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生態入門手冊

從去年的銘文到現在分型比特幣,比特幣生態一直在市場低迷的時候迎來一波熱炒成為市場焦點,這主要的原因大概是這一輪的VC幣都紛紛折戟,導致大家對於VC幣的興趣瞬間降至冰點。

況且一些數據也不會說謊,比特幣生態上的頭部項目在市場低迷的時候仍保持著不錯的數據水平,而VC幣都紛紛大跌7-80%。如果說目前市場上有哪些賽道值得關注的話,除了TONSOL生態的項目之外,剩下的就只有比特幣生態了。

所以,比特幣引起社區大規模FOMO的當下,你還不夠了解BTC的話,那麼投機的時候你總會慢人一步。不過別擔心,本期內容已經為你準備好了進入比特幣生態所需的基礎知識,讓你在參與比特幣生態的時候,對於大部分項目都有一個最優的瞭解。

比特幣生態基礎知識

1、比特幣生態錢包篇

 

想要參與一個生態,那麼必備的就是錢包的,就像你參與某個項目的空投,一定要具備一個Metamask/Keplr錢包,供你在進行轉賬、簽名的時候使用。所以想參與比特幣生態,那麼首先要了解認識的,就是錢包。

比特幣生態的錢包有很多,其中Unisat錢包是用戶量最多的一個,它們是從去年銘文時期開始開枝散葉的。其他受用戶歡迎的錢包還包括:XverseMagic EdenOKX Wallet等。如果你是剛剛接觸比特幣生態/加密社區的新手,建議先從Unisat錢包入手,熟悉基本操作後再嘗試其他錢包。

目前,Unisat提供了插件錢包和手機端,對於比特幣銘文和BRC-20協議有著較好的支持,備受比特幣生態玩家的青睞。使用Unisat,用戶可以存儲和轉移比特幣生態的資產,比如BTCOrdinalsBRC-20代幣等,每個錢包中的地址用於接受這些資產。

對於初次使用比特幣生態錢包的用戶,瞭解錢包的安全性、如何備份助記詞以及如何管理資產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2、Unisat比特幣錢包地址

在使用Unisat比特幣錢包的過程中,作為用戶的你會看到四種不同的比特幣地址。它們分別是:LegacyNested SegWitNative SegWitTaproot

要點:

1. 通常使用bc1開頭的地址,這類地址現代化、兼容性好,適合日常使用。

2. Bc1q地址通常用於日常支付和交易手續費,而bc1p地址更適合接受OrdinalsBRC-20資產。

3. 四種地址之間可以互相轉賬BTC,但OrdinalsBRC-20資產最好僅在相同類型的地址之間進行轉移,以避免兼容性問題。還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地址轉賬,礦工費會有差異,用隔離見證會節省些礦工費(Gas)。此外,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轉賬方式,以確保交易的安全和快速確認。

 

Legacy 地址:1開頭的舊格式,手續費較高,已不再常用。

Nested SegWit 地址:3開頭,適合接收BTC,但不能用於接收OrdinalsRune

Native SegWit 地址:bc1q開頭,兼容性高,尤其適合與主流CEX平臺(如交易所)進行交互。

Taproot 地址:bc1p開頭,較bc1q更為先進,支持複雜的智能合約。

當用戶持有比特幣資產時,不可避免會進行交易,這個時候你就會遇到比特幣生態的術語Sats/vb,這表示每虛擬字節的交易手續費(Gas)。

3、比特幣生態Gas——Sats

首先我們要明確,這裡的Sats並不上指Ordinals系統中的Sats代幣,而是指比特幣的最小單位“聰”(Satoshi,簡稱SAT)。1比特幣等於一億聰,也就是說1=0.00000001 BTC。這種計價單位早在2011年左右就出現了,雖然最初並未受到廣泛關注,但隨著比特幣價格上漲,“聰”的優勢在支付和轉賬場景中逐漸顯現。

