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研究:美國大選對加密貨幣的潛在影響

美國大選結果將有利加密行業發展。

撰文:Zach Pandl、Will ogdenMoore;Grayscale Research

編譯:Shaofaye123,Foresight News

TL;DR

  • 美國大選的結果可能會對加密行業產生重大影響。下一任總統和國會可能會通過專門針對加密貨幣的立法,並可能對影響金融市場更廣泛的稅收和支出政策做出調整。
  • 目前的民調數據和 Polymarket 等預測市場的隱含賠率都顯示選舉競爭非常激烈。截至 10 月 15 日,這些數據表明共和黨控制參議院的可能性更大。鑑於參議院在確認總統任命的關鍵監管機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主席)方面的作用,參議院控制權的變化與加密貨幣高度相關。[1]
  • 在選民層面,數據顯示加密貨幣是兩黨共同關注的問題,民主黨的比特幣持有率略高於共和黨。此外,兩黨候選人均表示支持加密貨幣創新。
  • 無論哪個政黨執政,全面的兩黨立法可能是美國加密行業長期的最佳解決方案。

儘管 2024 年美國大選涉及諸多問題,但加密行業已成功佔據了候選人的時間和注意力。這可歸因於選民偏好的變化:在哈里斯民意(Harris Poll)調查代表 Grayscale 進行的全國性調查中,我們發現約半數美國選民更傾向於投票給對加密貨幣教育 / 信息更感興趣的候選人。選民對加密貨幣關注度的增加反映出:隨著該行業的發展和創新,全面的立法變得更加緊迫。

下面我們將考慮白宮和國會的潛在選舉情況及其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可能影響。對於每種結果,我們都會報告 Polymarket 的隱含賠率。「Polymarket 是基於區塊鏈的預測市場,今年採用率急劇上升。」

大多數結果都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民調數據和預測市場都顯示出競選結果勢均力敵。不過,這些數據表明,參議院的控制權似乎有可能發生轉變(從民主黨轉向共和黨),鑑於參議院在確認總統任命方面的作用,這可能是一個對加密行業有直接影響的轉變。

白宮

Polymarket 賠率:特朗普 57% / 哈里斯 43%(截至 2024 年 10 月 15 日)

結果:特朗普勝選可能意味著監管機構將更加支持,預算赤字也將擴大,這兩者都可能為比特幣和加密貨幣帶來利好。但特朗普的財政政策計劃需要國會的支持,而關稅可能會引發市場的不確定性。

下一任總統將制定加密貨幣政策議程,提名主要監管機構,並推動稅收、支出和關稅等更廣泛的經濟政策決策。前總統特朗普對數字資產行業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他聲稱要將美國打造成「加密貨幣和比特幣的世界之都」 [2]。他還宣佈將推出一個名為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的加密貨幣借貸平臺,儘管該項目細節有待披露。[3]

哈里斯副總統最近對數字資產發表了更多支持性言論,她解釋說,她的政府將「鼓勵人工智能和數字資產等創新技術,同時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4]據報道,她的競選團隊還將宣佈保護加密資產的計劃,並制定「加密貨幣和其他數字資產規則計劃」。[5]

不過,哈里斯競選團隊提供的細節較少,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加密行業某些市場參與者和評論員所見,當前的拜登 / 哈里斯政府對行業監督採取了對抗性態度,例如提起一系列訴訟、限制傳統銀行服務的使用以及否決兩黨立法等。[6]因此,特朗普政府更可能提名支持加密行業創新的監管機構。[7]

比特幣的前景也可能取決於下一屆政府的宏觀政策選擇(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比特幣和拜登與特朗普的宏觀政策問題)。研究員分析表明,特朗普和哈里斯的財政政策提案都將導致更大的預算赤字——儘管聯邦赤字已經相當大。[8]在納入競選活動的既定計劃前,國會預算辦公室 (CBO) 預計未來 10 年聯邦赤字將平均佔 GDP 的 6.2%。根據賓夕法尼亞沃頓商學院預算模型 (Penn Wharton Budget Model,PWBM),儘管哈里斯打算將企業稅率提高到 28%,但她提出的擴大兒童稅收抵免和其他改革提議將使 10 年平均預算赤字佔 GDP 的比例增至 6.5%。[9]與此同時,PWBM 分析表明,前總統特朗普延長 2017 年減稅和降低其他稅率的計劃將使 10 年平均預算赤字佔 GDP 的比例增至 7.8%(圖表 1)。[10]

Grayscale Research 認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中期內鉅額預算赤字將對美元產生負面影響,而對比特幣產生正面影響。

