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乾貨分享】揭秘以太坊低迷的根本原因!以太坊還有希望嗎?

以太坊作為公鏈賽道的龍頭,他近期的表現引發了大家的爭議。

回顧過去一年,以太坊的發展似乎遇到了瓶頸。

除了質押機制的持續發展外,Layer 2擴展方案的進展不如預期。ETH的價格表現低迷,Gas費降至歷史新低。

今年以來,以太坊的漲幅遠遠落後於Solana和BNB等主流項目,用戶的不滿情緒不斷積累。與此同時,以太坊基金會的支出透明度問題也成為了一個新的焦點,引發了社區的廣泛討論。

這些問題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以太坊整體表現的質疑。隨著ETH相對於BTC的匯率再次跌破0.042,市場對以太坊長期價值的信心也在動搖。

那麼,為什麼以太坊的價格表現如此低迷?是什麼導致了ETH的“跟跌不跟漲”現象?以太坊未來是否還值得期待?

我們可以從表面原因和根本原因兩個角度,來剖析一下以太坊價格表現低迷的原因。

一、表面原因

以太坊表現低迷的表面原因是:以太坊創始人V神和以太坊基金會大量出售以太坊,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在8月9日和8月30日,V神分別將3000枚和800枚以太坊轉移到了一個多籤地址。

這些轉移發生在市場下跌期間,因此引發了外界的疑慮,認為他可能在拋售以太坊。

對此,V神堅決否認他是為了個人利益而出售以太坊。他表示,自2018年以來,它從未因為個人財務需求而出售過任何以太坊,所有的以太坊轉移都是為了支持慈善事業或以太坊生態系統中的一些項目。

緊接著在8月23日,以太坊基金會將3.5萬枚以太坊轉進了Kraken交易所。市場開始猜測以太坊基金會為何要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轉移,並討論這是否會對ETH價格產生負面影響。

一些社區成員開始質疑,以太坊基金會在近兩年未披露過詳細的支出數據,最新的可查報告還停留在2021年。

執行董事所描述的1億美元預算顯然是一筆鉅額支出,社區質疑這些資金的具體去向。

Ignas在X平臺上進一步質疑,以太坊基金會在2023年第四季度撥款高達3000萬美元,而第三季度的撥款僅為890萬美元,撥款金額的巨大差異引發了更多的疑慮。

那以太坊基金會的這些資金究竟用在了哪裡?

隨著社區爭議的加劇,以太坊基金會也作出了回應。

以太坊Global成員Hudson Jameson表示,目前以太坊正在編寫最新的支出報告,將統計2022年與2023年的支出,並將在11月的Devcon SEA大會前發佈。

Hudson還用圖表的形式描述了大概的支出用途。2022年的最大支出是Layer 1研究開發,佔比達到30.4%,包括對外部項目團隊的資助和內部支出,其中內部支出佔據38%,外部支出為62%。

2023年,最大支出則轉變成了新機構的撥款,佔比達到了36.5%。

然而,對以太坊基金會的質疑僅僅是表面現象,核心問題在於以太坊近年來令人失望的價格表現。

從去年開始,以太坊就沒有了新故事。

回顧以太坊的發展,從2020年的轟動市場的Defi,到2021年的NFT、鏈遊炒作,再到MEME的狂熱,幾乎每一次行業的破圈,都離不開關鍵基礎設施以太坊。

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根據DefiLlama數據,以太坊TVL達到了47億美元,佔據所有公鏈的56.37%,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公鏈龍頭。

以太坊的價格也從幾百美元一路上漲到如今的2500美元左右,穩居加密貨幣市場的第二位,僅次於比特幣。

然而,現在的以太坊還有什麼新的故事嗎?

自以太坊從POW工作量證明機制轉到POS權益證明機制後,技術升級成為了主要敘事,Layer2是集中炒作的生態。

而在此之後,內部敘事效應走弱,ETF成為了新的外部敘事。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的敘事,都沒能真正帶動以太坊的價格。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比特幣作為價值存儲的地位不斷鞏固。從兩者的匯率來看,以太坊相對比特幣的匯率從一年前的0.07下降到現在的0.042。

就算不與比特幣進行對比,從價格走勢而言,以太坊增長也開始頻繁落後於Solana、BNB等主流項目。

幣價的走弱,反映了以太坊生態活躍度的降低,而Gas費用的下降,則更直接地顯示了生態的走弱。

根據Etherscan的數據,最近以太坊的平均Gas降到了0.758Gwei,已達到歷史底部。

雖然其中有坎昆升級引入Blob的影響,但如此低的Gas費用,最直觀的反映就是以太坊上熱門應用的缺乏。

The Block的數據也顯示,以太坊新錢包地址數量目前處於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現實情況確實如此,DeFi Summer暫時難以復現,NFT和鏈遊更是跌入谷底,就連MEME敘事都被Solana搶佔。

隨著Ton、Base等生態的崛起,市場上唱衰以太坊的聲音越來越多,甚至有人認為Solana有可能超越以太坊。

此外,以太坊在代幣持有者數量、月活躍用戶和交易筆數等方面的排名也不盡如人意,分別位列第三、第七和第十一,這種數據似乎也匹配不上以太坊的公鏈龍頭稱號。

二、根本原因

上面說的都是以太坊表現低迷的表面原因。它表現低迷的根本原因,實際上源於更深層次的供需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看以太坊的內在需求

以太坊的技術進步曾經引發了強勁的市場需求。例如,2017年的ICO熱潮和2020至2021年的DeFi熱潮,都極大地推動了市場對以太坊的需求。

那麼,為什麼現在市場沒有出現類似的需求高峰呢?