舉個例子,假設比特幣當前的價格為6萬美元,那麼1美元就約等於0.000017 BTC。用這樣的方式標價,在實際支付和轉賬時非常不方便,容易出錯。而使用“聰”作為單位則簡單很多,1美元等於1700聰。這種轉換方式無論在支付、轉賬還是記錄時都更加直觀,尤其適合小額交易。

正因為“聰”可以更方便地表示小額支付,許多業內人士都支持這種計價方式。摩根大通法人代表 Jesse Xiong 也曾公開表示,‘聰’之所以越來越受歡迎,正是因為它能簡化記錄,避免處理一長串複雜的小數,這大大降低了支付過程中的繁瑣。”

這樣表述會讓用戶更容易理解比特幣的最小單位及其在實際場景中的優勢。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比特幣網絡中,交易費用是根據交易的大小來計算的,單位是vByte(虛擬字節)。因此,sats/vb指的是每個虛擬字節所需支付的比特幣交易費用。

此外,當你進行交易時,可能會看到兩個狀態詞:‘available’ ‘unavailable’‘available’ 表示可用餘額,即你可以立即用於發送交易的比特幣,而‘unavailable’ 則指暫時無法使用的餘額,通常是由於未確認的交易等原因導致的。

處於‘unavailable’ 狀態的時候,通常是這幾種情況:等待確認,如果用戶接收的比特幣還沒有足夠的區塊確認,則這些比特幣暫時不可用;鎖定狀態,有時候比特幣可能因為合約、掛單和其他原因被鎖定,暫時無法用於新的交易;使用中的輸入,如果用戶在進行另一筆交易並且涉及的金額還未被確認,相關的比特幣會被標記不可用。

4、輸入與輸出

在比特幣交易中,有兩個關鍵概念:輸入(Inputs)和輸出(Outputs)。

 

輸入(Inputs:輸入就是用來支付的比特幣來源,它來自用戶之前收到的一筆比特幣。這些比特幣還沒花掉,所以可以用來支付。比方說,如果用戶之前收到了1 BTC,那麼當用戶要發起一筆新交易時,這個1 BTC就是用來支付的“輸入”。

輸出(Outputs:輸出是你支付比特幣的去向。每次交易可以有一個或多個輸出,它們表示用戶把比特幣轉給了哪些地址。舉個例子,如果用戶轉了0.5BTC給某個人,這0.5BTC就成為了這個新交易的“輸出”。並會記錄在鏈上。

簡單比喻:

可以把輸入看作你錢包裡的紙幣,而輸出就是你用這張紙幣去買東西,剩下的錢會找給你。因此,每次你用比特幣支付時,會生成新的“找零”(未花費的交易輸出,UTXO),下次交易時再用這些“找零”作為新的輸入。

5、UTXO

 

UTXO是比特幣網絡採用的餘額模型。簡單來說,UTXO可以理解為你錢包中尚未花費的零錢,這些零錢會成為未來支付的資金來源。

到這裡,可能大家都有同樣的疑問。比特幣不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大賬本嗎?但為什麼不直接採用我們熟悉的賬戶模型,而是用了UTXO模型呢?

賬戶模型就像你在銀行或者支付寶裡的賬戶,上面會清楚地記錄你有多少錢,10塊就是10塊,寫在系統裡。這個模型直觀、靈活,也被像以太坊等其他區塊鏈採用。

但是比特幣不同。比如小B10個比特幣,在區塊鏈上其實看不到“10”這個數字,因為比特幣不記錄賬戶餘額,只記錄交易。那麼我們在區塊鏈瀏覽器上看到的餘額上怎麼來的?其實是瀏覽器幫你計算出來的,而不是區塊鏈自己存的。

那麼,為什麼很多業內人士認為UTXO模型很不錯呢?原因在於它特別適合並行處理,在分佈式網絡中效率更高,尤其是在比特幣這樣的網絡環境下,它顯得非常巧妙。UTXO模型的本質就是:每次交易消耗舊的UTXO並生成新的UTXO,這些新的UTXO可以在未來的交易中被使用。