圖表 1:兩位候選人均未計劃縮減聯邦赤字

然而,在實踐中,市場影響尚不確定。首先,財政政策變化必須經過國會批准,目前尚不清楚哪些競選提案可以成為法律——尤其是在政府分歧的情況下。其次,前總統特朗普還打算大幅提高關稅。關稅上調往往會提高美元價值,並可能對風險資產造成壓力,尤其是在其他國家採取報復措施的情況下。[11]雖然關稅不會直接影響比特幣,但加密資產估值與更廣泛的市場因素相關,因此關稅上調可能會給價格帶來下行風險。

參議院

Polymarket 賠率:共和黨控制率 78% / 民主黨控制率 22%

結果:儘管兩黨成員都表示支持加密政策的某些方面,但由於參議院在確認監管機構任命方面的關鍵作用,共和黨的控制可能會為加密行業帶來更積極的影響。

參議院與眾議院一起負責通過財政政策變更[12]以及針對加密貨幣的立法。參議院還負責確認總統任命,包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和美聯儲委員會的主要監管機構的任命。由於許多加密資產的監管狀況不確定,參議院對機構任命的監督對該行業至關重要。

本屆國會審議的加密立法是兩黨共同參與的,包括參議院農業委員會的《數字商品法案》和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穩定幣立法。 [13]相比之下,共和黨參議員更加支持加密行業。 例如,加密行業遊說組織 Stand With Crypto [14]在加密問題上給 49 名共和黨參議員中的 39 人打了“A”,而 51 位民主黨參議員中只有 6 位打了 “A ”。[15]此外,投票模式也表明共和黨更支持加密行業:在參議院投票廢除 SEC 員工會計公告 (SAB) 121 [16]時,48 名共和黨人投了贊成票,民主黨人的贊成票的僅有 12 張。

民主黨目前控制著參議院,因此擔任著委員會主席、確定立法優先事項,並最終對一些總統任命擁有決定性投票權。鑑於共和黨人通常更支持加密創新,Grayscale Research 認為,參議院控制權的變更可能對加密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同時鑑於監管機構監督的關鍵作用,這可以說是該行業最重要的選舉結果。

眾議院

Polymarket 賠率:共和黨控制率 44% / 民主黨控制率 56%

結果是:眾議院的控制權對於確定政府是統一還是分裂至關重要,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下一任總統是否能夠實現其既定的財政政策目標,從而對金融市場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與參議院一樣,任何財政政策變化或加密貨幣專項立法的通過都需要眾議院的支持。本屆國會審議的立法得到了兩黨的一致認可,但共和黨的支持度更高。例如,對於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 FIT21 [17]法案,208 名共和黨人投了贊成票,民主黨人贊成票僅有 71 張,其中包括前議長 Pelosi 和民主黨執行官 Clark。

眾議院的控制權將決定委員會的任務和立法優先事項,這可能會對加密政策產生影響。但最重要的影響是,一個政黨是否同時控制白宮和參眾兩院——「統一政府」;還是控制權被兩黨分割——「分裂政府」。在分裂政府下,財政政策的改變可能難以實現。

八種情景

對於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有三個機構(白宮、參議院和眾議院)參與其中,每個機構有兩種可能的結果(共和黨或民主黨控制)。因此,有八種不同的可能情況,每種情況對加密行業都有不同的影響。圖 2 提供了 Polymarket 針對每種情況的隱含賠率。

圖 2:根據預測市場,選舉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Grayscale Research 強調了幾個關鍵點。首先,在四種更可能的情況中,沒有一種情況明顯占主導地位——換句話說,選舉後的權力平衡仍然高度不確定。其次,觀察人士對我們將擁有統一還是分裂的政府存在分歧:民主黨或共和黨橫掃大選的綜合幾率仍然接近 50%。第三,根據 Polymarket 的數據,唯一具有相當高几率的具體結果是共和黨控制參議院。只要這種情況持續,我們就會認為選舉結果將朝著有利於加密市場的方向發展,因為參議院在確認總統任命方面具有關鍵作用。

加密是兩黨共同關心的問題

在選民層面,加密貨幣是兩黨共同關心的問題。哈里斯民意調查代表 Grayscale 進行的全國調查結果顯示,自認為是民主黨人的人士中,比特幣的持有率和對加密貨幣的熟悉程度高於共和黨人,而且民主黨人今年對加密貨幣的興趣普遍增加。[18]此外,任何新的加密貨幣立法都需要在參議院獲得絕對多數,這需要兩黨共同支持。

儘管如此,鑑於參議院在確認總統任命的監管機構人選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Grayscale Research 認為共和黨控制參議院對加密行業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因此,目前的民意調查和預測市場的隱含賠率目前都表明加密貨幣市場將迎來有利結果。