按理說,當前的Layer 2擴展方案和Restaking(重新質押)應該是市場的主要熱點。

然而,Layer 2生態中的項目與以太坊主鏈上的項目高度相似,無法引發像之前那樣的交易熱潮。

此外,PointFi和Restaking的本質是鎖定ETH,減少其流動性,而不是讓更多資產以以太坊來定價。

甚至一些大型的Restaking項目(如EigenLayer、Rez、Ethfi)的定價權掌握在交易所手中,它們主要是以USDT計價。

而不像之前的YFI、CRV、COMP那樣在鏈上以以太坊計價。只要沒有大量新資產以以太坊計價,用戶就沒有理由大量持有以太坊。

另一個影響因素是EIP-1559升級帶來的ETH燃燒機制。以太坊的主要功能是作為結算層,大型DeFi項目的清算和結算都發生在以太坊主鏈上。

然而,現在Layer 2和主鏈的功能高度重合,導致很多交易需求被分流到了Layer 2,而這些交易產生的以太坊燃燒量卻大幅減少,這削弱了對以太坊的需求。

除了內在需求問題,以太坊的供給側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自從以太坊從工作量證明(PoW)轉向權益證明(PoS)後,以太坊的價格下限不再像以前那樣受到礦工的支撐。

在PoW時代,礦工通過挖礦獲得以太坊,挖礦的成本包括礦機、電費等,這些都是用法幣支付的。

如果以太坊的市場價格低於挖礦成本,礦工就不會賣出ETH,因為這樣會虧本。

但在PoS時代,礦工被驗證者取代,驗證者只需要質押以太坊到驗證節點就能獲得收益。

驗證者的成本主要是基礎設施費用,而質押者的成本則是機會成本。

由於驗證者的成本很低,質押者也沒有法幣成本,所以他們可以隨時賣出以太坊,不像礦工那樣會維持以太坊的價格底線。這使得以太坊的價格更容易受到供應增加的壓力。

最後,還有外部需求的影響

在上一輪市場週期中,灰度信託推動了對以太坊的需求,因為它只能買入不能賣出。

但這次的以太坊現貨ETF則不同,它可以自由買賣。自ETF推出以來,已經有大量資金流出,尤其是通過灰度信託,這與比特幣ETF的淨流入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意味著,以太坊的老投資者和新投資者都在通過ETF套現。

三、那以太坊還有希望嗎?還能不能長期持有?

我認為以太坊基本面依然穩固。

以太坊基金會的策略是專注於基礎建設和長期發展。

他們認為,只有通過教育和技術研究,才能讓以太坊的生態系統更加穩固,從而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和用戶。

雖然這種策略可能無法帶來短期的市場熱點,但它有助於以太坊的長期發展。

然而,以太坊當前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尤其是Layer 2解決方案的普及導致的內部競爭,以及缺乏新的市場熱點。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以太坊基金會推出了“Next Billion”資助計劃,專門面嚮應用層的創新項目。

這個計劃已經進行了四期,主要目標是資助那些可能會讓10億人參與區塊鏈的項目。

有人可能會覺得以太坊不夠“接地氣”,但也有人認為以太坊在堅持初心。

至少從以太坊基金會的花費明細來看,他們並沒有像其他一些公鏈那樣,把資金用於奢侈消費或是僱傭媒體寫軟文。

在這個區塊鏈與賭場劃等號的時代,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堅持用技術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所以,我個人是願意長期持有一部分以太坊的。

總結

總的來看,最近以太坊的疲軟表現源於需求和供給兩方面的深層次問題。

Layer 2和Restaking等新技術未能帶來預期的需求增長,而在PoS機制下,驗證者也未能像PoW時代的礦工那樣支撐ETH的價格下限。

同時,外部需求的變化,比如以太坊現貨ETF的推出,也導致了資金的流出。

儘管如此,以太坊基金會依然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案,他們通過“Next Billion”計劃,試圖推動以太坊的長期發展。

雖然目前以太坊面臨諸多挑戰,但其核心價值理念和技術基礎仍然值得關注。

最後,你對以太坊的未來怎麼看?你還會繼續持有以太坊嗎?

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可以一起交流探討。

更多幹貨內容,可以掃碼加助理進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