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生病了

avatar
金色財經
1 天前

作者:Dr Martin Hiesboeck;編譯:Block unicorn

在 Uphold Institutional,我們確實有很多客戶在以太坊上有大量投資,所以我現在被關於這個原始智能合約網絡未來的問題所淹沒,尤其是在 Solana 和其他 L1 鏈的強勁競爭面前。

如今,以太坊似乎確實迷失了方向。價格在掙扎,大玩家正在退出或轉向 Solana;以太坊的每週會議充斥著相互衝突的提案,而“漢尼拔”確實已經在門口:從未有如此多的 L1 鏈直接與以太坊競爭,不僅是與以太坊本身競爭,還在挑戰以太坊的願景和商業模式。

圖片

不要誤會:以太坊已經變成了一門生意。收入來自交易,儘管我們一再被告知低交易成本符合每個人的利益,但事實並非如此。擁有 ETH 的人希望有高額費用。他們對讓寄生的 L2(表面上是為了解決可擴展性問題而創建)侵蝕他們的利潤感到沮喪。費用上升,ETH 價格上升。費用下降,ETH 價格下降。以太坊基金會超過 90% 的預算依賴於以太坊的交易費用。大家一致認為區塊鏈網絡需要費用——儘管有許多更公平的激勵模式例子。以太坊被困在一個過時的商業模式中,難以輕鬆擺脫。

問題不僅僅是費用——以太坊多次背叛了它自己的初衷,也背叛了加密純粹主義者的原始願景。社區曾因最大可提取價值(MEV)出現時感到震驚——這是通過重新排序區塊中的交易來實現的,但後來為了貪婪的利益而接受了它。純粹的、未經掩飾的貪婪,完全背離了去中心化網絡的最初設想。而貪婪又被以太坊的利益相關者——那些在“世界計算機”上下注了幾十億美元的大型金融機構,只關心自己的投資回報,對去中心化金融的理想毫不關心,也沒有任何興趣去支持這一理念。

瀏覽 Vitalik 的未來幾年路線圖時,依然可以感受到一種改革的緊迫感,但卻夾雜著對解決網絡中諸多缺陷和矛盾的猶豫。在私下的對話中,越來越多地聽到他嘆息。他夾在自己崇高的理想與“董事會”和投資者的需求之間左右為難。

最明顯的技術問題是,以太坊已經不再那麼去中心化。Solana 當然也不是,所以去中心化與投資者的需求幾乎沒有關係。對於那些只關心一切的美元價值、忽視理想的人來說,區塊鏈的這個理想早已被拋棄。現在有三家區塊構建者生產了以太坊上 90% 的區塊。在耶魯大學計算機科學的 Sen Yang 和 Fan Zhang 以及杜克大學的 Kartik Nayak 撰寫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構建者市場是無許可的,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為什麼它會走向中心化?”

當然,計算機科學中有一個古老的諺語:任何帶有激勵機制的去中心化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走向中心化(如果沒有激勵機制,系統就會逐漸衰退,進入進退兩難的局面)。但真正的原因是,區塊構建在大規模時才有意義,在廉價的數據中心更具優勢,而對個人來說意義較小。網絡越大、利益相關者越有影響力,向集中控制邁進的動力就越強。就像比特幣挖礦已經走向中心化,單個電腦參與競爭幾乎毫無價值。以太坊已經被大型企業利益所篡奪,現在這兩種貨幣都不再是“人民的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如此多出色的競爭對手——如 Kaspa 對抗比特幣,SpaceMesh 作為真正的人民幣,Alephium 作為一個更安全、更公平的智能合約平臺等。

據稱為了對抗 MEV,以太坊引入了 MEV-Boost 拍賣,原本是要提出一些方法來減少並禁止“鏈上搶跑”的惡意行為。然而,正如以太坊歷史中常見的那樣,引入競爭的結果反而是使大三巨頭的主導地位更加強大。

以太坊對於更廣泛的去中心化群體來說已經失去了吸引力。參與私有訂單流 MEV 的成本大約是 1.5 ETH。這是新玩家望而卻步的進入門檻,而現有的巨頭對此卻樂見其成。結果,Vitalik 推出了提議者-構建者分離(Proposer-Builder Separation),但這又成了另一個失敗的嘗試。

爭論的核心是交易排序。大多數 L2,例如,依賴於單一的排序器。這與去中心化的理念背道而馳。以太坊的內部人士想要創建“共享排序器”,但這行不通:正是單一的排序器讓 L2 變得有利可圖,而以太坊卻為此付出了代價。這最終需要實時組合性,或者稱為“同步組合性”,而許多研究人員認為,線性區塊鏈無法實現這一點。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一個有向無環圖(DAG)或格子結構。

Block unicorn註釋:上面說的交易排序意味著你在任何的交易活動中都需要被排序,就像你去買杯奶茶,有人在你前面你就需要排隊購買奶茶。二層網絡現在的排序器和驗證者都是自己指定的節點,脫離了去中心化原則,排序器被小部分群體控制,就會容易受到中心化攻擊,失去安全保證。

目前有一些鏈不存在以太坊的這些問題,例如,MultiversX。以太坊不斷給“癌症病人貼創可貼”,而其他項目則從零開始,完全避免了“區塊鏈三難困境”(其實是“以太坊三難困境”)。