然而,下一屆政府對加密貨幣的立法前景或可能的財政政策調整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在 Grayscale Research 看來,對加密行業長期發展來說,最好的結果將是兩黨繼續努力制定更全面的立法。

哈里斯民意調查方法

該調查由哈里斯民意調查公司代表灰度通過其 Harris On Demand 綜合產品在美國境內在線進行,調查時間為 2024 年 9 月 4 日至 6 日,調查對象為 1,841 名計劃參加 2024 年總統選舉投票的成年人(18 歲及以上)。數據根據需要按年齡、性別、種族 / 民族、地區、教育、婚姻狀況、家庭規模、家庭收入、就業和上網傾向加權,以使其與實際人口比例保持一致。本次調查的受訪者是從同意參加我們調查的人中選出的。哈里斯在線民意調查的抽樣精度是使用貝葉斯可信區間來衡量的。對於這項研究,樣本數據的精確度在 +/- 2.8 個百分點以內,置信水平為 95%。在所調查的感興趣人群子集中,這個可信區間會更寬。所有抽樣調查和民意調查,無論是否使用概率抽樣,都會受到其他多種誤差源的影響,這些誤差通常無法量化或估計,包括但不限於覆蓋誤差、與無響應相關的誤差、與問題措辭和響應選項相關的誤差以及調查後的加權和調整。

參考文獻

[1] Grayscale takes no posi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polling data and implied odds from prediction markets like Polymarket. Throughout this piece, Grayscale uses data from Polymarket to suggest general directionality of potential election outcomes.

[2] Source: Barron’s.

[3] Source: NY Times.

[4] Source: Bloomberg.

[5] Source: NPR.

[6] See, for example, WSJ, Unchained Crypto, Reuters, TechCrunch, Axios, Reuters.

[7] On regulation, former president Trump has said, for example, “The rules will be written by people who love your industry, not hate your industry.” Source: CNBC.

[8] This statement from the CBO sums up the current budget picture: “Over the 10-year projection period, primary deficits in CBO’s baseline average 2.5 percent of GDP. In the 62 years from 1947 to 2008, primary deficits exceeded 2.5 percent of GDP only twice. In the past 15 years, though, they have exceeded that percentage 10 times—in part because of legislation enacted in response to the 2007–2009 financial crisis and in the wake of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that began in early 2020.” Source: CBO.

[9] PWBM estimates are based on the primary (before interest) deficit; Grayscale incorporated CBO estimates of interest expense before the campaign’s proposals to calculate the total deficit impact. Estimates of the budget impact of campaign proposals differs across sources, and figures presented here should be considered illustrative. For alternative estimates see, for example, 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

[10] PWBM estimates of the Trump proposals do not include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ariffs on customs revenue. However, projections that do include tariff revenue, like those from the 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 find a broadly comparable net impact on the deficit. Estimates of the revenue impact of Trump’s tariffs plans over a ten-year period, if maintained, range from roughly $2 trillion to $5 trillion. Source: 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 Tax Policy Center, Tax Foundation.

[11] A variety of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impact of tariff increases on the US Dollar. See, for example, The multifaceted impact of US trade policy on financial markets and To What Extent Are Tariffs Offset By Exchange Rates. For the impact on risky assets see, for example, The Effect of the U.S.-China Trade War on U.S. Investment.

[12] Changing tariffs does not typically require Congressional approval.

[13] Specific bills are the Digital Commodities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22 (S.4760) and the Lummis-Gillibrand Payment Stablecoin Act (S.4155).

[14] The Stand With Crypto Alliance is a 501(c)(4) nonprofit funded by donations. Grayscale takes no posi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data from The Stand With Crypto Alliance. Throughout this piece, Grayscale uses data from The Stand With Crypto Alliance to suggest general directionality of where members of Congress stand with respect to crypto policy.

[15] Counting independent senators who caucus with Democrats.

[16] SAB 121 is a financial guideline requiring companies to report customer-held crypto as both assets and liabilities, affecting how they manage crypto custody services.

[17]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or the 21st Century Act (H.R.4763).

[18] Across the three waves of polling, 18% of self-identified Democrats said they owned Bitcoin, compared to 15% of Republicans. Similarly, 51% of Democrats said they were “very familiar” or “somewhat familiar” with crypto, compared to 45% of Republicans. Lastly, in the third wave of polling (September 4-6, 2024), 37% of Democrats said they have become moreopen to learning more about investing in crypto this year, compared to 30% of Republicans. Source: The Harris Poll.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2
收藏
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