但是這不是比特幣生態交易的全部,交易還需要在Mempool(內存池)等待執行。

6、Mempool(內存池)

 

內存池(Mempool)是比特幣網絡節點用來存儲待確認交易的隊列。每個節點都有自己的內存池,因此不同節點的內存池可能包含不同的交易。

內存池瀏覽器可以讓你查看節點內存池的實時和歷史信息,並可視化交易,搜索和查看交易。

就是說,以前我們看的BTC 鏈上瀏覽器,都是上鍊的數據,Mempool 是已經廣播當時還沒上鍊的交易信息,看懂Mempool可以快人一步。

我們平常知道的比特幣挖礦,是將內存池中的待確認交易確認到區塊鏈上的過程。礦工從他們的內存池中選擇待確認交易,並將其排列成一個區塊,以便解決特定的數學問題。第一個找到合適區塊的礦工將獲得該區塊中所有交易的交易費。因此,礦工傾向於優先處理交易費更高的交易。

查看Mempool(內存池)目前大家都在使用的工具是:mempool.space

在使用mempool.space時,你會看到屏幕上方有一些被虛線分隔的區塊。左邊黃色部分代表的是還未挖出的區塊,右邊紫色部分則是已經成功挖出的區塊。

無論是黃色的待挖區域還是紫色的已挖區域,它們上面都有一些關鍵信息:

 

平均手續費費率:這個數字表示該區塊中每筆交易支付的平均費率(單位:聰/字節)

手續費範圍:展示區塊內交易支付的手續費費率範圍(單位:聰/字節)

總手續費:顯示整個區塊打包交易所支付的總手續費(單位:BTC

交易數量:該區塊內包含的交易筆數

出塊時間:黃色區塊會顯示預計出塊的時間,而紫色區域會顯示實際的出塊時間

區塊高度:這是紫色區域上的數字,表示當前比特幣網絡的第幾塊區塊已經被挖出。礦工的名字則顯示在區塊高度下面。

 

如果你點擊一個已挖出的紫色區塊,往下滾動頁面,你可以看到每筆交易的詳細信息,如輸入地址、輸出地址、交易手續費和確認數等。

 

這裡有一個使用mempool.space時的小Tips

把鼠標放到可視化內存池圖上,出現一個小眼鏡,點開,選擇 Consolidation,就會自動把所有歸集交易高亮出來。可以看到內存池裡排隊的區塊中,歸集交易佔比較高。如果是轉賬或者分錢包之類不著急的操作,可以錯開歸集高峰,等歸集交易消化完再發起。

7、礦工和打包區塊

在比特幣網絡中,礦工承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負責驗證、傳播和存儲交易,還通過運行節點維護整個去中心化網絡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礦工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解決複雜的數學難題,找到符合條件的區塊。這些區塊中包含了用戶提交的交易,當礦工成功找到一個區塊並打包交易後,他們就能將這個新區塊添加到比特幣的區塊鏈上。

每成功打包一個區塊,礦工會獲得一定數量的新生成比特幣作為獎勵。這就是比特幣的髮型方式,但隨著比特幣減半,每隔大約四年(21萬個區塊),礦工的區塊獎勵會減少一半。這個過程會持續,直到比特幣總供應量達到2100萬枚為止。

所以,當你瞭解Unisat最新推出的分型比特幣可以雙挖的時候,礦工有多開心了吧?礦工的工作不僅保障了網絡的去中心化,還確保了每一筆交易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

總結

由於篇幅有限,以上就是比特幣生態入門手冊的部分內容,後期還會對於比特幣生態入門手冊進行其他更新。本內容非常適合想接觸比特幣生態的新手閱讀,在比特幣生態又即將爆發的當下,掌握好每一個知識點是非常重要的。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