TVL/市值比率為 2.16,是同類專案中最高之一。這一比率表明 Sui 相較於競爭對手可能被低估,具有顯著的增長潛力。
Sui 的挑戰與投資風險
儘管 Sui 擁有令人期待的技術和競爭優勢,但仍面臨多重挑戰:
- 激烈競爭: Sui 與其他智能合約區塊鏈如以太坊、Solana、Near、Aptos 和 Avalanche 等展開競爭,這些區塊鏈都在爭奪同一領域的主導地位。
- 經濟可行性: 雖然 Sui 的低交易費用對終端用戶具有吸引力,但與競爭對手相比,該網路尚未產生可觀的收入。
- 集中化與代幣解鎖: 截至 2024 年 7 月 31 日,Sui 只有 26% 的代幣供應量在流通,剩餘代幣將在 2030 年前逐步解鎖,這可能會導致市場稀釋,但同時也暗示未來增長的潛力。
Sui 在區塊鏈技術上的創新方法使其成為智能合約平台加密貨幣領域中一個強大的競爭者。憑藉其先進的平行交易執行、強大的生態系統和實際應用,Sui 具備從以太坊等成熟玩家中奪取市場份額的潛力。然而,隨著這一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演進,投資者應對相關的挑戰和風險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