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feeds 導讀:
Ryan Berckmans 在關於以太坊 L2 收入和 Blob 費用的討論中,假設 DA 成本上升至 L2 總收入約 50%。ambient 創始人 Doug Colkitt 認為,DA 不可能達到 L2 費用的 50%,因為排序器產生的價值總是會比 DA 高得多。
文章來源:
https://x.com/0xdoug/status/1830090797552636209
文章作者:
Doug Colkitt
觀點:
Doug Colkitt:區塊鏈基本上是在銷售區塊空間。而且由於區塊空間在鏈之間不易互換,它們接近於壟斷。但並非所有壟斷企業都能賺取超額利潤,關鍵在於能否對消費者進行價格區分(discrimination)。沒有價格區分,壟斷利潤只能勉強高於商品。L2 和 Solana 通過將排序器優先級作為一種價格區分形式實現了高吞吐量和高收入。邊際交易支付的費用很低,因此可以獲得巨大的 TPS。而對價格不敏感的交易會被榨乾,並支付大部分網絡收入。從 Base L2 中隨機抽取 5 個區塊的分佈,呈現明顯的帕累託分佈,使得價格區分極為有效:前 10% 的交易支付 30% 的費用,後 10% 的交易支付的費用不足 1%。問題是,雖然排序器從中大賺一筆,DA 層卻不參與,因為它的價格區分能力為零。超高價值套利和 1 Wei 垃圾交易支付給以太坊 DA 的費用相同,因為它們在單個批次中結算。邊際交易的價值很低,因此只有中位數交易的成本接近於零,才能獲得高 TPS。但在 DA 中,每個交易的成本基本上都是一樣的。DA 層可以有高吞吐量,也可以有高收入,但兩者不可兼得。這使得 rollup 基本上不可能在以太坊網絡收入不崩潰的情況下進行擴展。以 rollup 為中心的路線圖存在根本性缺陷,因為它放棄了網絡中有價值的部分(排序),卻認為可以通過無價值的部分(DA)賺回來。我最初看好以 rollup 為中心的路線圖,因為我認為任何有理智的人都會認識到價格區分的經濟學原理,而且它將與 L1 擴展並行。價格不敏感的高價值用戶會使用 L1,L2 則專門服務於被 L1 費用淘汰的邊際低價用戶,以太坊仍將獲得大量排序器租金。但以太坊領導層一再強調,L1 作為應用層實際上已經死亡,且永遠無法擴展。因此,用戶和開發者做出了理性回應,現在 L1 應用生態系統正在消亡,以太坊網絡收入也隨之消亡。如果你認為 ETH 的長期價值主張是貨幣資產,這可能還可以。讓更多人持有 ETH,使其成為一種貨幣形式。對基礎層零價值累積的 L2 應該有助於實現這一點;但如果你認為 ETH 的長期價值主張是一個廣泛使用的協議中的網絡權益(「我」認為這比 ETH 作為貨幣更有可能),那麼你需要價值累積。很明顯,基於糟糕的經濟假設,我們把事情搞砸了。【原文為英文】
內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