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問題作為方法:一種理解鏈抽象的新框架

Chainfeeds 導讀:

Mint Venture 研究員 Lydia Wu 從多個角度剖析了鏈抽象的目的、問題所在以及其與模塊化、跨鏈、互操作性等概念的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research.mintventures.fund/2024/08/14/zh-framing-questions-as-methods-a-new-framework-for-understanding-chain-abstraction/

文章作者:

Lydia Wu


觀點:

Lydia Wu:我們對鏈抽象的討論從何而來?不同人給出的答案可能會包括幾個關鍵詞:以太坊路線圖、模塊化、意圖、大規模採用… 目前看來最有解釋力的觀點可能是:鏈抽象是模塊化的下半場。目前看來,雖然模塊化有助於解決單個公鏈內部的抽象問題,降低了公鏈構建的門檻,但多鏈格局下的用戶 / 開發者體驗抽象是模塊化未能完全覆蓋的領域。不同公鏈和生態之間存在比較明顯的孤島效應,具體體現在流動性、開發者和用戶的分散。我們可以認為,鏈抽象作為真問題的迫切性與以下條件的發展密切相關:鏈上活躍度:是否有更多的 dAPP 帶來更多的用戶鏈上活躍行為;模塊化區塊鏈的進展:更活躍的鏈上行為是否驅動了更多的 rollup 和 app chain 的構建;新用戶和開發者進入障礙:目前的區塊鏈環境在多大程度上阻礙了新用戶和開發者湧入 (指上升趨勢中的磨損,而非停滯狀態的遷怒)鏈抽象本身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 Web3 內部的敘事層次也較為高維,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鏈抽象呈現出包羅萬象乃至撲朔迷離的樣貌。具體來說,它不是一種解決方案,而是一種指導思想。另一個例子是如今的比特幣,在經歷了數次減半、急漲暴跌、ETF 落地等事件後,比特幣已不只是一種技術解決方案或者資產類別,還成為了一種跨越時間的思想體系和行業圖騰,代表了一系列加密核心價值觀,並且在可見的未來依舊會對行業的創新和發展做出指引。談到 Web3 領域的意圖研究,離不開 Paradigm 的那篇著名論文。雖然類似的設計理念在 CoWSwap、1inch、Telegram Bot 等產品中已經有所體現,但意圖架構的核心正是在這篇文章中被正式提出 —— 用戶只需要指定期望的結果,而無需在乎過程,實現任務的複雜過程最好外包給第三方。這與鏈抽象關注的用戶體驗改善是契合的,並且提供了一個較為具體的解決思路。

內容來源

https://chainfeeds.substack.com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1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