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為啥一直賣價值幣?|疑問解答

1. 比特幣ETF通過後,機構購買ETF就等於持有比特幣,是什麼原理?

ETF的全稱是exchange traded fund。它最早是從傳統金融領域興起的,很多產品(比如指數ETF)就是典型。後來這種方式逐漸擴散到了其它領域,比如黃金ETF、石油ETF,乃至現在的比特幣、以太坊ETF。

我們以比特幣ETF來說,一個機構要發行比特幣ETF需要滿足一定條件的,比如:

這個機構需要持有相等份額的比特幣實物資產,這是最直接的“實物複製”;

機構還可以持有其它“實物”/金融資產或者各種掛鉤比特幣的衍生品工具。

不管這些發行機構使用什麼手法,它發行的比特幣ETF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ETF的價格要密切跟蹤比特幣的價格。

因此,當買方(機構或者散戶)從發行機構手中買入了比特幣ETF後,因為這個ETF的走勢密切跟蹤比特幣,所以買方就相當於買了同等份額的“比特幣”。

ETF的好處是交易方便,不用真實持有比特幣。但壞處是買方並不真實地持有實物比特幣,而是持有一種金融資產,這種資產的價值由發行機構的信用支撐。一旦發行機構出問題,資產價格就等於零。

比特幣ETF相當於繞了一大圈又把比特幣轉換成了一種完全中心化的金融資產。

2. 灰度為啥一直賣價值幣啊?

我看重灰度的持倉僅僅只是作為參考,而且即便是看它的持倉也只是看它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持倉。它的很多其它幣的持倉在我看來沒有多大意義。

在我看來,它和貝萊德一樣,只是華爾街的一個資產“銷售”公司。他也談加密資產的價值,但他談那些只是為了更好地賣它的產品,而不見得是他對加密生態有多麼深刻的理解或者預判。

這些機構很喜歡談的就是到了XX年比特幣一定到50萬美元、100萬美元、1000萬美元......

這些話不能說不對,可是意義不大。

而且月月說、年年說,都聽得審美疲勞了。更有意義的對加密生態未來場景的構想和發展的預判,我幾乎很少從它們那裡聽到。

3. 值得深思的邏輯,覺得他們都是“揚長避短”的投資思維,把自己擅長的做到極致。

這是9月5日文章末尾一位讀者的留言。

我非常贊同這句話。

這段時間無論是在讀巴菲、芒格、費舍爾、但斌等前輩的書時還是聽段永平、林園等的視頻時,我發現他們儘管出身背景五花八門、投資思路南轅北轍、投資標的也截然不同,但每當他們講起自己的思路和理解時都侃侃而談、信心百倍,那種自信和堅定似乎不會被任何其他人所打動和干擾。

而要做到這一點,不正是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都把自己的特長髮揮到極致了嗎?

他們甚至只需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呆下去,不用擴展自己的能力邊界,就已經超過了這個領域99%的人。

所以這一點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我以前也經常在文章裡寫,我們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在這個領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把自己鍛鍊成某個細分領域的專家。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不愁我們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來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Followin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Followin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
收藏
評論