然而,如今剛接觸區塊鏈的人,首先了解的還是“兩個巨頭”,所有比特幣共識的智慧都歸功於一箇中本聰(實際上是由七個人組成的團隊),而智能合約平臺的智慧則歸功於 Vitalik。這在兩種情況下都不公平,對於以太坊來說,曾經有很多聯合創始人,而他們都離開了——是有原因的!然而,在學校裡,新的區塊鏈愛好者卻被展示了一幅過時的區塊鏈圖景,誤導他們認為以太坊的 Solidity 智能合約和 EVM 是自切片面包以來最偉大的發明。創新發展迅速,但以太坊受益於教育的慣性。

另一個問題出在以太坊的生態系統本身,它的龐大使其變得不靈活,並且往往不願支持自己的生態系統。而且因為它已經建立得如此根深蒂固,在將去中心化與合作相結合時,存在著內在的對齊問題(保持一致性)。以太坊團隊的挑戰是確保多樣化的項目能夠為一個統一的願景作出貢獻。這個概念在歷史上定義得並不好,這就帶來了被“社會層面”控制的風險。為了“保持控制”,Vitalik 一再主張,應讓“對齊”這一概念變得更加清晰,將其分解為特定的屬性,並可以通過具體的指標來衡量。

討論“對齊”問題顯示了“以太坊優先”心態的根深蒂固。它自身的成功使得它在定位上陷入了思想的死衚衕。加入“多鏈未來”將意味著放棄其對主導地位的要求,這顯然不符合投資者的利益。與其承認以太坊永遠不可能成為、也不應該成為所有區塊鏈的統一結算層,更不用說成為所謂的“世界計算機”,還不如繼續在毫無意義的 Solana 與以太坊的討論中纏鬥。

Vitalik 非常清楚自己正試圖將以太坊這艘超級巨輪從死衚衕中掉頭。他的問題是,繼續待在這個“尋租天堂”中非常符合以太坊大投資者的利益。而以太坊仍然在運作,絕對沒有死亡。上週,三家大型傳統金融公司宣佈在以太坊上推出所謂的“現實世界資產”。它沒有死,但肯定已經進入了癌症病房。

然而,癌症也是可以治癒的,更高效的 EVM 正在路上。成千上萬的人正在為以太坊工作,這就是去中心化和全球化勞動力的美妙之處:仍然有治癒的希望。現在創新發展迅猛,儘管以太坊面臨諸多問題和激烈的競爭,但如果因此就輕易否定它,那將是一個錯誤。

所以,不,這不是以太坊的終結。這是在尋找治癒的辦法,特別是我們需要:

1. 消除 L2 的尋租行為,專注於讓主鏈具備可擴展性。這是思維上的大轉變,但以太坊經歷過許多改革與革命,再來一次也無妨。

2. 接受以太坊不會成為“世界計算機”或“全球結算層”,而只是眾多鏈中的一員,共同構建鏈上計算的韌性未來。以太坊必須成為“多鏈世界”中的“眾多”區塊鏈之一,在這個多鏈世界中,數字網絡可以跨越邊界、協議和區塊無縫協作。正如多樣性帶給人類勞動力力量一樣,多樣化的網絡為區塊鏈帶來了安全性和冗餘性。

3. 以更加民主的方式開放以太坊開發,擁抱 DAO,拋棄開發者小團體。現在,不僅在區塊生產上,少數人掌握了太多的影響力。

4. 減少大投資者的影響,或許應該限制個人持有 ETH 的數量。

5. 為區塊構建者創造激勵,將現在的 3 人擴展到 300 人。這意味著讓以太坊變得更便宜、更公平,也意味著降低盈利性。這樣 ETH 的價格可能會受到影響,但那又怎樣?如果為了拯救網絡,需要讓富人賺得少一點,那就這麼做吧,對持有超過 1 萬 ETH 的人徵稅。

要推動任何改革都非常難,一方面,以太坊內部意見眾多,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關鍵決策卻掌握在少數幾個人手裡。在開發者社區中存在一種有毒的“我們對抗他們”的心態,如果你不認同某個團隊的願景,就會立刻被決策者“拉黑”。就像許多組織一樣,以太坊的治理已經成為少數有影響力的個人在掌控一切。

我還有一長串其他的提議,但我並不確定以太坊能否實施任何真正有意義的改革。每當其他 L1 鏈在下一次牛市中表現優於 ETH,壓力就會加劇;當 ETH 價格再次上漲時,這種壓力又會消失。這就是資本主義的變化無常,激勵措施很少真正對齊。

所以,不要被 Solana 粉絲的說法誤導,這不是兩大巨頭的對決,也不是以太坊的終結。這應該是一次更新的開始,一個改革的時期——就像其他線性區塊鏈在面對新技術(如複雜的分片技術和 BlockDAG)時必須經歷的那種痛苦改革一樣。這不是以太坊的終結,但在鳳凰涅槃之前,我們會先看到灰燼。

本文提供的信息僅用於一般指導和信息目的,本文的內容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被視為投資,業務,法律或稅務建議。對於根據本文做出的個人決定,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我們強烈建議您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進行自己的研究。儘管已盡最大努力確保此處提供的所有信息都是準確的和最新的,但可能會發生遺漏或錯誤。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2
收藏
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